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老魏拿汪直和江宁作比较,在场众人都没人敢接这个话茬,江宁本人则以无声表达抗议,唯有朱由检笑出了眼泪。
当天夜里,众人休整之时,郭允厚火急火燎地跑去查看江宁缴获的财物。
没过多久,他又火急火燎地跑来寻找江宁。
江宁看着神情焦急的郭允厚,不明所以,开口问道:“老郭,你这是怎么了?
跟被鬼撵了似的。”
郭允厚急切地说道:“江大人,我不是被鬼撵了,是被您给吓到了。”
江宁眉头微皱,郭允厚声音有些颤抖地说道:“江大人,之前您领兵出京时,只带了十万兵马,为何这次班师回朝,居然足足带了二十五万人马?”
江宁听了,笑着解释道:“西南数省土司实行自治,手下兵马众多。
朝廷若要实行改土归流,就绝不能再让这些土司掌握兵权。
所以我在收缴各地土司兵权之后,将各家土司兵马打散重组。
给四川总兵杜文焕的兵马补充到八万,副总兵秦邦屏的兵马补充到五万。
贵州总兵鲁钦兵马补充至八万。
云南总兵赵率教兵马扩充到十五万。
剩下的全部编入京营,这才从出京时的十万兵马变成了现在的二十五万。
这有什么问题吗?”
郭允厚听完江宁的话,当场脸都绿了,神情急切地说道:“江大人,您怎么能这么做呢?
之前京营十七万人,光是一年的钱粮、军械消耗,就高达八百万两白银,这其中还没算战后抚恤、战前安家费,以及神机营火器铸造更换的费用。
这些加在一起,每年消耗就是上千万两白银之多。
您现在突然多带回十五万兵马,这意味着光是京营人马的消耗,每年就高达两千万两白银啊!”
江宁听后,叹了口气,说道:“老郭,那你有什么好办法?
我若不将这些土司兵马打散重编并带回来,继续留在西南,搞不好我前脚刚走,后脚就又叛乱了。”
郭允厚闻言,也觉得头疼,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如今大明立国之初,太祖爷实行屯田卫所制,号称养百万大军而不费百姓一粒米,每名士兵每月也就四五钱银子的军饷。
到正德、嘉靖年间,由于卫所军腐败、土地兼并,每名士兵的军饷提到了一两二钱。
如今,大明九边将士的军饷更是高达二两白银。
大明从来不缺兵,缺的是银子啊。
就算朝廷此时九边有百万大军,也养不起呀。”
江宁翻了个白眼,说道:“老郭,你这是老糊涂了吧?
本官早就说过,大明朝不养闲人,更不养闲兵。
之前英国公不是率领宣府总兵黑云龙、大同总兵杨肇基出关,把卜失兔部抢了一遍嘛,还和林丹汗大战数场。
所以说,几十万大军可不是摆着看的,以战养战来钱最快。
至于银子的事,你不必操心,年后我就想办法给你解决。”
郭允厚听了,目瞪口呆地说道:“江大人,您该不会是想把这些兵马全都派出去开战吧?”
江宁嘿嘿一笑,说道:“不然呢?
难道让他们在京营吃闲饭?”
郭允厚神情激动地说道:“那感情好,那感情好。
今年陛下出兵,本就是为了收复河套地区,奈何林丹汗最后突然出兵。
虽然朝廷大军也抢了不少牛马羊等物资,但并未收复河套地区。
明年争取派遣大军,一举将河套地区收回来,这样咱们就不用再向蒙古各部购买战马了,完全能做到自给自足。”
江宁笑着点了点头,说道:“老郭,我再给你透露个消息。”
郭允厚左顾右盼,问道:“江大人,啥事呀?”
江宁嘿嘿一笑,说道:“缅甸东吁王朝,你知道吧?”
郭允厚点了点头,说道:“当然知道呀,自从万历年间崛起后,就频繁与大明发生战事。
奈何国库空虚,朝廷在云南的疆土不断被侵蚀,对此也无可奈何。”
江宁只是笑而不语。
郭允厚随即像是想到了什么,满脸震惊地说道:“江大人,您在云南布置了十五万兵马,该不会是想着去抢缅甸东吁王朝吧?”
江宁没好气地骂道:“老郭,能不能有点上进心,你再大胆猜猜?”
郭允厚径直站了起来,说道:“我的老天爷,江大人,您该不会是想让赵将军率领十五万兵马把缅甸打下来吧?”
江宁闻言,笑着点了点头,说道:“这有什么不可以的?
