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月以后的朝会上,魏笙武又提出了征讨后楚国的话题:
“陛下,臣这些日子一直在操练水军,也结合火雷和火箭的运用的法子,我军水军战力大有提升。江南贼寇坚持不降,所依仗的无非是长江天险,如今,我军水军已对他们形成碾压之势,如果陛下决定挥师南下,臣有信心,不出半月,我军便可攻下建康城。”
王文涵也说:
“陛下,去年我国稻米丰收,百姓手中存粮极多,我军若南征,粮草筹集极为容易,而且户部库房更有存银数百万两,可充作军资,确保兵部韩亲王这边征战的损耗,不至对朝廷日常用度有任何影响,也不需要再向百姓开征临时赋税。还望陛下早做决断。”
前些日子,魏笙武向高笙书提出要求,说为了他对兵部以及各路大军的指挥便利,他要求兼任兵部尚书一职,所以,半个月前,高笙书刚刚册封魏笙武兼任兵部尚书。这时,工部尚书张天桂也说:
“陛下,前些日子,户部王大人专门给咱们工部拨了五十万两银子,用于建造水军大船,臣不敢怠慢,这些日子,调集能工巧匠夜以继日赶工,现在已经造出了十余条大船,船厂二十余丈,宽五丈有余,在江中丝毫不惧风浪,每船可运载士卒千人。此船一旦参与南征,敌军必闻风丧胆……”
高笙书听了却不置可否,因为,一个多月以前,石芯儿在玄城逗留了几日,他向她反复灌输一千多年以后的一些治国理念,让她渐渐听了进去。并且,高笙书也再三承诺,华夏大统之后,由谁来做皇帝,一定会让普天之下的老百姓通过投票的方式做出选择,而且皇帝的任期只有五年,五年以后再由老百姓投票选择。
石芯儿自信江南人口也不会比大梁国少很多,于是,她就答应回去之后尽量说服后楚国的武帝。最后双方约定以一个月为限,如果石芯儿能说服武帝,她就立刻亲自来和高笙书商谈两国统一的事宜。
正因为如此,虽然时间过去了一个多月,可高笙书内心却还在等着石芯儿的消息。
魏笙武见高笙书有些心不在焉,便又继续说:
“陛下,此时正是春季,还时常会有西北风,再过两个多月后,便是盛夏,刮的是东南风,如果到了那时,我军再去渡江攻打后楚国,实在是大大不利啊。如今万事俱备,箭在弦上,还望陛下早做决断才是。”
嗯,此话有些道理,如果咱再不做决断,那只能等着到了秋冬时节才能南下,这个咱可拖不起啊。咱还想尽快一统江山,然后让将士们解甲归田,再推出一些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这才是咱的夙愿。而且,这时间也已经过了与芯儿的约定,咱就动身南下吧,即使两军对垒之时,后楚国的武帝如果愿意接受咱的条件,咱还可以随时罢兵。
“韩亲王,诸位爱卿,既然你们都觉得眼下是挥师南下,进军江南的最好时机,那朕就准了你们的条陈。朕御驾亲征,韩亲王为征讨大元帅,调集国内所有能战之兵,三日内出兵南下。”
三天后,魏笙武调集了十五万大军,号称三十万,兵分东西两路向南开拔,魏笙武自任东路军主帅,领军十万,而西路军主帅则由胡翰初担任,领军五万。
不日,东路大军便取道江北的下邳地界,一路来到长江的北岸边,魏笙武指着浩渺的江水对高笙书说:
“昔日晋武帝司马炎的东路大军就是从下邳向南,在此地与吴军对峙,我军一旦击破敌军,从南岸登陆之后,很快就可直扑后楚国的都城建康城,如此一来,江南将尽是陛下之版图矣。”
嗯,不错,咱二哥不但熟知兵法,对天文地理也是颇为熟悉,这对岸建康城可就是一千多年以后的南京啊,此处江面虽然宽阔,但水势平缓,两军可在江面展开大规模的水战,我军如果取胜,后楚国的都城将立刻无险可守。不过,咱倒以为,水军的作战能力一向是江南优于江北水军,咱绝不可大意。
此时正是刚过午时,高笙书见江上风平浪静,便说:
“魏将军,户部张大人说我军新造了几艘大船,朕想坐船到江中巡视一番,你快快去安排吧。”
不一会,十六名轿夫抬着御辇,将高笙书送到了一艘大船边上,他抬头望去,却见这艘舰船高达五、六丈,朱漆雕栏间戈矛如林,“帅”字大旗迎风猎猎,端的是威武不同寻常。
众人伺候高笙书登上这艘大船,扯起风帆,直往江中而去。魏笙武不敢怠慢,命令十余艘护卫船追到大船周边,一同缓缓前行。
行船约摸大半个时辰,远远的看见江中有一支水军正在江中巡弋。这支水军有舰船十余艘,赤色旌旗迎风招展,赫然是后楚国的水军队伍。隐约之中,只见水兵们身姿矫健,手持强弓劲弩立于甲板上,注视着四周的情况。
眼看两军越来越近,高笙书听得后楚国水军战鼓擂响,看来已经准备与己方决战,魏笙武赶紧护着他进了舱室。
然后,魏笙武跑到船首高处,亲自挥舞着令旗,大梁国这十余艘舰船也是战鼓齐鸣,双方迅速进入了准备战斗的状态。
高笙书从舱室向外看去,却见后楚国水军的一艘大船上,一人浑身甲胄,白须飘飘,却是精神矍铄,赫然立在船头,不是后楚国的当朝太师石进广又是谁?
原来,石进广一直怕自己的将士有所松懈,而让大梁国有了突然袭击的机会,所以,他经常不定时亲自带着水军巡视江面,想不到此时刚刚遇上了高笙书的舰船。
高笙书赶紧大叫:
“魏将军,你速速告诉敌军,朕有话要同他们石太师说。”
魏笙武一听,赶紧挥了挥手中的令旗,大梁国十余艘战船上的将士将手中的强弓劲弩缓缓放下,随即放缓了行船的速度。魏笙武大喊:
“来者可是后楚国的石太师石大人吗?”
石进广听得仔细,见敌方有人呼唤他,他也让将士们放下了手中的弓弩,然后大声喝问:
“老夫正是石进广,从来不杀无名之辈,来者何人,报上名来!”
还没等魏笙武答话,却见大梁国水军大船的舱室缓缓走出一人,石进广一见,顿时百感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