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开局卖掉老爹公司,科技称霸世界 > 第148章 舆论再起,网友疯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8章 舆论再起,网友疯了?

第二天,高义把拍摄好的视频交给周末检查。

没什么问题,就直接发到了网络上。

同时,还公布了这几天找星海科技联系购买汽车产线和设备的汽车公司。

到目前为止,一共就两家。

byd和江准汽车公司。

开始还好,大家都是发表对芒果汽车超级工厂的赞叹。

先进,实在是太先进了!

如果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遥遥领先!

“当初直播的时候,我没有看完整的直播,这个视频可以让我把芒果汽车的整个生产过程看的更加清楚了,再次感叹星海科技的牛掰!”

“没错,每看一次,我就震惊一次。”

“……”

同时,也有人突然关注到,准备购买星海科技设备的几家公司。

在网友眼里,芒果汽车超级工厂的这些设备,都是遥遥领先的存在,但是为什么这些汽车公司很少购买呢?

这是他们想不通的。

出现这个情况,让网友们不乐意了。

老天爷保证,周末这次是真的没花钱找水军。

这些都是网友们自己主动组织的,他们认为这些做法是在为星海科技打抱不平。

“哎哟,我这暴脾气,星海科技无私地把自家公司最先进的汽车生产设备拿出来分享给大家,国内的某些公司居然还不主动。”

“没错,落后不可怕,可怕的是很多人居然不知道虚心学习。”

“难道还要星海科技免费把这些设备送给你们吗?没看见byd和江准汽车公司不就做的很好吗?”

“……”

这些言论,不仅把国内的汽车厂家给推到风口浪尖上,也把星海科技给架在火上。

而且还有愈演愈烈的架势!

甚至言论还出现了极端的一面。

……

极力汽车公司。

李福也注意到了网友们的言论。

特别是还有好多网友专门跑到他们的官方账号下评论。

“极力汽车为什么不购买星海科技的汽车生产设备呢?”

“极力汽车是没有钱吗?国内汽车公司的技术本身就不行,为什么不团结一点呢?”

“国内的汽车公司和国外差距太大了,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可以赶得上!”

“除了芒果汽车,我是不会买国产车的。”

“……”

最开始,他们还一头雾水,这是什么情况?

难道又有人开着他们极力汽车参加聚会被保安拒绝进门,一气之下把视频给发到了网上?

所以引起了舆论?

仔细一看,原来不是啊!

“李总,事情就是这样了,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星海科技。”

安聪把情况给李福解释了一下。

李福一直都是笑眯眯着个脸,此时无辜遭殃,也没有什么好心情。

不过,作为极力这家年营收几千亿大企业的老板,肚量自然还是有的。

“所以,我们是无辜的?那个芒果汽车超级工厂你有了解过吗?”

他们极力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全力进入新能源赛道。

今年,他们只是在原有的燃油车的平台上推出电动汽车。

也就是所谓的油改电。

他们本身就是燃油汽车公司,突然之间转型是非常难的。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直到2023年,极力才推出了电动汽车平台的首款车型,极力银河。

在此之前,他们的电动汽车销量有限。

也没必要专门为了生产电动汽车去造一个超级工厂。

所以这次的确是无妄之灾了。

“有所了解,他们的芒果汽车性能十分强悍,现在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新能源汽车的霸主。”

安聪倒是看的明白,自然知道星海科技的科技实力。

“那你觉得我们公司应该进入新能源赛道吗?”

前面就说了,燃油车公司向新能源赛道转型是非常艰难的。

直到后世新能源大行其道的时候,还是有很多汽车公司没有做出选择。

比如宝马、奔驰这些世界车企,还有北汽、一汽这些国内合资车企,都完全差不多。

甚至已经2025年了,都还没跟上发展节奏。

比如北汽,作为帝都的代表性汽车企业,错过了新能源时代发展的重要机遇。

没办法,帝都最终选择支持大米和雷俊。

最后事实也证明,这个选择是正确的。

极力汽车在2017年营业收入2782亿元,在2018年民营企业500强中排第11名。

而此时的byd,年营收仅仅破千亿,排名是第37位。

但是byd率先进入新能源赛道,加上在此之前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和经验。

在几年后就直接甩开了极力,实现反超。

现在,国内的燃油汽车公司都面临着转型难的问题。

这也是李福非常纠结的地方。

“李总,我觉得按照芒果S7的技术来说,电动汽车和燃油车已经没什么差距了,而且还有着巨大的优势。”

芒果S7续航1100km是星海科技独有的动力电池,续航衰减也很小。

加上电动汽车的智能化、反应速度和自动驾驶等等技术,是燃油车无法实现的。

“可是星海科技的电池不对外出售啊!而且我再也不想回到过去被其他汽车公司支配的时代了。”

到目前为止,芒果汽车身上使用的电池,星海科技还没有对外出售过。

至于出售给江准汽车公司的,都是一些性能和技术含量很低的动力电池,还不是星海科技的根本。

星海科技还没有那么大方去花钱养别人。

极力从1997年成立,研究了燃油车20多年。

如果现在转向新能源赛道,他们就要重新在新能源赛道开始研发。

那他们之前在燃油时代做的积累,基本就没什么用了。

在过去20年里,他们国内的燃油汽车公司一直活在国外的丰田、本田、现代等等车企的阴影下。

如果进入新能源赛道,还是这样,那不就是意味着重新开始吗?

这也是他无法接受的原因。

同时,极力公司其实也在做新能源的研发,只是没有byd研发投入大罢了。

毕竟作为一家企业,不管是什么赛道,他们都会花钱展开研发。

毕竟没有人知道,在一条路走到最后前,哪条路是正确的。

安聪听李福说的,也不知道应该怎么改变。

他能做的,就是加大对新能源的研发。

在新能源时代到来的时候,不让极力汽车落后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