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暴君登基横扫九州 > 第1497章 坏事传千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时光如白驹过隙般飞速流逝,短短三日时间眨眼间便过去了。

婺城之战的硝烟已经散去,城内敌军的残存势力被彻底肃清。

曾经喧嚣的街道如今空荡寂静,商铺紧闭的门板上还残留着刀剑劈砍的痕迹,青石路面上干涸的血迹在阳光下泛着暗红。

这场战争给婺城带来的影响却是极其深远的,就像一把利刃,在城市的命脉上划开了一道难以愈合的伤口。

据统计,与一年前相比,婺城内的人口锐减,如今仅剩下原来的三成。

七成的损失中,有将近三成的青壮年在阿史那库察执政期间被强行征兵入伍。他们中许多人是家中的顶梁柱,却在深夜被粗暴地从家中拖走,被迫投身于残酷的战争。

另外两成人口则因战乱而逃离婺城,寻找安全的地方避难。

真正死于汉军之手的突厥人,实际上只有那剩余的两成。这个数字虽然相对较小,但对于婺城的百姓来说,却是一场巨大的灾难。每减少一个人口,就意味着一个家庭的破碎,一段人生的终结。

此事也怪不得汉军,要怪就只能怪他们立场不够坚定。

阿史那库鲁似乎在经历了这场战争后想通了许多,他接手婺城的城防工作后,展现出了雷厉风行的手段。

每日都能看见他亲自带人在城内巡视的身影,一旦发现有人流露出对汉朝的不满情绪,他会毫不犹豫地将其抓捕。凭借着他过去的威望以及如今果断的行事风格,婺城在他的管理下迅速恢复了往日的平静。街巷间渐渐有了人声,虽然稀落,但总算有了生气。

至于皇帝这边,情况依旧没有什么变化,他仍然处于昏睡状态,就像是植物人一样。

云霄子和江一贝两人这几日可谓是绞尽脑汁,研究了各种可能有效的方法,想尽了各种办法试图来唤醒皇帝,就连道家的招魂之术都用上了,仍就无济于事。

有些方法,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或许可以一试。可如今他们面对的是一国之君,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严重后果。每次两人都要反复推演,生怕出一丝差错。

这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毕竟皇帝的身份特殊,任何一个决定都可能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命运。因此他们必须慎之又慎,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夜深人静时,常常能看见云霄子独自在庭院中踱步沉思。

但凡能有第二个同样处于昏睡状态的人,那就容易多了。他们可以先用这个人来尝试各种方法,看看哪种方法真正有效,然后再将其应用到皇帝身上。

可惜的是,目前并没有这样的人可供他们用来尝试。

倒也不是说两人这几日什么都没做,经过他们的保守诊治,至少秦狄的状况没有在恶化。

在他们的照料下,每日精心熬制的参汤,通过银勺一点点喂入皇帝口中。尽管没有苏醒,但看上去气色还不错,原本凹陷的面颊渐渐丰润,甚至还胖了些。

尽管没有苏醒,但至少证明皇帝暂无性命之忧,两人的努力没有白费。

皇帝昏睡,至此已有七日。

婺城的局势虽暂时稳定,京都朝堂之上却炸开了锅。

这一日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屋内,照亮了魏征和陈松两位丞相的身影。他们正召集六部重臣议事,气氛严肃而凝重。

窗外,一轮红日冉冉升起,将柔和的光芒洒在每个人的脸上,映照出一张张神色各异的面孔。有的人眉头紧锁,若有所思。有的人则面无表情,看不出内心作何感想。

魏征微微佝偻着身子,他抬起手,缓缓地捋着那花白的长须。他的目光如炬,扫过在座的每一个人,沉声道:“今日召集诸位的缘由,想必大家都心知肚明。一夜之间,京都城内谣言四起,说陛下昏睡不醒。本相倒是想问问诸位,此谣言究竟从何而来,何以一夜之间满城风雨?”

话音落下,京兆府府尹苏文柏猛地拍案而起,他怒发冲冠,义愤填膺地说道:“依本官之见,定是突厥细作潜入国都,四处传播谣言,妄图扰乱我朝纲。入宫之前,本官已下令京兆府内衙役,全力追查此事,定要将这些贼子绳之以法!”

