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这秦国的未来,也到了说说这阎家众人的故事。
阎苍于兴塘城飞升成仙的消息,即使千人说,万人传,但是在阎家众人心里却是信不得半分。
在阎家人的想法里,秦帝白任对阎苍早有了忌惮,此番所谓的飞升,不过是被秦帝找借口害了性命罢了。
阎家在军中也有不少人脉关系,再结合阎七回来所说的阎苍落水一事,大家心里都只觉得阎苍是被白任给秘密处死的,没有人会觉得所谓的飞升是真的。
只是阎苍没了,阎家最大的靠山倒了,因为担心秦帝白任对阎家继续动手,整个阎家都战战兢兢地只能默认这个事实。
白任返回神都之后,给阎苍追封了异姓王的封号,又给阎家上了定国公的称谓。
阎良做了兵部尚书,阎易加了太子少师,就连远在凉州的阎文头上都落得一个乡侯之位,算是给足了整个阎家照顾。
这让阎家在失去阎苍这个顶梁柱之后并没有迎来衰落,反而变得更加富贵起来。
只是,阎家的人却并没有因为此事而感到开心,反而变得更加如履薄冰。
白任离世的前一年,阎家主母赵新麦因过度悲伤终究没有熬过这位秦帝离世。
赵新麦死之前千叮咛万嘱咐让阎良务必精忠报国,不可生出其他心思,如此可以保全整个阎家的未来。
阎良虽然野心不小,但是在兄长阎苍飞升之后,算是已经被吓破了胆,他在阎苍一众弟子跟前并没有多少威望可言。
因此赵新麦对他的嘱托算是说到了他的心坎上,阎良自此将阎家家训改为‘精忠报国’,以此来约束阎家众人。
阎家在阎良的带领之下,走得虽然不是很平稳,但起码这些年来一直平安无事。
只可惜阎良也不是个长寿之相,在秦高宗白柏驾崩的第二年,阎良也离开了人世。
阎良离世之前将已经开府在外独立成一支的阎易喊了回来,让他接受这个阎家家主的位置,阎易并没有选择拒绝,而是接过了阎家家主的重担。
阎良又将赵新麦死前的一番叮嘱告诉阎易之后,在阎易点头答应后,终于没了气息。
时间来到新帝登基第二年,也就是庆成二年。
自白毅登基之后,开始加大了对于各州的权力分配,这让原本在外还能主持一州事务的阎易被迫调任回到秦国朝廷中心,做了秦国的礼部尚书。
因为凉州的权力收回并不顺利,这让白毅对阎家产生了不满,阎易被调回朝廷任礼部尚书这个闲职,就是白毅对阎家的一种制裁手段。
“明公,陛下如此忌惮明公,为夺凉州都督兵权,置北地蛮夷于不顾,实在是让人心寒啊!”
阎府,阎易被调回中央之后,可谓是一点没有沉寂下去的意思。
每日阎府都是宾客络绎不绝,这些年阎易在外可没有放过结交朝廷权贵的机会,眼下聚在阎家正厅的人没有一个是五品以下的小官。
“北地蛮夷不退,我那姐夫怕是不会轻易交出兵权,陛下还是太过于着急了。”
就在白毅准备大刀阔斧地收拢兵权之际,北方新崛起的一支草原部落开始大举南下进攻秦国,秦州、凉州和定州三国帝国北部的州郡都陷入了战争的旋涡。
而这个时候白毅依旧不依不饶地想要将凉州都督阎文给换下来,让自己的人上马,这让阎文如何能够接受。
阎家虽然忠于国家,但是这个时候临阵换将对于前线战事没有任何好处,甚至会造成不小的祸端。
阎文坐镇凉州近二十载,他绝对不会允许这么愚蠢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
阎文的抗拒让白毅气急败坏,连发三道圣旨,都是了无音讯,这让白毅更加不满阎文的所作所为,就连阎家都受到不小的牵连。
“呵呵,咱们这位陛下还以为自己是高宗,是太宗,却不知道自家除了太后身后没有任何势力支持,这个时候做出如此愚蠢的行径也是让人贻笑大方。”
说话的乃是国公府的新任小国公,姓张。
张家作为阎苍在保定时期最铁的盟友之一,后续跟阎家的来往一直没有断过。
阎易虽然身处方州多年,但是对于这些阎苍时代就留下来的关系网可是经营的十分之好。
甚至凭借他的聪明才智,眼下在场的众人无一不是为他马首是瞻。
在阎易看来,自己的威望已经超过了当年的父亲阎苍,至少在神都这个圈子他要活得比当年的阎苍好太多。
“这事先不急,我已经写信给各位叔伯,让他们不要交出手中的兵权。
秦国这天下是靠我阎家才打下来的,我倒是要看看没有我阎家地支持,他这个皇帝的位置还坐不坐得稳!”
聚会散去之后,阎易独自回到自己的院子之中。
他在这院落中单独给自己安排了一间屋子,就连他最亲近的人都不能未经他的同意靠近。
“星君。”
阎易刚走进这间房屋,里面一鹤发童颜的老道就立刻起身向他行礼。
阎易似乎早就习惯了眼前这一切,摆了摆手示意对方坐下,然后慢慢来到主位之上。
“外面的事进行得如何了?”
“回星君,东州和福州的信徒都已经安排妥当,方州方面虽然有些小波折,但是也能在半年内起事,只待星君的命令。”
这些年来阎易在外面可不是什么事都没做,在察觉到自己血脉非同常人之后,阎易就生出了不该有的野心。
阎家其他人不相信阎苍飞升一事,但是阎易却是十分相信的。
因为他早早就察觉到了自己身上的不正常,比如在伤人的时候,对方会像被雷劈了一般出现不正常的停滞。
联想到阎苍曾经‘起死回生’的事情,这更让阎易意识到了自己的血脉非凡,极大可能是仙人降世。
而这一切随着这位号称‘紫极仙翁’的道士投效迎来了顶点。
这位紫极仙翁可不是一般人,其投靠阎易之前就已经在秦国各地建立了‘紫仙教’,发展了不少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