大明开国之初,太祖在西南设立三宣六慰,那里本就是我大明的疆域。
成祖永乐年间,更是直接把安南打下来,纳入了大明版图。
老祖宗们都开了先例,咱们后辈子孙也得争口气啊!”
郭允厚闻言,满脸苦涩地说道:“江大人呀,打下来容易,可问题是不划算呀。
当年成祖确实把安南打下来了,但经营了十几年,每年就得投入白银数百万两,可收上来的税却只有区区十几万两。
最后宣宗皇帝无奈下旨撤回大军。”
江宁笑着说道:“老郭,你怎么能说这种话呢?
大明朝谁都可以说这话,但唯独你老郭不能说。
你老郭可是出了名的要钱不要命,到时候把这些地方打下来收税,就看你老郭的本事了,能收多少全凭你。”
郭允厚挠了挠头,嘿嘿一笑,说道:“老夫真是老糊涂了,把这茬都忘了。
当年三杨主政时,为了天朝上国的好名声,一味地给安南砸银子。
至于收上来的那十几万两银子,还不如说是安南施舍给朝廷的。
这要换了老夫去,管他什么三七二十一,刀往脖子上一架,问他们要钱还是要命,让他们自己选。”
看着老郭如此上道,江宁满意地点了点头。
郭允厚虽说有些见钱眼开,甚至有些迂腐,但毕竟眼光受时代局限。
不过郭允厚身上这种要钱不要命、要钱不要脸的精神,放眼大明朝还真找不出第二个人。
将来给这些地方制定税收政策,非得老郭出马不可,不然最后肯定是赔本买卖。
就在这时,郭允厚双眼闪烁着火热的光芒,说道:“江大人,您再给老夫透个底儿!
四川总兵杜文焕和副总兵秦邦屏加起来可有13万兵马,该不会是为乌斯藏准备的吧?”
江宁闻言,嘿嘿一笑,说道:“老郭,看来你一点也不糊涂啊,这都被你猜到了。
乌斯藏虽说在太祖、成祖年间接受朝廷册封,成为大明藩属国,为此朝廷还特意设置了关西八卫。
但这么多年过去,他们早就跟朝廷离心离德了。
索性回头一口气直接全部打下来,由朝廷直接管理,这可比要几个藩属国强多了。”
郭允厚神情激动地点点头,说道:“对对对,就是要打下来。
要那么多藩属国干嘛?
每年给朝廷进贡那点东西,简直不值一提,还不如直接全部打下来。
直接派遣大军驻扎,由朝廷任命官员,这样一来,咱们想怎么收税就怎么收税,想收多少就收多少。”
看着郭允厚仿若疯魔的样子,江宁不禁感慨,老郭这是彻底被勾起了兴致呀!
将来对外发动战争,这老郭怕是主战派的第一人了。
随后,郭允厚又向江宁打听大明周边藩属国的情况,江宁没敢过多讲述,生怕这老家伙激动得过头,一口气上不来,当场出了事,那可就闹大笑话了。
第二天大清早,众人继续启程,向着京师前行。
看着郭允厚精神抖擞、兴高采烈的模样,众人不禁琢磨,这老家伙该不会是昨天晚上在大军驻地发现古墓了吧?
…………
与此同时,浙江总兵靖海侯戚金接到朝廷诏令后,虽心中有些犹豫,但身为戚继光之侄,他明白武将不能过多参与朝堂党争,否则离死期就不远了。
随即下令点齐兵马,准备北上平叛。
最终,他调集了一万五千名浙江兵马,浩浩荡荡沿运河北上,乘船进入山东平叛。
此时,戚金站在船头,身后站着几名头发花白的老兵。其中一名老兵笑着说道:“侯爷,此次奉命北上平叛,若是能够立下大功,朝廷必将会予以重任。
大帅若是在天有灵,也必定以侯爷为荣。”
戚金嘴角泛起一丝苦笑,说道:“光叔,如今咱们手下的兵马是什么状况,您也是清楚的,与当年叔父所率领的戚家军相比,完全是天壤之别。
此次北上,不求立功,但求无过就好。”
这名老兵名叫戚正光,是当年追随戚继光的一名亲兵。
戚继光死后,戚家军遭到朝廷冷落,这些年下来,如今在世的戚家军老兵寥寥无几,大多都跟在戚金身旁。
戚正光听着戚金的话,忍不住叹息一声。
他们心里明白,自从当年戚继光去世后,所谓的戚家军早就名存实亡了。
如今戚金所率领的兵马虽被称作戚家军,但与当年戚继光所率领的戚家军相比,差距实在太大。
但他们这些老兵依旧希望戚金能够重现当年戚继光的荣光,戚金对此也深感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