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楚兵 > 第913章 赵人领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程府的灶房,占地很大,

主要是外面要堆满了木材。

在封建时代,木材是昂贵的资源。

现如今,大赵俸禄七银三薪,就能知道柴火的价值了。

就算幽州殷实人家,一般不到吃饭时间,也是不开火的。

真饿了,就去那烧热水的灶头,煮点面条。

幽州内城校场,此刻人山人海,热闹的不行。

相对而言,程府这里就安静很多了。

此刻,铁牛一边哼着听不懂的歌谣,一边乐呵呵的做菜。

只见他将一块五花猪肉翻面,用小钢针扎的猪皮面如同波浪一样。

撒上雪花盐,随后将整个猪肉倒扣在酱汁里,自己则又屁颠屁颠,跑去干别的事了。

脆皮五花烤肉,

这已经是赵人酒席中,一道不可或缺的菜肴了。

“呦,牛蛙子,你这还挺专业,一个人操办七八桌。”

“以后不当将军,咱们两个到处走乡下接活,也不错哦。”

八瞎子在灶房角落,他一边吃着纸包里的胡饼,一边调侃铁牛在庖厨上的天赋。

尽管已经过了富贵的生活,

可佝偻的武川老人,最喜欢的还是这口胡饼。

没人知道,圣昌二十一年,吃了一个月树根糊糊的四当家,

在那个雪夜,吃上二爷带来的胡饼时,

那咸咸的盐味,那油沫的香气,是他这辈子都忘不了的。

可惜,现在赵军的胡饼成河北小吃了。

卖的还挺贵。

不少赵军火头兵退下来,就靠开胡饼店为生。

牌子倒是打得响亮,

赵十五营火头胡饼刘某某……

赵玄武军火头胡饼杨某某……

胡饼要是不带赵军火头几个字,那是不正宗的,现在都卖不出去了。

“以前在军中一个大胡饼十文,现在一个胡饼切开,能卖一百多文,哈哈哈。”

“要早知道胡饼怎么暴利,咱就让许家的英子、阿伟等人,在幽州开个大胡饼店。”

“那你卖不过保爷!”铁牛憨憨的笑了,无情的打击八瞎子,

“人家河北多大名号,谁认识你八瞎子胡饼?”

闻言,四当家程知重当即不乐意了。

他手一扬,用纸包指着铁牛,反驳道,

“他李保算个屁,瞎子拿刀的时候,他还在后面摇旗呐喊呢?”

“狗日的运气好,坐镇燕郡,又打了河北,正好定都幽州。现在这小子富的流油。”

“这事越想越气,过两天老子就叫户部查他。不给他薅几万贯出来,老子八瞎子倒过来写。”

“当初去辽东扎根,大伙都嫌弃,最后还是保爷哭着去的。”铁牛笑呵呵的说出了保爷捡漏的真相,这令瞎子更加崩溃。

如果说,定都长安,最大的受益者是龙骧军。

那么定都幽州,最大的受益者,自然就是朱雀军。

当然,皇帝亲军、玄武军在这个过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获利者。

就像现在,沧州郡、渤海郡的海干业跟盐业,就大量被玄武军操办。

不过最近,听皇帝的意思,盐业要收回了。

但即使这样,

玄武军在东线,也是盘根错节,小吏、乡县一级的势力,算是很庞大了。

可话说回来,杨延、梁标、程庆这些人,

跟李保比起来,那就不是一个档次的。

河北之战,是南征元帅李保先行推到了黄河一线。

随后三王反击,赵帝反击,梁军渡河,

双方大战数月,最终大获全胜。

在外界看来,可没有赵军凶多吉少,危机重重。

河北征服战,算是南征元帅与赵帝周云的共同行为。

这种情况下,导致了在河北,

论民心,李保抗击高句丽,维护河北安宁。

不仅有庞大的宗族拥护者,还有辽东五郡近百万人的拥戴。

论地位,李保是响当当的南征上将军,

第一个为赵军开拓河北的人。

“说到保爷,最近他怎么老是病啊?动不动就闭门不出。”

铁牛切好了八份薄牛肉,想到好久没见保爷了,便脱口而出道。

谈到这个话题,

八瞎子忽然眼神木讷了,

屋外树叶梭梭,树欲静而风不止。

灶房里,八瞎子长叹一声,无奈道,

“别说他闭门不出,瞎子也想闭门不出了。”

“朝堂的事,太糟心了。你家八爷啊,也不想管咯。”

“让陛下忙去吧。对了,等下先端点刀削面给陛下,二当家在后院有用。”

“你怎么不去?”铁牛愣愣的问。

“哼哼。”八瞎子轻抚长须,鄙夷了铁牛一眼,心中暗道,

‘二当家哄媳妇呢。当然是傻子去啊。’

--------------

程家后院。

兵马如林。

贺诗楚、刘庶,见李皇后心绪不佳,找个借口就离开了。

只是,刘庶行至门槛,不禁回头看了一眼。

昔日在武川镇,大伙一条心,

虽说是山沟子里,但那时候反而简单。

沧海桑田,世事无常。

如今不知不觉,大伙的距离,已经好远了。

大通屋里,

赵帝周云笑呵呵的,接过铁牛送来的羊汤刀削面,亲自给娘子端过去。

当年,李娘子初来武川镇,就是周云给她做的刀削面,

所以这些年,李娘子特别喜欢吃此物。

哪怕就是如今,皇宫膳食,都是御厨精心制作,

无论材料、摆盘,如何美轮美奂,都比不上这碗面来的舒服。

“真是气死本宫了。项茹怎么就如此简单的上当呢?”

