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市场管理办公室返回地面的面包车里,谁也没有开口说话,气氛死一般的冷。
胡厂长的话犹在耳边如余音绕梁,众人面色复杂,各怀心思。
“走吧,王哥,去警署,正好也该吃午饭了。”
刘思甜招呼了一声,那名协助她的警员正要发动汽车,却见后视镜内跑来一人,是那名市场管理员。
“等等!”
他跑到车边,敲开车窗递进来一个小布包,“你们五个里面哪个资历高,帮忙把这个带回去。”
“我是班长。”一名男子开口说道,随后伸手接过小包,“这是什么?”
他揭开小布包,发现里面竟然是胡厂长放在摊子上卖的奖章的其中一枚。
“这……”
管理员开口说道:“胡厂长说,你们要是有胆量的话,就帮他把东西拿回去,送到……送到……”
他说到一半有些欲言又止,便把头凑了过去,那人也识趣,把耳朵递了过去。
“这……”那班长听完寄送地址后脸色有些为难,“我可以跟上面反应,不过恐怕不好送。”
管理员继续说道:“还有,胡厂长叫你们给他带句话,咳咳~听好!”
只见他清了清嗓子,退后一步,中气十足地大喝道:“孟昌易,我日你先人!”
众人愣在原地,只有刘思甜爆笑出声,招呼着警员大哥开车走人。
面包车溜溜达达开进了东海警局,这栋原本已经人去楼空的建筑再次被兵团拾掇起来投入使用,经过一番改造后还混杂了其他部门的人员在这办公,人非常多。
毕竟物资紧张,已经无法再像之前那样追求宽敞明亮,眼下一切以实用为主。
正门进去的大厅是一个个柜台,有不少居民正在和柜台后的警员交流。
东海的治安其实依旧不太好,物质匮乏的环境里免不了滋生犯罪,好在遍地都是联防队员和警员的情况下,大多只是些小偷小摸,但也正是这种犯罪最让人头疼,因为查不清。
兵团在城市的治安保障主要依靠民众的向心力来共同维持,保证所有人都有饭吃的情况下,自然有人愿意无偿为兵团劳动,警员的作用更多的是充当裁定者,以及处理一些日常工作。
“来这边,我带你们去楼上。”
刘思甜领着五人直接上楼,奇怪的是周围一堆警员来来往往,却没人盘问他们这群擅自上楼的陌生人。
“我跟你们说,东海总署的地位比较特殊,跟其他分局的情况不太一样,总署地位高不光是行政级别的缘故,最主要的是总署的人员当初一直在东海坚守,庇护了很多难民。这里很多人都经历过东海的暴乱,还有些人直接参与了解救汪局长等人的行动,是他们和难民一起赶走了荼毒东海的那些混蛋。”
来到三楼,刘思甜在一间办公室门前敲了敲,屋内走出一名头发黑白参半的老警察,两人似乎很熟,互相招呼一声后,老警察带着众人往前走。
拿出钥匙开了门,门后是一只只堆满档案和文件的铁架,小张等人扫了一眼门牌,发现这里是档案科,半条走廊都是这样的房间,无法想象这里面存放了多少资料。
“这边,听说你们要来,局长一早就叫我准备着呢。”
老警察带着他们来到一排档案前,随手抽出一盒打开,直接递向小张等人。
“这是什么?”
“你们先看看。”老警察没回答,只是示意五人翻看。
盒子里是一叠叠纸质材料,上面爬满细密的文字,并非打印,竟全是手写,小张瞟了一眼,当即怔住。
那纸上整齐排列着一个个姓名,以及一列不长的个人信息备注,跟在后面的则是出生日期以及死亡日期、地点、原因。
一个个名字下去,后面的信息乃至死亡的原因、时间却是不断出现“不详”的字眼。
整整一页纸,背后记载的却是一个又一个枉死在这场雪里的普通人。
小张来不及细看,伸手翻到下一页,是一样的内容,无数个名字,代表无数个罹难者。
他的动作越来越快,不断往下翻,一页页的重复,是不知道条已经合眼的生命。
直到翻到一页沾着干涸血渍的表单,他手上的动作停住了。
这一页只有半片纸记录了信息,最后一条信息中间突然断开,笔迹走偏划出去一半,像是书写者在工作室遭遇了某些情况,意外终止。
后面的信息被人补上,但笔迹已和先前截然不同,显然是另一人所书。
“前面一直是档案科的雷鹏负责登记死亡信息,他不知道得了什么病,突然吐了很多血,后来没抗住,牺牲了,当时我们没有条件给他仔细检查死因,只能推断大概是胃病草草下葬,后面就换了其他人来接手他的工作。”
那名老警察突然开口,语气平静地诉说着这片纸上那干涸血迹背后的故事,他伸手帮忙翻到下一页。
小张看到那第一页第一个名字,赫然就是雷鹏!
“东海到底……死了多少人?”
一名战俘声音颤抖地问道。
老警察转身拍了拍身后的资料架,淡淡地说道:“数不清了,我们记录的都在这里,很多弄不清身份信息的死者记录在另一个房间。还有更多的人不见了,没有音信,没有尸体。”
小张抬头看向面前那高大的铁架,那整齐排列的一只只档案盒,像是码放整齐的砖,正在堆起一座名为死亡的墙。
“那时候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大家每天晚上都要聚在一起开会讨论,有人说不管怎么样,要把发生的一切记录下来,就算以后我们都牺牲了,后面来的人也能知道这里发生过什么,方便他们接手工作。那说干就干吧,我们没有打印的条件了,只能让得空的兄弟还有那些字迹好的居民过来手写,就这样一笔一划把很多事情都记录了下来。”
老警察转身去打开一扇比较特殊的柜子,从里面取出一只文件盒递上来。
“所以这里几乎记录了灾后东海的大部分重要事件,就比如这份档案,是关于331暴动的详细过程,里面有大量内容是亲历者的亲口所述。
一切的起因很简单,有人在风雪中挨饿等死,有人却偷取民脂民膏横行无忌,于是有人把他杀了,又有人想要报复,最终一步步引爆了矛盾,一切的前因后果都记录在其中。
拿去好好看看吧,这只是南方无数悲剧的一个小小缩影罢了,这样的故事我们有无数个。也正是这样的事件,造就了兵团数百万人如今的团结,我们不畏惧北方的问责,但我们讨厌你们的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