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之战战事一直延续到夏季中段,此时第一季作物早已收割完毕,在我的三郡内收成比起去年要好那么一点,因为去年年底下过的雨,也因为上半年下过三场小雨,三场雨加起来雨量也不大,但是总归比没有雨水要好的多,上田和中田的粮食产量都有所好转,有的上田也不再种植水稻,更多的中田开始种植大豆高粱这样的抗旱作物,大家已经对雨水失去了信心,而且下田仍旧产不出什么来,越来越多的下田被卖掉,我孟家也就又多出很多牧场。
总体上三郡的粮食危机依旧没有解除,只是比蜀地的许多郡县要好那么一些,我们依旧需要从外地购入粮草和肉干、鱼干来缓解吃饭的压力!我们也越来越依靠兴古郡最南方的大平原,但是那里也有自己的问题,那里不缺雨水,还河网密布,他们的问题是农民太少,许多肥沃的土地都无法开发,这影响了粮食的产出增长。我和建宁的官吏仔细商谈后,也没有好的办法,只能是把三郡的囚犯都转成劳役刑罚,押送到兴古郡南方大平原去开垦土地,他们只有口粮,没有工钱,在劳役期满后,可以被送回原籍,也可以选择留在他们辛苦劳作的地方,留下来的可以获得一亩上田,如果家人也过来的,也可以获得土地,按人头每人一亩,老弱也有,不过这些赠送的土地是荒地,需要自己去开荒!以后新的罪犯也按此处理,不断增加兴古郡的人口。人口多,粮食产量就多,那我的三郡也就越安稳。孟家商队也就不用浪费利润的去别的地方收购粮草和肉干鱼干,从而增加了商队的总体利润率。
孟家商队一直运转正常,而从成都和荆州来建宁城的商队也繁荣了整个建宁郡的市场,他们带来了不少的货品,也带走了蜀锦和瓷器这样的畅销货。不过问题也来了,许多人来向我禀报,或者说请求,其中就有主管建宁城商铺的彭书和我的贤内助青溪,他们都说我们建宁本地的产品在本地的售价太高了,和外地客商购买的价格持平,这有些不合理,本地人买不起本地货!
我拒绝了他们的请求,也给了一个同样的解释:同城同价,如果给外地客商的价格高出很多,他们就会抵触,然后挤占本地人的购买渠道,还有更重要的就是我们对外销售的本地产品多是奢侈品,蜀锦和瓷器当然好,但麻布和陶器一样可以用,让百姓都去喜好奢侈早晚会出祸患,西汉时期的《盐铁论》早就有论断。我孟家大宅里蜀锦也不多,瓷器更少,日常用的也就我的母亲的那套,其余有几套备用的是招待客人时才用的,我们日常还是用陶器和铜器。再说我们用这些昂贵的商品招来了外地客商,外地客商也带来了外来的商品,而这些外来商品原本可不便宜,从这样的优惠中本地百姓也能得到实惠。总之呢,我要求孟家和各级官吏将领不得过于奢侈,也倡导治下百姓朴素生活。我们的奢侈品是用来从外面搞钱的,可不是用来困顿我们自己的百姓的!
汉中之战结束,我派去成都的项峰和孟恩也早早回转,但是我既没得到我的铸币权也没接收到我三郡对汉中作战的那些援军,更是没得到任何回复,我的情报网也没有新的消息。
刘备只是在巩固汉中之战的成果,占据地方,加强关隘的防守,特别是在子午谷和傥骆谷谷口被曹军毁掉的壁垒的基础上重新修建了壁垒,来防备曹操可能的奇袭部队。
我不得不提前行动,在我的部队回归前修补和扩建建宁郡兵队伍,因此我要到了项峰的猎豹团需要补充的兵种和具体数量,他们需要补充两百五十九个郡兵(后面倒是没有战斗,但是有的重伤的没有救过来,有的重伤员虽然救了命回来但是不再具备战斗能力),最需要补充的是重步兵,死伤最多。
这两百五十九个就是最大头的征兵,其他我还要趁此机会补充一下狂象士部队和毒蜂骑,他们是我更加倚重的核心战力,但是他们的数量实在是太少了。我的亲卫部队只有两百人,其中还包含着部分辅兵,这是首先要扩大的一支队伍,先让樊仲去猛虎团和猎豹团去挑选最最高大强壮的战兵,组建两支各一百一十人的加强版百人队,我的大儿子孟虬担任其中之一的百夫长,他担任的原猎豹团长兵百夫长由孟仲木担任,另一个百夫长由原猛虎团轻步兵百夫长句扶担任,这小子够强壮更勇武,在多次作战中都有出色表现。百夫长级别不够,是不允许带亲卫的,所以他俩也带进来几个最强壮的部下加入狂象士部队。句扶的位置由孟水担任,也就是我的另一个义子。这是战兵,狂象士部队原本就有辅兵的,这次也扩建了辅兵,辅兵达到五十人,这个辅兵队虽然不满百人,还是设置了一个百夫长,百夫长是革西,革旦的弟弟,他跟着狂象士部队已经很久了,不过比起他哥哥,他没有那么强壮。辅兵队包括各个官吏和百夫长以上将领的扣押在我这里的人质,他们除了日常辅助工作,战场上他们还要充当弩手,提供火力支援,这样我的狂象士部队也具备独立作战的能力,远程近战能相互配合。
然后是毒蜂骑,毒蜂骑只有一百七十人,全是战兵,由马忠去猛虎团和猎豹团亲自挑选,挑选五十个近战的轻骑兵,这样就有一个加强版的远程轻骑兵,一百二十人,七十弓骑兵,五十投矛骑兵,一个满编一百人的近战骑兵,这五十人也不好挑,我全军上下都能骑马,也都能作战,但能骑马作战的却很少,而骑马砍杀比骑马射箭和投矛还要简单许多!远程骑兵百夫长是调的猛虎团投矛百夫长张嶷,他原本的位置交给孟火担任,我的另一个义子。近战骑兵百夫长由马忠的亲卫领队,也是马忠的侄子马天担任。
猛虎团和猎豹团出现的一百多空缺则由孟铁和项峰从三座孟家庄园和西山工坊的守卫、建宁城的守卫中挑选合适的人员进行补充。
最后是对飞龙团的提前补充,这两百五十九个空位可不好补,他们也是从庄园和西山工坊、建宁城守卫里挑选。我主持工作,具体招募则由建宁长史霍商、功曹史爨良两个来做,并且由孟铁和孟木来配合。在飞龙团回归以前,也由霍商和爨良两个人负责训练和统帅,他俩是有些武力和领军经验的,只是他们的忠诚度还有待考察,所以才放在文职上待着的。其他各部的征兵工作我都旁观了,主要是让郡兵们看看他们的总统帅——我!
