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以捕快之名 > 第389章 成王的苦恼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清冷的月光如同银辉一般,静静地洒落在青石板上,仿佛流淌成了一条银色的河流。成王站在门前,已经是第五次抬手整理腰间的玉带了,但他的手却始终无法停下,仿佛那玉带有着千斤之重。

终于,成王深吸一口气,缓缓地抬起手,叩响了那扇斑驳的朱漆院门。随着他的动作,铜环撞击在门上,发出清脆的声响。这声音在寂静的夜晚里显得格外响亮,甚至惊起了檐角上的铜铃,发出一阵叮当的声音。

而在这叮当声中,还隐隐夹杂着夜枭的啼叫声,仿佛是在回应着成王的叩门声,使得整个夜晚都显得有些诡异和神秘。

\"吱呀——\"伴随着一阵轻微的响动,院门缓缓地打开了一条缝隙,一名男子从门缝中探出头来。

门缝里透出的暖黄色光线,仿佛是被禁锢在门后的秘密,小心翼翼地从缝隙中挤出来,洒在地上。这微弱的光,却在黑暗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男子的中衣下摆,绣着暗银色的云纹,随着他开门的动作,如云般翻涌起来,宛如水波荡漾。这细微的动作,却透露出一种别样的优雅和气质。

成王的目光,被男子左手小指上缠着的三匝佛珠所吸引。那佛珠的金漆已经有些剥落,露出了下面暗红色的血痂。这显然不是普通的佛珠,而是用难得一见的雷击木制成的手串。

“殿下……”男子的喉结滚动了两下,似乎有些紧张。他的声音低沉而温和,却在烛火的映照下,在瞳孔里爆出了细碎的金芒。

然而,他的话还未说完,突然像是被什么东西噎住了一般,戛然而止。他的目光,直直地落在了成王靴尖上沾着的紫薇花粉上。

“不知成王殿下深夜到此,有何事?”男子看着成王,面带微笑,轻声问道。

成王微微一笑,拱手说道:“大师,我这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深夜前来,实在是有些唐突,还望大师莫怪。”

男子连忙摆手,笑着说道:“殿下言重了,您能来,是老道的荣幸。不知殿下此次前来,所为何事呢?”

成王略作迟疑,然后说道:“大师,我近日遇到一些烦心事,心中烦闷,难以入眠。知道大师您精通道法,智慧过人,特来向您请教。”

男子点了点头,说道:“原来是这样。殿下但说无妨,老道定当竭尽所能,为殿下解惑。”

成王感激地看了男子一眼,然后缓缓说道:“大师,我最近总觉得身边的人都对我有所隐瞒,让我无法真正了解他们的想法。我该如何才能看清他们的真实面目呢?”

男子沉思片刻,然后说道:“殿下,这世间之人,形形色色,各有其心思。要想看清一个人的真实面目,并非易事。不过,老道倒是有一个方法,或许可以帮助殿下。”

成王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期待,急忙问道:“哦?大师有何方法?还请不吝赐教。”

男子微微一笑,说道:“殿下不妨多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从细微之处入手。一个人的真实想法,往往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

成王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说道:“多谢大师指点,我明白了。”

男子看着成王,微笑着说道:“殿下客气了。不过,贫僧还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成王连忙说道:“大师但说无妨。”

男子说道:“殿下,这人心复杂,有时候即使我们看清了一个人的真实面目,也未必能完全理解他的所作所为。所以,在与人交往时,还需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成王听后,心中一动,拱手说道:“大师所言极是,我记下了。”

二人又闲聊了几句,成王便开始切入正题

“大师,听闻这童男之血制成的丹药能够助力气运,不知是否属实啊?”成王满脸狐疑地开口问道。

男子闻言,脸上露出一丝诧异之色,显然对成王所说的话感到十分意外。他沉默片刻,然后缓声道:“童男之血?这可真是闻所未闻啊!”