主位上,李娘子很生气,

皇帝打烂的黑檀木小茶几已经换成了新的,羊汤面就放在上面。

她一边扒拉两口刀削面,一边恨铁不成钢的唠叨个不停。

“行了,行了。”周云斜了一眼,要李娘子别较真,

“她今后也不掌权,困了手脚,干不成多大事,也没什么问题。”

赵帝周云跟李皇后,当然知道是郭云儿在耍小聪明。

甚至这个事件的过程,方才影卫已经报上来了。

可项茹身为太子妃,甚至可能成为赵国第二代皇后的人。

她将来要面对的朝堂凶险,尔虞我诈,多的去了。

一个小小郭云儿就能将让她上当,那这个皇后也太简单了。

“要不,将门里面,你再选一个?”赵帝周云冷哼一声,打趣李娘子道,

见皇帝幸灾乐祸,

面容绝美,气质端庄的李娘子狠狠地白了周云一眼,

随后一边扒面,一边委委屈屈的说,

“那怎么行?本宫再去哪里找一个对信儿死心塌地的女人。”

“再说了,她可是楚人的嫡公主,谁能比得过她。”

赵出于楚!

说白了,即使今日三万里疆土的大赵国,

赵军之中,昔日楚军的比例,也占了很大一部分。

李信做为赵国太子,

如此情况,等于接楚之龙脉,乘赵之国运,

乃是天生正统,人心所向。

“娘子,有些事,只有你我知道就行了,任何玄机都不能泄露。”

赵帝周云,见李娘子始终心事重重,

便端着面,坐道李娘子身侧,一边喂给她吃,一边语重心长的安慰道,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大孝……信儿将来面对的局面,不会比朕好。能用的人,也不会比朕多。”

“所以,赵人的皇帝,必须是一个强者!”

“一个能将赵法延续下去的绝对强者。”

多年过去了,李娘子在周云眼里,还是初见那样。

俏若三春之桃,素若九秋之菊。

双目犹如一泓清水,顾盼之际,自有一番清丽高雅。

吃了点东西,见李娘子心情好了些,

赵帝周云刮了她鼻梁一下,最后嘱托了一次,

“在朕看来,单论雄才大略,天下无人能出铁力可汗。”

“阿史那哈蒙拿得起,放得下。哪怕到了绝境,依旧全力以赴。”

“杨重楼要是有这份霸道,河北之战,朕还不一定赢他。”

皇帝的意思,李娘子当然知道。

宝剑锋自磨砺出!

信儿虽说自幼战功不俗,战场能力也强悍,

但治国的凶险,不比战场低,他必须适应一个领袖的身份。

领袖!

可以没有最高的智谋,也可以没有最高的武艺。

但必须在绝境中,也要依旧相信自己会赢。

他在地方,就是人心所向!

“是不是残忍了一些?”李娘子其实一直刀子嘴豆腐心,

此刻,就赵国的朝堂形势,可怜起了大儿子。

大通屋里,听完李娘子这句话,周云刀削似的脸颊上,星目闪过异色。

他缓缓起身,负手而立,背对李娘子道,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皇帝将来面对的敌人会更残忍,更狡诈。娘子,你要是不喜欢,朕换个人考验就是。”

换人?当然不行啊。

大通铺上,李皇后忽然就心情好了,笑意盈盈的拉着相公周云,

一边给他保证,处理好五郡的政事。

一边跟他说,今后要是皇帝外出,她一定好好监国,一句怨言都没有。

“五郡?”提到这个事,赵帝周云忽然笑的狡黠,

“平城什么时候给秀青?人家生个女儿都气病了。皇后不得安慰一下。”

“不给。就是要给,也只有雁门和马邑郡城。”每次提到这个问题,李娘子就撒娇耍赖,企图蒙混过关。

平城!

多少粮食,多少赋税?那可是最好的地方。

北疆五郡,要是没了平城,那等于实力下降一半。

在这个事情上,李娘子一直装可怜,且态度坚决,

丁秀青要她的平城,那就是要她的命啊!

“当初赵国危在旦夕,白纸黑字,清清楚楚的写明白,平城归清河公主。”

“今日赵国成势了,咱们就反悔。将来,谁还会相信我们?”

“娘子,你要让大赵,成为一个背信弃义,没有力量的国家吗?”

主位上,李娘子哭了,这会是真哭。

平城是赵人,接手楚国北伐的楚兴仓,一点一滴建立起来的。

每一条沟渠,每一块耕地,都有赵人的心血。

如今给出去,那就跟割肉一样,她当然心有不甘。

“晚……晚几年吧,本宫想吃几年平城的赋税、秋粮。”

“几年?”周云脸色决绝。

“三……两,两年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