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二十一。
已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了,即便是作为朝鲜国都的汉城脚下,每日晨曦刺破黑暗之际,都会发现数十名饥寒交迫而死的流民乞丐,虽然也有心善的富绅们于城外设厂施粥,但更多的高官显贵们则是冷眼旁观,在早已铺设了地龙的府邸内推杯换盏,心安理得享受着眼下所拥有的一切。
作为拥戴李倧政变成功的\"从龙功臣\",他们或被赐予了大量财富,或被授予高官要职,再也不用像\"发迹\"前谨小慎微,为了日后的仕途,在这寒风如刀的凛冬中一等便是几个时辰,只为了能够将自己的\"锦绣文章\"呈递给政事堂的相公们一观。
现如今,他们这些\"从龙功臣\"俨然成为了朝鲜国内最为炙手可热的人物,无论是官员为了仕途晋升,还是富绅想要结亲,甚至宗室谋求出京就藩,都会不可避免的求到他们头上。
只可惜,这等快活似神仙的日子,随着一则昨日自平安道传回的消息,猛然划上了句号。
...
...
\"现银,我有现银,先把粮食给我。\"
在距离昌德宫不过半炷香脚程的一处集市内,上百名朝鲜百姓挥舞着双手,声嘶力竭的朝着不断拱手作揖的粮店掌柜呼喊着,甚至没有过问粮价。
但令人始料未及的是,无论这些百姓的热情有多么高涨,声音有多么洪亮,被围堵在最里面的掌柜依旧将一枚\"告罄\"的牌子高高举过头顶,眉眼间满是无奈之色。
粮食告罄!
虽说昨日晌午过后,昌德宫中便传出消息,国君李倧下旨紧急从附近的城池征调米粮商货,但不知是不是有人在暗中蓄意破坏,理应如流水般源源不断送入汉城的米粮商货却戛然而止,少有的部分粮食也在进城的刹那便被一拥而上的百姓们哄抢一空。
瞧着城中乱作一团的模样,不少上了年纪的老人都在心中感慨,这汉城上一次如此混乱,还要追溯到万历年间的那场\"壬辰倭乱\"。
虽然彼时的日本仅用了十九天的时间,便完成了从釜山登陆,而后攻陷国都汉城的\"壮举\",但这一次突如其来的\"危机\"似乎要比当年的那场壬辰倭乱要更加严峻。
正月十五,奉命驻扎在义州的副元帅李适以清君侧为由起兵叛乱,其心腹党羽龟城府使韩明琏同样竖起反旗;正月十七,李适率领着麾下的大军抵达顺川,城中郡守及文武官员弃城而逃,守军不战而降。
十月十八,李适派人招降江东兵备使,兵不血刃的拿下了重镇遂安,直奔平安道的最后一道屏障黄州而去。
在这个过程中,李倧提前派遣至平安道的\"监军\"们几乎没有发挥出半点作用,就连名义上掌握整个平安道军权的兵备使也因\"醉酒\"而突然于军帐中暴毙,任由军权旁落到李倧手中。
仅仅五天的时间,李倧麾下的兵力便由最初用于壮大声势的\"五万人\",变成了货真价实的五万士卒,虽然其中不乏浑水摸鱼,或者临阵倒戈的墙头草,但大势所趋之下,也要被迫将兵刃对准昔日相熟的袍泽。
如若单单如此倒也罢了,毕竟李适虽兵强马壮,但苦于\"底蕴\"不足,粮草辎重短缺,朝中只需要派遣一员老将,在其必经之路设伏,便可拦住这支来势汹汹的\"叛军\",但眼下的朝鲜才刚刚完成了一次政权更迭,朝中势力洗牌严重,许多功勋卓着的老将纷纷被改作他用,短时间内难以回援国都。
故此,已是将近一天一夜的时间过去了,朝中始终没有半点消息传出,这无疑加剧了城中百姓的恐慌气氛。
据说已经有身价不菲的富绅们开始携家出逃,准备前往觉华岛等地避难,似是对迟迟没有反应的朝廷报以悲观的态度。
更要紧的是,万历年间的那场\"壬辰倭乱\",日本军队虽然同样来势汹汹,但作为宗主国的大明却没有袖手旁观,彼时的宽奠堡副总兵佟养正在第一时间领着麾下的标营渡江作战,为后续的大军刺探消息。
也正是有了宗主国大明的帮助,他们近乎于灭国的朝鲜方才能够卷土重来,取得了壬辰倭乱的最终胜利。
可是今时不同往日,如今的大明虽然依旧是让他们朝鲜仰望的天朝上国,但在辽东却有建州女真从旁虎视眈眈,而且眼下天寒地冻,明国大军渡江困难,难以像当年那般守望相助。
如今仅靠朝鲜的\"中央军\",怕是不见得能够挡住来势汹汹的李适,毕竟这些所谓的\"中央军\"水分极大,多数都是疏于操练的勋贵子弟,余下有一战之力的精锐们也在之前与建奴的战事中殉国。
反观李适麾下的\"叛军\",可是汇集了朝鲜国内最为精锐的边军,且装备有一定数量的火器火铳。
这支军队本是朝廷用来抵御对岸女真人的\"底气\",却不曾想如今自食恶果。
\"出事了,出事了!\"
集市的百姓越聚越多,一道突如其来的呐喊声更是加剧了人群中的恐慌气氛。
\"叛军所向披靡,仅用了一个多时辰的功夫便拿下了黄州城,如今平安道全境已是尽数沦陷,叛军马上就要进入咸镜道了。\"
哗!
闻言,市井中的百姓们无不惊骇出声,更有那原本举措不定的行商扭头就跑。
要知晓,昌德宫中的国君李倧本就是通过\"政变\"上台,在民间百姓心目中的威望有限,而他后来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又是大肆排挤光海君时期的老臣,转而提拔自己的\"从龙功臣\",让一些只会夸夸其谈的迂腐之辈担任要职。
如今叛军势大,真正有能力的老臣们又心灰意冷,怕是没有人愿意替李倧\"卖命\",众叛亲离之下,只怕咸镜道和黄海道的守军们也不见得能够拥有多么高昂的战意。
\"汉城守不住了..\"
混乱之中,也不知是谁最先喊出的这句话,但本就躁动不安的百姓们却因此变得更加恐慌,并瞬间蔓延到汉城的街头巷尾以及各个角落。
所有人都知晓,朝鲜要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