成王见状,连忙解释道:“大师有所不知,泰王他正在暗中进行此事,而且据我所知,他恐怕已经这么做了好些年了。”

“殿下,我虽然对于其中的具体缘由并不是特别清楚。但是,无论是哪种丹药的炼制,都遵循着阴阳调和的原理,讲究平衡之道。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再配合君臣之药,才有可能成功炼制出有效的丹药。就像这童男之血,它属于阳性,按照常理来说,应该有童女之血与之相互搭配。只有这样,阴阳相互调和,才能让这童男之血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如果仅仅只有童男之血,那么即便这丹药最终炼制成功了,恐怕也只会带来无尽的害处,而没有丝毫益处。而且,如此做法……”男子端起茶杯,轻抿了几口,稍作停顿后接着说道,“实在是有伤天和啊,恐怕会有草菅人命的嫌疑。”男子的声音低沉而严肃,仿佛这句话背后隐藏着无尽的深意和危险。

“更何况气运一说虚无缥缈,目前据我所知,能实际增强自身气运的方法并不多。”他继续说道,语气中透露出一种对气运的深刻理解和谨慎。

“普通人家大抵是利用风水之地,再辅以祖上阴德,从而加强自身运势。这是一种常见的方法,通过调整居住环境和借助祖先的功德来提升个人的气运。”

“”然而,对于那些有野心的人来说,他们可能会寻求更强大的气运来源。男子提到,他们可能会借助国运,或者龙脉等更为神秘和强大的力量来增加自身运势。”

“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有一个重要的前提。”男子顿了顿,似乎在等待成王的反应。

“什么前提?”成王显然对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他急切地问道,声音中透露出一丝焦虑。

男子微微一笑,没有直接回答成王的问题,而是提起茶壶,慢慢地给成王倒茶。

“大师,满了,满了。”成王看着茶杯中的茶水已经溢出,连忙出声提醒道。

男子这才停下手中的动作,微笑着对成王说:“殿下,这就是前提。”

他的目光落在成王身上,继续解释道:“无论多么大的气运加身,前提就是可以容纳这些气运,化作己用。如果一个人无法容纳这些气运,那么再多的气运也是枉然。”

男子的话如同一道闪电,划破了成王心中的迷雾。他开始明白,气运并非简单的积累,而是需要与之相匹配的能力和素质。

“受教了。”成王嘴角微扬,露出一抹笑容。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轻松,仿佛在与对方交谈的过程中得到了某种启示。“多亏大师深夜解惑,不然我回去可真的难以入眠啊。”

男子闻言,目光凝视着成王,似乎在观察他的反应。过了一会儿,他缓缓开口,语气平静地问道:“殿下,您是否有意争夺那大宝之座呢?”

成王的笑容稍稍收敛,他稍稍沉默了一下,然后耸了耸肩,回答道:“不知道嘞。”他的话语中带着些许无奈,似乎对于这个问题并没有明确的答案。

成王嘴角泛起一抹苦笑,接着说道:“你也知道的,我向来不讨父皇的欢心。父皇膝下共有六个孩子,除了我和四哥之外,其他的兄弟姐妹都被留在了京都。四哥好歹还有个驻守边疆的名头,而我呢?父皇甚至连个像样的理由都懒得找,就这么随随便便地把我打发到了这青州府。”

他无奈地摇了摇头,似乎对这一切都已经习以为常,“不过这样也好,没了那么多繁文缛节的规矩束缚,我在这里倒也过得逍遥自在。虽然远离了权力中心,但也少了许多勾心斗角的烦心事。倒也算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了。”

男子静静地聆听着成王的诉说,他的目光落在成王身上,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同情。成王的声音中透露出无尽的无奈和困惑,让男子的心头也不禁为之一紧。

男子深吸一口气,然后轻声安慰道:“殿下,您受苦了。有时候,远离那权势纷争,其实未尝不是一种解脱。在这尔虞我诈的宫廷之中,权力的争夺往往会让人失去自我,甚至失去亲情。”

成王微微点头,似乎对男子的话有些认同,但他的脸上依然挂着那抹苦笑。“我实在想不通啊!同样都是从娘亲的肚子里生出来的,为何父皇对我如此不喜呢?”成王的声音有些哽咽,他的眼眶渐渐湿润了。

男子看着成王,心中涌起一股怜悯之情。他知道,成王虽然贵为皇子,但在这宫廷之中,却也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苦楚。而这一切,都源自于他与父皇之间那微妙的关系。天家无情!

