简单说一下克钦军的实力和部署吧。
目前克钦军的主力,一共有十三个旅,人数将近三万人。
——十三个旅是截止到贰肆年,暂时就先用这个数据了,零柒年的时候,他们其实没有这么多部队,主力部队人数也就两万左右。
但独立师一万人,打他们两万人,老汉觉得有点欺负欺负他们,所以就给他们增加一点实力吧。
克钦军这十二个旅的分布,是南重北轻,主要是南边他们面对的是蒲甘其他的民地武,以及蒲甘的政府军。
跟这两方,克钦军还有的打,也是他们的主要利益诉求所在方向,所以部署的兵力相对多了一些。
而在克钦的北边,他们要面对的主要是花家和阿三,这两位,即便是克钦军部署再多的兵力,估计也惹不起。
因此,他们也很自觉的,没有把兵力部署的重点,放在那个方向上。
克钦军的部署,从南往北,依次是面对掸邦的第十旅,下辖第2、17、37三个营。
面对蒲甘政府军的第四旅,下辖第8、29、34、39四个营。
再往北依次就是下辖第9、36、38三个营的第六旅,和下辖第12、15、16、21、25、27六个营的第三旅,以及同样是面对蒲甘政府军的,新组建的、下辖番号不详的第十一旅。
再往北,是克钦军总部警卫旅和机动旅,这两个克钦军总部的直属旅,以及面对蒲甘政府军的第八旅,下辖第5、35、41三个营。
继续往北,是下辖第3、18、19、23、24、28、30、47八个营的第五旅,以及同样是面对蒲甘政府军的、下辖第6、26、40、44、45五个营的第九旅。
再北边就是面对阿三家的第二旅,下辖第1、14、20、43四个营,以及面对滇村的、下辖第32、33、46三个营的第七旅。
最后就是最北面的,面对花家和高原南部的第一旅了,这个旅下辖第4、7、10、22四个营。
从编制上就可以看的出来,在克钦军总部附近的第三旅、第五旅,是人数最多的。——后来又从第五旅中分出来了个第十二旅。
机动旅应该是战斗力最强的,因为他们下辖的第251、252、253、254、255五个机炮营,是有炮兵和防空部队,这样的重火力的!
而这次紧急增援掸邦矿场的第十旅,按照编制来说,却应该是克钦军所有的主力部队中,实力相对最弱的。
因为他们只有三个营,是克钦军全部十三个旅中,编制和人数最少的。——在蒲甘的民地武中,基本武装人数的多寡,就代表了战斗力的强弱。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毕竟第十旅面对的是,蒲甘其他的民地武嘛,就以克钦军的实力,有哪支民地武,敢跟克钦军作对?
“蒲甘乱不乱,克钦说了算”,这句话可不仅只是说说而已!
放一个第十旅在那里蹲着,在克钦军看来,已经足够震慑蒲甘其他的民地武了,……
汉军独立师打的,就是木姐和南坎下面的,那一片绿色,这是克钦军在掸邦控制的地盘——南帕卡
——南帕卡,本来是花家的地盘,后来被蒲甘蚕食。
四三年到四五年期间,远征军多次击败倭军第十八师团,重新收复此地,不过六十年代又被花家送给了蒲甘。
这里原本是穆姐县的辖地,也是曾经的第五特区,如今被克钦军实际控制。
南帕卡和霍纳这些克钦军控制的地方,跟克钦的地盘并不相连,他们之间,恰恰就是隔着“光复乡”(南坎)。
因此,汉军独立师进攻南帕卡,如果克钦军的主力想要来救援他们,那么,南坎就是他们的必经之路!
而汉军独立师的主力,已经在克钦军的必经之路上,张网已待,静候多时了,……
既然说到克钦军了,那就顺便唠点“路边社”的消息吧。
在漂亮国的支持下,后来的蒲甘可以说,已经被克钦军渗透成了筛子,很多重要的权利,都被克钦人掌握。——像不像鸠占鹊巢?
比如,蒲甘的副总统、蒲甘的国防部长、教育部长、经济部长、外交部长等等,他们都是信上帝的克钦人,而蒲甘却是一个佛教国家,……
这其实就是漂亮国对蒲甘的颠覆,其目的还是为了抑制花家。
在蒲甘,克钦军现在其实也算是,能“上桌吃饭”的一股势力了,这是其他民地武,远远比不上的。
不过,做为漂亮国的鹰犬,和挑衅花家的急先锋,花家一直以来,都是极其反感克钦军的。
克钦军有自己的兵工厂,可以生产武器,但却无法大规模生产子弹。
他们兵工厂的师傅们,基本也是来自花家的化隆、松桃和合浦等地。
在花家的高原省和西域省,近些年发生了一些事,经过调查,花家发现某些人使用的武器,就是从蒲甘这边流出来的,因此,克钦军就成了花家重点怀疑的对象。
至于是不是漂亮国让克钦军,就近偷偷送过去的,这个花家没有对外公开,咱也不好说。
还有就是,克钦军一直在对花家进行渗透,妄想着将滇村的怒江、保山、德宏等地,以及高原省的一部分地区,划入他们的“版图”。
最让花家膈应的是,还是他们竟然对花家实施“宗教扩张”,他们搞了很多莫名其妙的宗教刊物,偷偷跑到滇村的一些地区发放。
还以“扶贫”的名义,深入景颇、傈僳等人口聚居区进行传教活动,——他们自己的都穷的拉裤子了,也不知道哪来的勇气,给花家的人“扶贫”,……
克钦军宣称,“只要是有克钦人居住的地方,都要帮他们建立教堂,要争取让所有的克钦、傈僳等的人都入教,建立一个教堂,就占领了一个地方,只要能让花家从内部乱起来,我们的机会就来了,……”
他们还提出了,一个更为奇葩的计划,那就是,大力的向景颇人和傈僳人宣传,让他们移民到克钦军的地盘上。
为此,他们甚至还煞有介事的开出了、或许是在他们看来,极为“优厚”的条件:
对于移民出来的景颇人和傈僳人,信教的,克钦军承诺为他们无偿提供土地、五年不收税、不抓兵(不抓壮丁)。
对于那些不信教的景颇人和傈僳人,克钦军也承诺,提供的土地少一点、三年不收税、不抓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