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大军湿家 > 第390章 南方没人要我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对了,文优,你且说下我前些日子让你收集的建安郡、临海郡和临川郡的情报。”徐靖突然想起来了,他现在拿下了夷洲,是时候把南面全部收复了,到时候打通到夷洲的海路,运送物资将变得更加方便,说话间,下面的小太监也是非常有眼色的把舆图给打开了,铺在了大殿中间。

李儒先一步上前,指着舆图上建安郡的位置详解:“建安郡治所建安城,地处闽江上游,东依武夷山脉支脉,西临闽江支流建溪,城池依山傍水而建,易守难攻。此郡下辖十一县,多为山地丘陵,耕地多集中在河谷地带,粮产以粟、稻为主,虽年产量不算丰饶,但足以支撑本地守军消耗。沿海的罗江、东安等县,渔盐业发达,尤其是海盐,不仅能满足郡内需求,还曾是大汉重要的盐税来源。当前驻守此地的吕合、秦狼,本是朝廷旧将,二人因平定闽地有功,被任命镇守建安。如今大汉分崩离析,江东由陛下掌权,对非江东的旧部尚未做处理,吕、秦二人虽手握八千兵力,却多是本地乡勇,装备简陋,且军中粮草补给已好几年未从朝廷得到足额供应,士兵士气本就不高。”

话音刚落,诸葛亮手持羽扇,指向临海郡补充道:“临海郡与建安郡相邻,治所章安城,濒临东海,海岸线长达数百里,境内有椒江、灵江等多条河流入海,水运极为便利。此郡最关键的据点,便是横屿船屯,其位于章安城东南三十里的横屿岛附近,是江东重要的造船基地之一,可建造能容纳百人的楼船与轻捷的走舸。船屯内现有工匠三百余人,船只二十余艘,其中作战用的楼船就有八艘。驻守临海郡的留略,乃留赞之子,留赞早年颇有功绩,深得朝廷信任,留略凭借父荫,年仅二十七岁便任临海太守,手握五千兵力。这五千人中,水师占四成,约两千人,多是熟悉水性的江东子弟,常年驻守横屿船屯与沿海港口;步兵三千人,分别驻守章安城及周边的临海、始丰等县。不过留略虽有勇力,却缺乏独当一面的谋略。”

徐靖微微点头,又看向临川郡:“那临川郡呢?此地连接豫章与闽地,战略位置尤为重要。”

李儒接过话头:“临川郡治所南城,地处抚河中游,地势平坦开阔,抚河贯穿全郡,南通豫章郡,北接九江郡,是南北物资转运的要道。郡内耕地肥沃,粮产丰富,年产粮食可达数十万石,素有‘豫章粮仓’的别称。此外,临川郡境内的南城县、临汝县多产木材、矿产,尤其是铁矿,可用于打造兵器。当前驻守临川的黄崇,本是地方豪强出身,早年趁中原动荡之际,聚众占据临川,后虽名义上依附地方势力,实则自成一派。黄崇手下有一万兵力,其中步兵九千五百人,骑兵五百人,骑兵多是从北方流民中招募的精壮,装备精良,战斗力较强。不过曾经黄崇与豫章太守华歆素来不和,当年黄崇占据临川后,曾请求华歆协助扩充军备,被华歆以‘维护地方稳定’为由拒绝,二人自此结下嫌隙。且临川郡虽粮产丰富,但黄崇为巩固自身势力,常年将半数粮食囤积私用,导致军中粮草储备仅够支撑三个月。直到陛下攻占了豫章郡后,黄崇放弃了与北面的往来,与其余三郡太守各自做上了土皇帝,对中原事宜也是没有半点问询。”

待李儒介绍完毕,徐靖看向李儒与诸葛亮夸赞道:“三郡详情已明,你们配合的很好,孔明要跟着李儒继续努力,不知诸位可有具体的攻伐之策?”

