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九十九龙山。”
九十九座龙形山脉汇聚,万座龙首峰齐齐吞吐天地精气,纳于一池之中,实在让人叹为观止。
亚当举目而望,天下的龙脉地势尽数汇聚于此,只要细心比对就能从中找出对应的地势。
这极尽天地玄妙的无上地势,正是源天师在这方天地的最高杰作,同时也是源天师之路最佳的学习教具。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而源天师之路更加需要身体力行地去见识那些地势,才能够真正了悟其中的奥妙。
欣赏完附近的地势,亚当闭目沉吟片刻,体内世界顿时变了些许。
亚当关于堪舆源术之道的精进,自然而然地反应在了体内的世界当中,大地变得更加深沉而厚重,同时地脉的流动构成也越发玄奥。
在亚当身边的成仙池内,阵灵看了眼天上飘着的无始钟和斩仙葫芦,再看一眼仿佛立身于另一方世界的亚当,骂骂咧咧地往更深处沉了沉。
惹不起他还躲不起吗?
当年它又不是没躲过!
这人最多也就是和上次那个疯女人一样打砸一通,还能把这山拔走不成?
“成仙鼎……”
亚当看着这鼎,忽然想起了什么。
神城的某块石料当中,藏着这成仙鼎的器灵,只不过那是块石王,能够主动遮掩自己的气息,误导人以为它在别的石料里。
这手段也好解决,只要把所有石料全开了就好了,但这石料在瑶池圣地的石坊,碍于和瑶池圣地的关系,亚当没有去。
“那器灵能感知石料外的情况,到时候直接用这鼎勾引它就行了……或者到时候直接让叶凡去吧。”
亚当身负无始大帝传承,不方便去瑶池圣地的石坊吃绝户,叶凡倒是无所谓。
至于成仙鼎,这东西当初还能高屋建瓴地帮亚当了解这个世界的法是如何构成的,现如今对亚当的指导作用已经越来越低了。
探手把成仙鼎收起,亚当看向下方的成仙池,伸手将池中浩瀚的天地精气纳入体内世界中。
体内世界本就是秘境所化,亚当的境界与体内世界的成长可谓是相辅相成,体内世界将这些天地精气源源不断地转化、吸收,亚当的境界……
依然卡在仙台境前。
没办法,晋升仙台要渡劫的嘛。
收起两件帝兵,一步踏出,亚当已经到了太阳系外。
仙台劫!
宇宙星空中转瞬间凝聚出了一片笼罩范围以光年计的雷云,其中宫阙绵延无边,一道又一道身影影影绰绰,仿佛立于云端向下俯瞰。
而在雷云笼罩之下,亚当衣袖鼓荡,体内世界在光芒的笼罩下不断拓展!进化!
仙台秘境,亚当的体内世界要在九霄之上立大罗天,在九幽之下成无间狱。
前者是无上超脱,后者是永世沉沦。
自然而然地,无上飞仙之意与永沦厄难之意在亚当身上一同展现出来,对立而别扭的同时又有一种微妙的平衡。
到了这一步,亚当所修行的经文不再单纯是古皇大帝所撰写的经文,而是一部由他改编而成的经文。
结合了狠人大帝的两部帝经,以及众多帝道法则,根据亚当的理解而编撰出来的经文!
面对那重重宫阙中的身影,亚当双手轻抬:
“哈~终于有大帝敢来面对我了吗?”
相比于叶凡这个圣体,从境界低微开始一路被天劫中的大帝虚影磨砺至今,亚当的雷劫相对而言就不是很有排面了。
什么九九劫、紫雷劫、大龙劫倒是来得不少,但就是没有少年大帝。
原本亚当觉得这可能是因为自己在借雷劫中的道韵修行,影响了雷劫的缘故,但随着他修炼天雷法越来越深入,他发现并非如此。
而是少年大帝不敢来——
哪怕雷劫投影并非昔日大帝本人,也有一股本能在,这份本能让那些大帝不敢同境与他交战,而束缚于天劫规则,又不能以高于亚当的境界来和他打。
但如今,或许是亚当过于逆天,天劫的规则终于对他网开一面,而且还是一次爆发。
第一波雷劫终于降下,雷云中一重宫阙凝实,一尊帝影缓缓走出,身上携带着微弱但令人难以忽视的帝威——
一位古之大帝,以准帝九重天,另类成道的修为,作为仙台一境的第一波雷劫!
而这位大帝,亚当陌生又熟悉。
“道德天尊……”
因为此前老君的话,亚当知晓这方世界已经被污染,眼前身影并非是道德天尊,因此也只是感慨了一下,便悍然出手——
玉杖挥洒,云龙散手如龙之变化,难以揣度,三招两式就拆破了道德天尊的神术、砸碎了天雷凝聚的金刚琢,最终一杖点碎了空中的道德天尊身躯。
消散的前一刻,那天雷凝聚而成的道德天尊眼中闪过一丝茫然。
从头至尾,他甚至来不及用出数字秘。
“唉,境界是境界,道行是道行,如果是被压制在准帝九重的道德天尊还有得打一打,准帝九重时的道德天尊……纯度太低了啊。”
说罢,亚当张口将那些溃散的天雷吸入吞下,期待地看向雷云。
而雷云中的宫阙浮浮沉沉,好似天地在此刻陷入了沉思。
不多时,雷云翻滚间,一道大帝虚影手托神炉降下——
……
九位大帝依次降下,前面是北斗与亚当有过些许渊源的,后面则是地球本土的,被天劫就近取材烙印投影了出来。
自然而然,女娲伏羲也在此列。
“娲皇经……”
准帝九重的女娲所掌握的几乎就是完整版的帝经了,与通常而言世间传承的帝经大差不差。
对比大帝最终所悟的帝经,所欠缺的不过是成帝摘得天心印记之后的一次整理,以及之后大帝经历世事后或许又有新的体悟。
对比一下,前者大概是世间流传的太皇经,而后者则是太皇抢了不死天皇棺材之后在棺材板上留下的太皇经新编版。
通篇阅览完这本帝经,亚当感到受益良多,甚至对道本身也有了更深一层的体悟。
怎么说呢……大概是在造化之道有所突破之后,对原本以为了解的东西,又有了新的看法和见解。
比如“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
还可以是“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
也可以是“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啊……”
亚当吸收了剩余的劫云,飘然回归地球。
路过昆仑山时,无始钟悬于天,斩仙葫芦入于地,书册翻阅之间,整座九十九龙山被生生摄起,投入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