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巩侯和夫人圜阳侯驾车去了咸阳。”

“巩侯和夫人去了先皇陵寝。”

“巩侯把守灵的侍从从寝殿赶出来了。”

“我们在大殿外看到,巩侯对先皇神主牌行鞠躬礼,然后独自念诵了什么,就带着夫人离开了陵寝。”

“巩侯驾乘旋翼机向洛阳方向去了。夫人圜阳侯……驾乘旋翼机回长安方向了。”

一条又一条的消息传到了扶苏面前,巩侯的去向行踪,也是扶苏关心和感兴趣的。这不算是皇帝派人监视巩侯,只是正常汇报一位重臣的行踪。是吧?

扶苏站在殿前的平台上,手拍栏杆,眺望天空远方,好像要看这位昔日友人远去的方向。

张诚对始皇帝说了些什么呢?扶苏也很想知道。

张诚的世界天高海阔,自己身为这个天下的帝王,却只能被困在这四方高墙之中……

巩邑进入了土木时光。

梁二的野心非常之大,要把这座城市建造为“未来之城”。动用了这个时代所谓最新的技术。地下铺设了巨大的水泥管网用来排污和引进干净的水。

在化学系提出的理论方案之下,在上游水电站的水库取水,经过多次过滤和消毒沉淀,最后有清澈的水直通千家万户。

街道使用来自张村的沥青和巩邑水泥厂铺垫了坚实的沥青马路和水泥马路。

工厂车间最少是两丈多,最高的可以的达到四丈。在一些冶金和重型机械的车间里。甚至还有巨大的天车,利用滑轮在空中的轨道上行动,用滑轮和吊钩挂起千钧重的机械和矿石,在车间内部运送。

新民宅是联排的三层排屋,排屋采用钢筋水泥框架和红砖砌筑,层间采用预制钢筋水泥板搭建楼板,预制的钢筋步梯层层通往上一层,每套住房都有一个小小的庭院和后院,前院可以露天休息,后院可以栽种自己喜欢的蔬菜和花草。来自火力发电厂的热水管通到每一个家庭,通过挂在墙面的暖气片为每个住户供暖。

新建设的巩邑玻璃厂出产很大幅面的平板玻璃,为每一个住宅和工厂车间提供了全新的玻璃窗。

自来水通入每一个家庭,再不需要挑水。节省了大量时间,让工人们可以把宝贵的时间用在工作生产上。

每个工厂都有自己的食堂、每所学校也都有食堂。整座巩邑工业中心,只要你在这里有工作身份,全家甚至不需要自己生火做饭。当然,如果你家里有不上班的人,如果你想节省一点费用,也可以从城中的百货店自己去买米面肉菜,自己烹饪。

如果想吃的更好,这座城里还有一些经营餐食的小店。

这是一个完全不同于长安城的新城市。

洛阳附近的露天煤场,每天用火车皮运送大量燃煤到炼焦厂、发电厂。也有一些散煤在市集上销售,如果家庭需要自行烹饪,可以直接买散煤。巩邑是不兴使用柴炭的,五万人的薪柴,巩邑的树木根本不敷使用。而且山林树木都是巩侯的私产,任何人不得随意砍伐——哪怕捡落地的枯枝回去做烧柴也是违法的。

一座城市的生活方式,是由这座城市的长官决定的、是由这座城市的规划者决定的,梁二不知不觉的改变着这个时代的生活方式。

到处都是建筑材料、到处都是施工的队伍,五万移民,大多数人还都没有进入自己的工厂车间工作,而是在建筑工地上,在工程师的指挥之下,建设自己的家园。

到处都是头戴柳条头盔、身穿蓝粗布褂子的工人,这些褂子并不太合身。和这个时代量体裁衣大不相同,赵杏儿的服装厂把成年人类的身材分成五种尺寸,按照标号制作成衣。因为赶工,因为要在短时间满足这么多人的需要,这些服装做工都很粗糙,发下去的时候难免有瘦小的人穿了宽大的衣服,或者肥胖的人穿了紧窄的衣服,看上去别别扭扭,但是眼下也只能如此克服。

到处是灰尘、到处是建筑垃圾、到处是噪音。

但是人们并不因此而觉得这块土地脏乱丑陋,每个人都知道这就是自己的家园,在沙盘上,这座城市非常整齐美观,作为样品示范的那些样板房建造的整齐又美丽,每个人都在努力,希望早一天住到那样的排屋中。

这是个摩登时代。

巩侯府在附近的山中,是一座城堡,那是皇帝陛下派人为巩侯修筑的一处华美府邸,但是巩侯张诚本人并不打算常年住在巩侯府中,而是在巩邑城内为自己修筑了一套大房子。说大其实也没有多大,比赵杏儿在长安城的那个府邸还要小很多。这套住宅就在巩邑的工业研究院隔壁,有一个带有很漂亮草坪的庭院,和一栋小洋楼。张诚甚至亲自绘制了这栋楼的平面和立面草图,要求林小妹按照这个图亲自进行设计和监工。

这座巩侯的私邸,采用了和排屋不一样的工艺,楼板不是采用预制水泥板,而是用钢筋混凝土浇筑,按照张诚的说法,预制板只能算是一个过渡,如果楼板上重物增加,这样的房子早晚会垮塌。估计寿命也只有几十年时光。而钢筋混凝土的建筑,如果施工得当,可以持续上百年而不会毁坏。

在研究院的另一侧,是一个巨大的仓储区,圆柱形的粮仓和钱仓,外面是尖刺钢丝网的围墙,这是这座城最重要的地方,是整座城市发展的底气,堆积如山的粮食和铜钱,就是这个时代“财富”二字具体的体现。

公孙尼子曾经乘坐飞机来巩邑视察过一次,对巩邑的规划赞不绝口,心里也觉得巩邑未来会成为天下的一个什么中心,甚至巩邑的学术发展前景也不可限量,但是公孙尼子推辞了定居巩邑邀请,他仍然决定要坚守在张村那个深山中的学院,继续长城大学的事业。

张诚对这位大儒的品性赞不绝口。最早的时候,张诚只是想着要邀请公孙尼子来代管一个中学,没想到在公孙尼子的管理之下,这个时代第一所综合大学已经蓬勃发展起来。

提及赵杏儿在长安的遭遇,公孙尼子很快略过了刺杀之类的环节,问张诚:“现在我们有三所大学——长城大学、长安大学、洛阳理工大学,那么这三所大学是不是应该联合起来,实施统一的考试和学位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