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浓重的硝烟仿若一层阴霾,
沉甸甸地压在众人头顶,迟迟不愿散去。
那股刺鼻的血腥味与夜露的清凉相互交织,
如一张无形的大网,弥漫在周遭的空气中,
丝丝缕缕地钻进众人的口鼻,让人不禁心生寒意,
仿佛连骨髓都被这股寒意渗透。
死里逃生的亮山军的将士们神情凝重,
如同一座座沉默的雕像,围聚在那摇曳不定的篝火旁。
他们一边擦拭手中兵器上沾染的血渍,
一边他们的一道道目光却如利箭般,
齐刷刷地落在方正身上,那目光中满是审视与质疑,
仿佛要将方正看穿。
李盔紧紧握着手中的斧子,手背上青筋暴起,
宛如一条条蜿蜒的小蛇,
仿佛要将心中那熊熊燃烧的愤怒都灌注在这把斧子上。
斧子的刀刃在跳跃的火光下泛着森冷的光,
那寒光仿佛能划破夜幕,更是几乎要抵住方正的咽喉。
他双目圆睁,眼中怒火燃烧,怒声吼道:
“你说你当太子好好的,为何要骗我们做反贼?
今日你若不给个说法,我绝不轻饶!”
那吼声在夜空中回荡,惊起了栖息在枝头的飞鸟。
就在这剑拔弩张,气氛紧张到一触即发的时刻,
七娘神色决然,犹如一道黑色的闪电,猛然站到方正身前。
她手中的软鞭 “啪” 地一声甩在地上,溅起几点火星,
那清脆的声响仿佛是在向众人表明自己坚定不移的立场。
七娘的脸上,惊讶之色尚未完全褪去,
她怎么也没想到,与自己并肩作战多日,
同甘共苦的方正,竟然有着太子的身份。
但在她心中,方正不管什么身份都是自己的大哥。
七娘通过自己的情报网 “蛛巢”,知晓许多不为人知的秘事,
对幽州朝堂之事也颇为了解,此刻的她,
心中如四皇子般脑补了许多,仿佛突然恍然大悟。
七娘眼中含泪,痛哭流涕地说道:
“东山府大旱那年,赤地千里,饿殍遍野。
太子为了救那些挣扎在生死边缘的百姓,
毅然将东宫卖门票参观,好不容易筹得 100 万两救灾银。
可这一路,层层克扣,
出京城时就只剩 40 万两了,
到达东山府时更是只有 10 万两,
而到灾民手中,仅仅只有1000 两啊!
一人一口救灾的粥都分不到。
皇权不下乡,圣旨出不来京城,
那些贪官污吏中饱私囊,实在可恶!
太子心有余而力不足,才会帮助我们造反,想要打破这吃人的世界。
他明明可以在宫中锦衣玉食,享尽荣华富贵,
却为了天下百姓,造自己的反,此乃圣人之举啊!”
七娘一边说着,一边用衣袖擦拭着眼泪,
那悲痛的神情,仿佛感同身受。
方正心急如焚,看着七娘如此激动,忍不住心里吐槽:
“七娘,你咋这么多戏呢,真不是你想的那样……”
七娘却没有理会方正,而是悲痛地继续说道:
“太子为了筹集救灾银,连东宫都卖了,
表面看着风光,实则内里艰难。
为了省钱,他连里面的衣服都是打补丁的。”
说罢,她转身面向众人,
伸手撕开方正的衣襟,露出里面打着补丁的底衣。
七娘手指直直地指向方正胸前那块显眼的补丁,
情绪激动地说道:
“这件背心还是用我旧裙角补的,
他贵为太子,却何曾穿过半件新衣裳?
平日里,他与我们同甘共苦,丝毫没有太子的架子。”
七娘说着,想起平日里与方正相处的点点滴滴,
脸上不自觉地泛起一抹红晕,心中更是五味杂陈。
她一直对方正有着特殊的感情,只是从未表露,
此刻看到方正被众人误解,她心急如焚,只想竭尽全力为他辩解。
方正心中无奈,想说:
“你真的想多了,我就是同时扮演两个角色,
要不是你们盯得太紧,赶回来来不及换衣服了,
套着外套就赶场子‘上班’了,真不是你想的那样。”
但此刻,他看着七娘那深情且激动的模样,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