庄园工坊和建宁城的守卫因此出现的巨大空缺需要填补,首先从孟家的少年营里挑选,他们接受过一定的文化和武术教习,比普通的兵源可塑性更高,其次是从本郡良家子中挑选,他们更忠诚和本分,再次是从矿工(包括那些奴隶)中挑选老实听话的,矿工历来都是精兵的一大来源,最后是从外郡迁徙过来的外来户中挑选强壮的,他们的底子我们不知道,是有可能混进外部势力的探子的。
在补充兵源的过程中也有些问题,主要是有的郡兵干够了刀尖舔血的日子,想要退役,这是不允许的,郡兵不得主动退役,只有不符合条件时被动退役,意愿很强烈的也只能是退到庄园守卫或者建宁城守卫的行列,而不是直接退到家里,做个普通百姓,而且这些退到守卫行列的原郡兵,必须按照规定查验家庭财产,如果家庭财产严重超过了当兵期间的家庭收入,需要说明收入来源,无法证明的需要上缴合理收入以外的财产,并且纳入暗探情报系统的侦察范围,看看是否是贪墨了战利品或者军需品,如果查证属实的重罚,包括抄没家产和被贬为奴,甚至劳役和死刑都有可能。但是如果你战死沙场,或者遭受重伤、伤残后归家的,则不会有财产审查。
而从守卫、衙役、狱卒、商队护卫中想要参加郡兵的,则没有任何限制,我们鼓励主动加入郡兵!当然我们也欢迎任何人加入守卫、护卫和衙门!
征兵工作持续了好一段时间,这段时间里我们三郡北上支援的部队没有消息,我申请的铸币权也没有正式通知,但就在我们完成了征兵工作,并且开始训练整合的第一天,突然收到了北边的消息,还是一连串的消息,刘备封锁了他的军事行动消息的传递。我们收到的只是结果。
想当初张鲁占据汉中时,有一块地区是他名义管辖,却不实际控制的地方,原本就是东汉的三个县,夹在汉中、巴郡、荆州之间的一块下场地区,为房陵、上庸和西城,其中房陵是郡,上庸和西城是县,张鲁投降后,曹操把西城和上庸升格为郡,这三个郡也被划分出汉中,归入了南阳郡管辖,被成为东三郡(大致范围在后世的湖北房县、竹溪、竹山、郧(读yun)县、陕西安康大部、柞水、镇安、山阳)。其中房陵在张鲁接手前就是蒯家的蒯祺做太守,而即使是到了曹操手里和房陵情况一样的是,上庸和西城依旧在原有豪强的手里——申家。
刘备因为曹操撤军的真是原因而气恼,他采取了隐蔽行动,暗中聚集了兵马,然后突然发动了袭击,还是双线攻击,一路是宜都太守孟达从东往西进攻,一路是刘备义子刘封自西而东的进攻。听说这是法正的计策,孟达和法正是一对好基友,而刘封也算是刘备嫡系,法正既凸显了东州派的实力,也讨好了刘备,情商绝对是杠杠的!
而在这场夺取东三郡的战役中,刘封和孟达的军事能力就高下立判了,孟达带领四千部众沿长江逆流而上,在秭归上岸,沿着香溪河谷翻山越岭到达粉水上游,然后沿着河谷自上而下攻击了房陵,太守蒯祺被杀,孟达声称蒯祺拒不投降,顽抗到底,在攻城战中被乱兵杀死,但也有消息称,蒯祺是在城破后被孟达下令处死的,蒯祺可是蒯家的一个大角色,而且是诸葛亮的姐夫。在见识了孟达的威力后,上庸和西城的申耽和申仪立马献上了降表,他俩应该是被吓到了,因为蒯家可是比申家大的多家族!刘备和诸葛亮都没有责备和惩罚孟达(可能是法正从中周旋的),只是任命申耽为上庸太守,领征北将军;申仪为西城太守,领建信将军;孟达的亲信邓辅为房陵太守;刘封被提拔为副军将军,统领三郡;出力最多的孟达只是被任命为刘封的副手。
很明显的申耽和申仪一定会倒向刘封,而房陵一定是孟达的实际控制地,寸功未建的刘封收获了最大的好处,而拼死拼活的孟达却没有得到好处,这为两人之间埋下了仇怨。
东三郡连接汉中和荆州,又是巴郡的防护罩,此时的刘备是春风得意,而我等待的消息终于也来了,除此之外,还有大事要发生,一切看上去又回到了历史的正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