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贤王自认为是吏部尚书府最尊贵的客人,还有什么人能够让尚书夫人亲自去迎接?

按照礼仪规制,尚书夫人是寿星,又有诰命在身,只管在屋里等着宾客给她贺寿。倘若宾客的身份比她高,也不必出门迎接,等贵人进屋之后,再行请安之礼。

尚书府如此兴师动众,不知道内情的还以为是宫里来人了呢。

贤王与吏部尚书的关系极好,这才当面送上贺礼。

如今他看着吏部尚书一门心思都放在即将要到访的贵客身上,便示意随从把贺礼送去前厅专门收礼的地方去登记。

“殷大人,府里还来了什么贵客?”

贤王目光探究地盯着吏部尚书布满皱纹的脸。

张未平说拥趸他的人,已经有了二心。

可他是不信的。

这些大臣为他筹谋多年,费了不知多少心血,怎么会在临门一脚就撤了呢?

他一字一句地问道:“你不用去迎接?”

吏部尚书没想到贤王会解了禁足,并且亲自来参加他夫人的寿宴。

如今倒好,正巧跟广陵王妃碰面了。

他正要开口,便听到宾客的惊呼声:“广陵王妃来了。”

贤王猛地转头,只见尚书夫人笑容满面地跟在沈青檀的身后,府里的亲眷也十分热情,在同沈青檀说着话。

随着她们一行人走近了,贤王听清了尚书府女眷的话:“王妃,今儿个祖母一早起来,便听到窗外有只雀儿喳喳叫着报喜。”

“她着急忙慌地叫了婢女进来伺候她穿衣洗漱,立马拟了一张帖子,吩咐我娘给您送去,给您添添喜气儿。”

老太太笑得见牙不见眼:“你这混账,竟还打趣起自个的祖母。”

“孙女哪里敢打趣您呀,说的可都是实心眼儿的话。”少女搀扶着老太太撒娇,实际上在讨沈青檀欢心:“您心里惦记着王妃的身体,遇着什么事儿第一个想着的就是王妃。这不,您去祠堂上完香回来,荷塘里开了一枝并蒂莲,您瞧见了,便命芹香剪下来,又拟了一张帖子,托孙女给王妃送去,喜上添喜哩。”

这些讨好卖乖的话,化作了无形的巴掌,狠狠地甩在贤王的脸上。

他只收到尚书府一道帖子,还是在三日前收到的。

而沈青檀竟然收到三道帖子。

按照北齐的风俗,主家只会给最尊贵的客人送三道帖子。

第一道帖子在三日前,表示对宾客的尊敬。

第二道帖子在宴会当天投递。

第三道帖子则是在开宴前一个时辰送去,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在半路上迎接贵客,表示对贵客的看重。

两相对比,尚书府对沈青檀有多上心,对他就有多敷衍。

这老东西竟然真的背叛他了。

众人的神情变得很微妙。

吏部尚书分明是转投广陵王了。

贤王感受到众人偷偷瞥向他的眼神,顿时黑了脸,很想甩袖走人,可又走不得。

他从来没有受过这等屈辱,等他坐上了那个位置,定要灭了吏部尚书满门。

吏部尚书倒也不怕贤王,毕竟他转投了赵颐,势必要和贤王划清界限。

若是两头占,最后只会两头空。

他做了一个请的姿势:“殿下,您请进屋就坐。”

贤王皮笑肉不笑地说道:“殷大人好本事。”

他一拂袖,往前走了两步,在门槛处停下来,再次回头望去,对上了沈青檀看过来视线。

沈青檀十分诧异,似乎没想到贤王也来了。

老太太见沈青檀停下脚步,朝前厅的方向看去,便顺着她的视线望去,只看见贤王裹挟着怒气的背影。

“我家老头子曾经是贤王的部下,两人之间有一些个渊源。”老太太撇清与贤王之间的关系:“今儿个我过寿,贤王念在过往的情面,来给我祝寿。”

沈青檀微微颔首,与老太太去了内院。

最近朝堂局势变动太大,各家夫人借着寿宴打探消息。

她们夫家的身份比不得吏部尚书,一直是以尚书马首是瞻。

如今尚书倒戈广陵王,她们家老爷呢?

她们拿不定主意,但是整个寿宴都在恭维沈青檀,没有让场面冷下来。

沈青檀感受到各家夫人前所未有的热情。

直至寿宴结束,她的脸颊笑得都有些僵硬了。

沈青檀压下浑身的疲倦,向老太太告辞。

老太太从芹香手里拿过一个锦盒,塞进沈青檀手里:“老身年轻时,身子骨弱,常常缠绵病榻。娘家为我求来了两颗丸药,我吃了一颗丸药,身体大好了,还怀上了长子。如今还剩下一颗,您便拿去调养一下身体。”

沈青檀愕然,老太太给的是生子丸?

“老太太,你……”

“王妃,老身还要招待宾客,便不远送了。”

老太太不给沈青檀拒绝的机会,招呼长媳送沈青檀出府。

沈青檀捧着锦盒坐进马车,还有些没有回过神:“流月,老太太是不是误会了什么?”

流月捂嘴偷笑:“各家进门的新妇,大多在一年半载间就会传出喜讯。您和姑爷成亲至今,肚子里还没有动静,旁人难免会有诸多猜测。”

沈青檀摸一摸小腹:“王爷在外当差,我如何怀孩子?”

流月知道自家主子不怀孩子的原因。

起初是姑爷身体不好,夫妻俩迟迟不曾圆房。

姑爷好不容易养好了身体,夫妻二人又背井离乡,来到了北齐。

如今正是多事之秋,更不适合要孩子。

主子这话,分明是想姑爷了。

主仆回到广陵王府,沈青檀收好锦盒,将今日在吏部尚书府发生的事宜,一一写在信里告诉赵颐。

以目前的形势来看,大局将定了。

-

另一边,贤王意识到了危机,从吏部尚书府离开,便急匆匆地进宫,找北齐帝商议。

刘公公进殿通传:“陛下,贤王来了。”

北齐帝正为贤王的事烦心,听到正主来了,怒声道:“让他滚进来。”

刘公公连忙将贤王请进殿。

一进殿,贤王立马告状:“父皇,您最忌讳朝臣与皇嗣结党营私,拉帮结派。皇兄竟然笼络朝臣,培植自己的势力,公然违抗您的命令。他这是想造反吗?”

北齐帝脸色一沉,哪里会不知道贤王为着什么事,在背后给赵颐上眼药?

自个的屁股没擦干净,又来给他添乱。

北齐帝自认有谋有略,怎得就生了这么个蠢东西。

不等他发话,便又听到内侍在殿外禀报:“陛下,内阁首辅和都御史几位大臣觐见,说是地方上传来急报,各地百姓起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