苏文柏作为帝后苏雨晴的父亲,不仅官拜京兆府府尹,还兼任着户部尚书一职,可谓是位高权重。除了两位丞相,屋内诸多官员中,恐怕也只有他最有发言权了。

魏征颔首,目光却依旧冷峻:“苏大人身为京兆府尹,缉拿奸细,肃清谣言,乃分内之责。务必在最短时间内揪出幕后之人,以安民心。”

苏文柏面露凝重的拱手道:“魏相请放心,下官职责所在,定会全力以赴,维护京都治安。”

殿内气氛愈发凝重,另一位丞相陈松眉头紧锁,沉声道:“朝野震动,谣言四起,此事非同小可。诸位皆是朝廷肱骨,当以社稷为重,莫要因一时之乱,自乱阵脚。”

“诸位大人也不必多虑,不日前本相刚刚收到突厥战报,陛下亲征婺城,大获全胜。突厥国都婺城,已被我朝大军占领。依本相看,京都的谣言,空穴来风,无可信之处。”

“倘若当真是突厥细作潜入城内散播的谣言,对我朝而言,反倒是一件好事。他们此举无疑是想分化我朝团结,雕虫小技罢了。”

魏征见状,缓缓起身,负手而立:“朝纲未乱,诸位当各司其职,共渡难关。”他目光深沉,一字一句道,“若有人趁此机会兴风作浪,休怪本相不讲情面。”

陈松亦起身附和:“魏相所言极是。在此期间,朝政大事仍由三省共议,六部各司其职,不得懈怠。”

众臣闻言,纷纷拱手称是。

窗外,朝阳已升至半空,光芒洒落,映照在殿内众人的脸上,却驱散不了那层笼罩在朝堂之上的阴霾。

至于京都为何会突然出现这样的谣言,其实根本无需过多思考,答案是肯定的,必是有人在背后暗中捣鬼,蓄意将这一消息传播至此。

如此重要的消息,若非有人刻意为之,又怎会如此迅速地传遍京都呢!

而关于皇帝昏睡的传闻究竟是真是假,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早已心知肚明。毕竟空穴来风未必无因,既然这一消息能够传到京都,那么突厥那边定然是发生了某些事情。

有些事情即便心知肚明,也绝对不能轻易说出口。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这些官员们心里都跟明镜儿似的。在京都为官,稍有不慎便可能引来杀身之祸。

两位丞相又叮嘱了众臣几句,百官散去,各自忙于政务。

“苏尚书请留步。”

就在苏文柏即将离开时,魏征开口,将他留下来。

苏文柏停下脚步,转身拱手,“魏相有何吩咐?”

魏征走到他跟前,压低声音道:“苏尚书,陛下之事干系重大。如今虽已下令追查谣言源头,但仍需谨慎。你身为京兆府尹,肩负着京都安危,需密切留意各方动向才是。”

苏文柏神色一凛,郑重回道:“魏相放心,下官定会时刻关注。只是城内谣言四起,想要将消息压下来恐已经压不住了,不知后续该如何应对?”

魏征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道:“陛下亲自率军征讨突厥,此乃不世之功!然而京都谣言四起,恐怕真的会有什么异常情况发生。方才入宫的路上,我与陈相商议了一下,决定派遣专人前往婺城打探陛下的确切状况。在这之前,你我等人必须齐心协力,共同稳住京都的局势才行。”

苏文柏连忙点头应道:“此乃下官职责所在,定会不遗余力地维护京都的安定。”

他的语气坚定而果断,表示出对这项任务的重视和决心。

魏征的脸色显得十分凝重,他的眉宇间透露出无尽的忧虑。继续说道:“有苏大人的协助,我心里就踏实多了。宫外的这些谣言,想必用不了多久就会传入后宫。恐怕会引起后宫的不必要恐慌,所以帝后那里,还需要苏尚书亲自前去一趟,向帝后说明情况,以免她们心生担忧。”

苏文柏拱手施礼,回答道:“魏相考虑得非常周全,下官这就前去后宫,绝对不会多嘴乱说。”

他离开后,魏征转头看向陈松,直言道:“派何人前往突厥查探消息,陈相可有可靠之人推举?”

他离开后,魏征转头看向陈松,一脸深沉的问道:“派何人前往突厥查探消息,陈相可有可靠之人推举?”

陈松而是沉思后才缓缓开口,说道:“如今局势不明,派遣专人前往婺城打探消息,肯定需要花费不少时间才能将消息传回京都。老夫思来想去,与其如此,倒不如等待消息主动传回京都。我们坐镇京都,最需要做的便是加强防范,拱卫京都的安危。

魏征听完陈松的话,不禁一怔,他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困惑。因为陈松刚才所说的话,与他刚来的时候所说的话有很大的不同。

“哦?陈相可是有了新的策略?”魏征疑惑地问道。

陈松苦笑了一下,然后解释道:“哪有什么新的策略啊,你我若是派人前往突厥,必然会引起百官的注意。这样一来,他们心中难免会产生猜疑,反而不利于我们处理政务。不派人前往突厥,此事权当谣言处置,或许可以稳定他们的情绪,让他们能够安心地处理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