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詹告诉太子华,如今你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挺身走险发动政变,要不然只有死路一条。
太子华道:“叔父,我和公子臧如今已经被父亲软禁在这里许久,根本无法出去谋事,这如之奈何”。
叔詹道:“这样吧!我派人偷偷给你们送来工具,你们在院子内趁机挖个地道逃走。
你现在就把和你关系密切的人名单交给我,你写上亲笔信,我在外面联络这些人,而在桔柣门南里申侯守护都城的都是我的人。
可以让他们在南里集合等待,你和公子臧逃出来后直奔南里,然后集合你的人我们一起打开桔柣门,攻入都城,然后逼迫你父亲让位于你,大事可成矣!
太子华听闻大喜,立即写出和他关系密切的郑国卿大夫十多位人,交给叔詹。
叔詹看到名字也是惊出一身冷汗,怪不得郑文公迟迟不敢杀太子华,原来太子华还有这么多铁杆手下,其实还有几个人是游侠死士那种。
叔詹出来后,告诉手下人,明天放松警惕,把铁铲,锄头偷偷给太子华他们送去,然后拿着太子华写下的名单进宫找郑文公。
郑文公看到名单后也是大吃一惊,这里面不但有负责都城安全的城防将领,还有皇宫侍卫将领,以及宫内的太监。
这太子华虽然囚禁多年,这势力仍旧是盘根错节,郑文公立即找来叔詹,堵叔和师叔前来商量对策。
堵叔道:“咱们按照名单前去把这上面的人全部抓获处死,然后在给太子华定罪”。
师叔道:“这只是名单之上的人,暗地里多少人支持他还不好说。
不如这样,咱们不动声色,叔詹按照名单去找这些人,让他们和太子华一起谋反,这样那些隐藏的人也会一起暴露。
我们在南里设下埋伏,等他们聚齐之后,一举拿下,这样就可以彻底清除太子华势力的隐患”。
郑文公点头同意,于是叔詹那着太子华的书信,挨个通知名单上的人,约定十一月十二日,正式在新郑南里(河南新郑梨河镇)举兵政变,拥立太子华为郑国国君。
这边太子华和公子臧二人开始偷偷挖地道,半个月后终于挖通,然后就等到十一月十二日那天举事。
但是公子臧总是心神不宁,坐立不安,他告诉哥哥太子华,这件事总觉得不对劲。
咱们两个之所以被父亲圈禁,都是因为你当年在宁母之会,勾结齐国准备逼迫老爹退位造成的。
当时是你要求齐桓公帮助你杀了泄氏,孔氏和子人氏,也就是咱们三个老叔叔詹,堵叔和师叔,难道说叔詹不记恨你吗?
现在为何他突然向你示好,要和你一道谋反夺位,这件事透着不合理。
太子华道:“他的说辞是现在受到堵叔和师叔排挤,国君不信任他,他为了保住自己的相国之位,这才支持我上位,这样看来,我们和他有着共同利益,不用担心”。
公元前644年十一月十一日晚,郑文公在桔柣门和南里设下重兵埋伏,就等太子华,公子臧和其党羽举兵谋反。
按照约定时间,太子华和公子臧二人在三更过后,钻入地道偷偷潜出圈禁地,等出来后立即有太子华的人来接应。
公子臧总觉得这件事情过于蹊跷,于是告诉太子华,大哥,为了安全起见,我还有手下在东门任职守城军队将领,我这就去东门调集另一路人马,咱们皇宫集合。
太子华点头答应,二人约好卯时一起攻打皇宫,然后二人分别行动。
一路上静悄悄的,等到太子华来到桔柣门南门,赶紧发出暗号,南门大门打开,太子华出城来到南里,这里早就聚集的他的党羽,总共有一千多人。
谁知道太子华刚出城,桔柣门大门突然关闭,太子华正在疑惑之时,四周鼓声大作,原来是叔詹和堵叔,师叔率领城外驻军,将其团团围住。
太子华大骂叔詹,你个老贼,好毒的计谋,竟然欺骗于我,你不得好死,老子跟你拼了。于是下令强攻突围。
叔詹高声道:“哼……太子华,当初你和齐国勾结,想让齐桓公杀了我们泄氏,孔氏,子人氏的时候,可曾想过我们可是你的老叔,咱们都是一个祖宗啊!你才是那最恶毒的人”。
郑国卿士们听令,太子华和公子臧私自逃离圈禁之地,举兵谋反,我奉国君之命前来讨伐。
国君有令,只严惩罪魁祸首者,普通士兵卿士既往不咎!如有负隅抵抗者,一律族诛”。
这些士兵一看四周都是郑军,南里已经被团团包围,打下去就是找死,于是这些跟着凑热闹的士兵,立即放下武器投降。
最后只剩下太子华为首的亲信四十多人,试图拼死一搏,叔詹大手一挥,顿时弓箭手开始朝着太子华等人射击,太子华等人被乱箭射死。
与此同时郑文公派堵叔和师叔,在城内开始捕杀太子华等人的余党,一时间新郑陷入血雨腥风之中。
而公子臧和太子华分手后,自己立即来到东门,找到自己的门人,两个人商议道。
太子华不管能不能成功,自己将来都是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不如现在趁着新郑大乱,流亡别国保命算了,宋襄公仁义,他可以保我性命,于是公子臧出了新郑东门,直奔宋国,最后流亡宋国被宋襄公收留。
郑文公在南里成功诱杀了太子华以及其党羽,将其连根拔起,但是找不到公子臧,最后得知公子臧已经流亡宋国,只得就此作罢。
郑文公原本以为杀了太子华,驱逐公子臧,将其党羽全部诛杀,就该万事大吉了,谁知道这件事情带来的影响还在继续发酵。
因为太子华死了,下面还有公子瑕,公子俞弥,公子兰等儿子,这些公子们看到老大被杀,老二流亡,郑国太子位就空闲下来,于是都有了自己的想法。
这些公子们在郑国都有自己的势力,他们背后的士族都希望郑文公拥立自己的公子为太子,于是明争暗斗继续进行。
这些人一心想要扳倒彼此,手段无所不用其极,竟纷纷使出阴险招数来。
其中,公子俞弥更是令人咋舌,全然不顾及那同出一母的同胞情谊,肆意诬陷自家兄长公子瑕心怀不轨。
而另一边,年纪尚幼的公子兰虽自身力量不足,但好在他背后有着强大的支持者。
这些支持者们当仁不让地站出来,替公子兰出头。他们精心谋划后,毅然决然地前往郑文公处告发,声称公子瑕和公子俞弥二人暗中与太子华相互勾结,图谋不轨,按律应当一同问罪惩处……。
欢迎阅读下一章,点翠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