李儒上前一步,沉声道:“主公,依某之见,当优先解决临川郡。其一,临川郡粮产丰饶,拿下此地,可解决我军后续的粮草之忧;其二,黄崇虽有骑兵,但是数量太少。某建议,只需遣一员上将从抚河上游顺流而下,突袭南城,打黄崇一个措手不及,必可拿下临川郡。”

诸葛亮却摇了摇头,羽扇轻摇道:“文优先生此计虽妙,却忽略了临海郡的水师威胁。若我军主力攻打临川,留略的水师若从海路北上,突袭我军后方,恐会打乱全盘计划。亮以为,当先取临海郡,破其水师,断绝后顾之忧。横屿船屯的船只多停靠在浅滩,涨潮时方能出海,退潮时则只能搁浅。可派人密切观测潮汐规律,择退潮之日,遣一员智将率两千步兵,携带火油,从陆路隐蔽行军,突袭横屿船屯,焚毁其船只;再令一员上将率三千水师战船,在海口列阵,阻断留略水师的退路。同时,遣细作潜入章安城,散布流言,动摇其军心。待船屯被破,章安城孤立无援,拿下临海郡便如探囊取物。”

李儒闻言,眉头微蹙:“孔明之策虽能破临海水师,但若先攻临海,恐会引起周边势力警觉,若有势力暗中支援黄崇,届时我军腹背受敌,处境堪忧。”

诸葛亮微微一笑:“文优多虑了。当前中原局势未平,地方势力多忙于自保,无暇南顾;而南边三郡各自为战,亦无精力插手别地事务。且黄崇本是地方豪强,与周边势力交集甚少,即便求援,也难有回应。相反,若先取临海,掌控海路,日后我军与夷洲的物资转运便无后顾之忧,且能断绝建安郡吕、秦二人从海路获取补给的可能,为后续攻打建安郡创造条件。”

徐靖听着二人各执一词,目光落在舆图上临川与临海的连线处,指尖轻轻点了点抚河与东海的交汇口:“孔明顾虑水师威胁,李儒看重粮草根基,二者皆有道理。不过黄崇虽只有五百骑兵,但临川城防素来坚固,且其军中虽缺粮,却也能支撑三月,若仅遣一员上将突袭,恐难速破;而临海郡的横屿船屯,虽有楼船之利,留略却无谋略,若我军行动够快,倒可一战而定。”

李儒当即接话:“主公所言极是!黄崇虽粮少,但若据城死守,我军强攻恐伤元气。不如在佯攻临川的同时,派人潜入南城,暗中联络城中因缺粮不满的士兵,许以‘破城后分粮’之诺,届时内外夹击,方能速胜。”

诸葛亮眼前一亮,羽扇轻挥:“李儒先生此计可补突袭之不足!此外,针对临海郡,可令细作散布的流言更具体些,就说‘主公已决意整顿东南海防,欲将横屿船屯划归水师直辖,留略将调往内陆任职’,让其麾下将士误以为留略失势,自身前程未卜,军心必乱。且横屿船屯的工匠多是被迫服役,可遣人在突袭前夜,向船屯抛投劝降信,许以‘归降后免徭役三年’,届时必有工匠倒戈,助我军焚毁船只。”

徐靖颔首,又看向建安郡的位置:“二位既已完善临川、临海之策,那建安郡的吕合、秦狼该如何应对?他们虽有八千兵力,却多是乡勇,且粮草短缺,若放任不管,恐在我军攻伐另外两郡时背后袭扰。要知江东已是我徐靖的地盘,绝不容许此等割据势力作祟。”

李儒略一思索:“建安郡多山地,吕、秦二人若想袭扰,必走建溪河谷通道。可遣三千步兵,在通道两侧的武夷山脉支脉设伏,多备滚石、拒马,阻断其行军路线。同时,令细作将‘临海、临川已归降主公,徐公不日便挥师建安’的消息传入建安城,吕、秦本就对江东中枢心存敬畏,听闻此讯,必不敢轻易出兵。”

诸葛亮补充道:“若能再派使者携带少量粮草前往建安,明言‘主公念及二人曾为地方维稳出力,若愿归降,可保其部众编制不变’,二人见粮草紧缺之际有援助上门,又恐我军来攻,大概率会按兵不动,甚至暗中与我军通好,如此便彻底解除了建安郡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