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未过多久,秦安匆匆返回,不仅带回几十名女子,手中还拎着一颗鲜血淋漓的头颅。

公孙易不用细看,便知那是刁海那贼子的狗头。秦安走近,随手将刁海的头颅掷于地上,怒喝道:

“这帮畜生简直毫无人性!不仅杀人越货,还把本地女子与劫掠而来的女子,一同囚禁在地下密室,供其淫乐,当真是天理难容!”

公孙易见他怒发冲冠,心中亦是怒火中烧,但仍强抑情绪劝慰道:

“秦大哥,犯不着为这等猪狗不如之徒动气。他们既已丧尽天良,做出任何恶事都不足为怪。当务之急,是安置好这些女子。咱们行程紧迫,明早还得赶路,切不可因小失大,耽误了正事。”

秦安听了这番话,怒意稍减,迅速从激愤中冷静下来。他赶忙安排人手清点财物,随后对女子们逐一问询,之后发放银两,让她们另谋生路。

一番忙碌之后,仍有二十余位女子苦苦哀求留下。原来此地乃她们的故乡,亲人或已惨遭毒手,或已逃亡在外。

询问中,有一女子称,其丈夫名叫张顺,本是村中渔夫,后因告发邓蛟之事受到牵连,被逼无奈与数名本地渔夫流亡在外,因无确切落脚点,一时难以找寻。

秦安向公孙易说明此况,望其出谋划策。公孙易微蹙眉头,稍作思忖后,直言道:

“再多留些银两给这些女子,让她们安心在此等候。她们的家人无论身处何方,总会牵挂家中情形。一旦发觉村里的变故,那些作恶多端的歹徒已销声匿迹,自会归来。所以不必过于忧心,当务之急是我们时间紧迫。”

秦安深以为然,此计简单有效。随后,他将公孙易的意思转达众人,女子们感激不已。毕竟这些人已将恶霸铲除,还发放银两,恩情深重,她们也不好再奢求帮忙寻人。

一番道谢后,众人散去,公孙易寻了几间房舍,让大家暂作休息。

翌日清晨,众人再度启程。秋风轻拂,凉意微泛,迎着晨晖,十几匹骏马在大道上奔腾,扬起阵阵烟尘。

邓蛟、刁海等恶匪伏诛,众人如释重负,心情格外畅快。尤其是目睹爆炸的强大威力后,众人信心倍增,对营救郡主一事更添把握。

庄小兰每日伴于公孙易身侧,二人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她还悉心照料其生活起居,彼此情谊愈发深厚 。

这倒让小团子清闲下来,不过他也能理解。毕竟二人一年未见,互相思念乃是人之常情。他清楚这位英姿飒爽的护卫统领与某人的关系。于是,很识趣地让出了位置,留给二人充足的私人空间。

队伍里的其他人对此早已司空见惯,唯有老道士周道通时不时阴阳怪气几句。公孙易倒是毫不在意,可庄小兰却受不了,毕竟二人并未成婚,每日白天黑夜的在一起,名不正言不顺。所以,每次周道通用言语暗讽,她都无奈地拿出好酒好菜堵住老道士的嘴,为此没少花冤枉钱。她还特意买了个口袋挂在马背上,装满烧鸡、烤鸭和美酒,专门供养老道士。这老头每日都喝得醉醺醺的,所幸没耽误行程,公孙易也就没有过多干预。

这一日,众人骑马来到名为吴堡的县城。天色渐晚,他们寻了家客栈休息。刚用过晚饭,客栈伙计便敲响了公孙易的房门。

庄小兰打开门,只见伙计身后站着一个老乞丐。还没等庄小兰开口询问,老乞丐抢先问道:

“姑娘,请问公孙易公子在这儿吗?”

庄小兰一愣,转头看向屋内的公孙易,眼神中满是询问,似乎在等他拿主意。众人刚到这里不久,还不到一个时辰,又不认识眼前的老乞丐,不清楚对方是敌是友,也不知道他怎么得知公孙易的姓名,更不明白他登门有何目的,因此不得不小心提防 。

公孙易微微一怔,转瞬便寻思,若对方怀有恶意,断不会如此毫无顾忌,不如先问清状况。况且现在自己实力不弱,寻常敌人难以构成威胁。念及此,他起身走到门口,开口问道:

“在下便是公孙易,老丈有何事?”

老乞丐上下打量公孙易一番,旋即跪地磕头,说道:

“小老儿姓吴,去年蒙公子大恩,一家老小才免受饥饿之苦。数月前,一位姓林的姑娘和一位姓陈的小伙子找到我,邀我为公子传递信息,还给予不少好处。我便在这一带招募人手,听候他们差遣。三天前,上头吩咐我在此等候公子,务必当面将信件交到您手上。”

言罢,他小心翼翼地从怀中取出一封信件,高举过头。

公孙易听后,大致明白这吴老头应该是林小雪与陈小虎安排的情报人员。他二人着实厉害,短短半年时间,情报网便已经安插到县城,实在不易。

公孙易接过信件,同时让庄小兰安排吴老头用餐,并赏赐些银两。对于底层百姓,花钱并非最佳方式,却是最有效的。唯有如此,方能让他们尽心办事。

二人离开后,房间里只剩公孙易。他小心拆开信封,仔细阅读信中内容,看完不禁大吃一惊 。

原本,这封来自宣化府的信,带来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数日前,北凉匈奴骑兵突袭宣化府与散马关。护国将军公孙雄当即领兵迎击,却不幸中了敌军埋伏,落得全军覆没的惨局。公孙雄生死未卜,仅余秦明、贾亮两位大将,带着残部狼狈逃往宣化府以西的新乡一带。

公孙易读罢信笺,陷入了凝重的思索。向来守备严密的宣化府,竟遭此重创。虽说他对那个冒牌老爹公孙雄印象欠佳,但在百姓安危面前,轻重利弊他心如明镜。况且,他本就对公孙雄无深仇大恨,即便公孙平曾恶行累累,险些令他性命不保,可终究公孙易还是心软放过了他。

如今匈奴来犯,战火一起,又将是百姓遭殃、生灵涂炭的惨状。公孙易心中满是疑惑,公孙雄身为手握兵权的一方将领,又是大乾国赫赫有名的四大将军之一,再怎么不济,也不该连一座边城都守不住,哪怕兵力不足,也不至于如此不堪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