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1657年的竺仲云刺杀案,是海汉发动第二次对明战争的直接导火索。
当时海汉执委会集体到杭州出席国庆庆祝活动,而大明内部的激进派试图利用这个机会刺杀海汉高官,但整个行动过程却完全处于东海大区情报部门的引导和掌控之下,以竺仲云为首的刺客非但没能成事,反倒是成了海汉拿捏大明的把柄。
在后续的战事中,大明再次战败,被海汉吞并了华东、华北的大片区域,南京府也正是在那次战事中易主。
竺仲云刺杀案虽然有诸多内幕没有公之于众,但石迪文利用了这件事发动对大明的讨伐,在海汉高层中也不是什么秘密了。
经此一役,大明自然是元气大伤,只能再度收缩防线,尽量回避与海汉发生直接冲突。而海汉也需要时间来完成新占领区的统治体系搭建,让大量被战火席卷的州府有缓冲时间来休养生息,恢复正常的生活。
石迪文当时安排长子石成武到南京主持军务,当然是认为后续会发兵沿长江吞并大明的疆域,但接下来的国内外形势发展多少有些出乎他的预料,特战师在印度洋方向取得突破,而星岛和吕宋两个大区更是争相将触手伸到了南半球,各自在遥远的大洋洲开辟了殖民点。
甚至就连远在北美洲的王汤姆,也宣布麾下的探险队已在中美洲登陆,并且成功穿越百余里的热带密林,首次见到了位于美洲东侧的加勒比海。
而一直低调的北方大区,在今年夏天也有一支探险队抵达了白令海,并且绘制了沿阿留申群岛通往北美洲的海图。当然此时这片海域其实尚未正式命名,海汉的探险队早于丹麦人白令七十年来到这里,只是沿用了海图资料上标注的地名。
这些地理上的大发现大跃进,都集中在这段时期出现,其实是得益于海汉在航海、造船方面的厚积薄发,各个大区都有了更多的资源投放给地理探索任务。
海外各个方向取得的成果上报至执委会后,执委会当然也意识到这正是海汉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快速扩张的大好机会,于是便有意识地增加了对海外殖民扩张运动的扶持力度,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计划正是其中之一。
石迪文率领庞大的舰队造访印度洋,以及向特战师提供的诸多支持,其实也正是国家发展战略调整的一种体现。
执委会将现阶段的发展重心调整到海外,那么留给国内的资源必定会受到影响。石成武想要在长江流域发动新一轮的对明战事,仍依托固有的方式向执委会提交申请,那就很难获得支持了。
更何况与他在南京搭档的陶弘方,也并不完全赞同他的想法。
而石迪文所给出的解决方案,就是让石成武设法复刻竺仲云案的做法,让大明先主动挑起事端,这样海汉才能有充足的理由再度动兵。
石迪文不忘提醒儿子,这还不能是小打小闹的事件,必须要像竺仲云案那样造成足够大的影响,让执委会不得不加以重视才行。
否则大明那边只要交几个替罪羊赔点钱,割让几个州县,派个使团来杭州道歉,说不定就能蒙混过关,让执委会打消动武的念头了。
石成武沉思片刻道:“要搞出能让执委会关注的大动静,还需一些时日来策划实施,这么一耽搁,恐怕又要再等上一年半载了。”
石迪文道:“我们这一代人建立海汉国,奋斗了三十多年时间,才有了当下的局面,你连一年半载都等不及吗?”
石成武连忙躬身应道:“孩儿不是这个意思……孩儿也是想早日做出些成绩,让您能以孩儿为傲!”
石迪文道:“你的心情我能理解,但切记不要操之过急。你回南京以后,要跟陶弘方好好沟通,争取得到他的支持。你想在军事方面做出成绩,他何尝不想有所建树?他父亲把他安排到南京当执政官,那也是奔着政绩去的。利益一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你们二人的矛盾,你好好想想,如何能让他也成为你这些计划的受益者。”
石成武细细咀嚼石迪文这番话,似有所悟。
不过石迪文没有等他讲出感悟,便已唤过老二石成信,询问他的情况。
石迪文出国考察之前,将东海大区的部分政务交给了石成信代管,这可谓是高度信任石成信的能力了。从某种角度来说,这甚至已经超过了对长子石成武的器重。
当然在此期间,石成信也通过电台与远在海外的石迪文保持着不定期的联络,向他汇报一些重要事务和远东地区的局势变化,听取隔空下达的指示。
石成信这边倒是没有像兄长那样,有一堆被执委会卡住进度的项目。他在东海大区代理执政官这个位置上并不需要特别出众的表现,只需中规中矩地处理好各种政务,就已经是十分宝贵的履历了。
需要石迪文回来后亲自拍板的事务,大多涉及一些人事调动和财务安排。一些在电报中不便于进行说明的内容,仍得由石成信当面完成汇报。
石成信对此也提前做了准备,不但有详尽的书面资料,而且有关几项比较重要的人事任命,他甚至还通知了相关人等在杭州等候,以备石迪文要接见他们当面问话。
这种细致的安排,很是让石迪文满意。他在出发之前并未布置得如此详细,这些显然都是石成信自己拿的主意,由此可见这段短暂的执政大区经历,也是让石成信的办事能力提升了不少。
石成信准备周全,石迪文处理起来也十分顺畅,很快便签署了一堆文件,的确是要比他自己慢慢翻看报告快多了。
末了石迪文倒是没忘了过问一下海对面邻国的状况:“日本那边的战事,目前进行到什么阶段了?”
石成信应道:“九州仍在苦苦支撑,没有让幕府军在北九州地区推进太多。不过目前看来,倒是幕府那边快要不行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