他的心中充满了疑惑和不解,明明都是亲兄弟,可父皇却对成王如此冷淡,甚至可以说是厌恶。这种不公平的待遇让一个旁观者都感到十分痛苦和无奈。

“也许这就是命运吧,殿下。”一旁的男子轻声叹息,似乎对眼前的局面感到无奈。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认命的意味,仿佛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无法改变。

成王静静地站起身来,眉头微皱,他的目光凝视着远方,若有所思。男子的安慰虽然让他心里稍微好受一些,但内心的烦闷却如同沉重的铅块一般,压得他有些喘不过气来。

“有些事情是我们无法左右的。”男子继续说道,他的声音低沉而温和,试图用理性的分析来缓解成王的忧虑。然而,成王心里清楚,尽管这些话都很有道理,但真正面对现实时,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做到坦然接受呢?

成王微微点头,表示他理解男子的意思。然而,他的心中依然充满了不安和焦虑。所谓的“吉人自有天相”,在这一刻听起来更像是一种自我安慰的话语,无法真正消除他内心的恐惧和担忧。

男子见状,也不再多说什么。他知道成王此刻需要的不仅仅是言语上的安慰,更需要时间去慢慢接受和消化这一切。于是,他默默地站在成王身旁,与他一同凝视着远方,一同感受着那份无法言说的烦闷。。

“对了,我听说宁王殿下现在连自己的儿子都送去京都做质子了。”男子突然话锋一转,“这恐怕意味着宁王殿下此生已然与皇位无缘了。”

成王闻言,心中不禁一动。他当然知道宁王殿下一直以来都对皇位虎视眈眈,如今连儿子都送去当质子,显然是已经没有继承的资格了。

成王一脸感慨地说道:“父皇的手段自然是凌厉无比的,四哥就这么一个儿子,他竟然也不肯放过。”他摇了摇头,似乎对这种事情已经司空见惯。

接着,成王又叹了口气,说道:“还是做一个庸人好啊,这样既可以享受荣华富贵,又能够一生平安。你看看我,外面的人总是说我胸无大志,沉迷女色。可他们哪里知道,像我这样一个不讨喜的皇子,如果还有才能和野心,在这皇宫里根本就活不长啊!”

成王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无奈和苦涩,他深知在宫廷斗争中,一个没有实力和背景的皇子要想生存下来是多么的艰难。所以,他选择了一种看似消极的生活方式,以保全自己的性命。

男子听闻成王所言,深表赞同地点了点头,缓声道:“殿下所言极是,人唯有活着,方才有其他可能。若命丧黄泉,一切便都成了虚妄,再无任何意义可言。”

成王闻此,哈哈一笑,端起茶杯,轻抿一口,而后朗声道:“大师所言甚是,来来来,一同饮茶。”说罢,他放下茶杯,转头看向男子,继续说道:“大师,关于那本《青瓷录》,还望您能多多费些心思。此乃重要之物,关乎诸多事宜,切不可有丝毫懈怠。”

男子闻言,面色沉稳,拱手应道:“殿下放心,此事既是分内之事,亦是老道之责,自当全力以赴,不敢有丝毫怠慢。”

“如此就麻烦你了。”成王点点头。“我就不多打搅了。”

“我送殿下。”男子起身行礼。

成王出了院落,走出去约莫四五十米,低声嘀咕“老狐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