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贤逝世的消息很快便登上了报纸了,报纸上对秦贤的主理执政生涯做了一个完美的总结,一时间引的一众百姓扼腕叹息
朱怡伦也在报纸上刊登了他对秦贤的评价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朱怡伦批准秦贤的遗体葬入神州国家陵园,神州国家陵园和神州皇家烈士陵园,一个埋葬为国有功的文管,一个埋葬为国捐躯的士兵,这两个的共同点就是永远享受国家香火,直到神州灭亡的那一天
秦贤最初不顾儒派反对出任主理,这二十三年为了神州鞠躬尽瘁,值得葬入国家陵园享受国家香火
现在主理的位置空了出来,皇帝也没有宣布下一任主理的人选,所以目前十一司除监察司外的十个司司长都可能当上新一任主理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一直到1834年2月仍然没有公布下一任主理是谁,一时间社会舆论开始向着离谱方向一路狂奔
有人说皇帝想恢复独裁但立刻被其他报纸重拳出击说只要是朱怡伦皇帝独裁又如何
有人说皇帝迟迟不宣布新主理人选是因为朝廷斗争太过激烈导致皇帝迟迟无法做出决定
这种情况的出现已经证明朱怡伦的二元改制已经初具成效,皇帝仍然是国家至高无上拥有实权的统治者,而主理院和军武院的二元形态,每一任主理和军武长都关系着国家政策走向
有人希望新主理可以延续秦贤的经济民生路线即大力发展商业,外贸,制造业,这也是秦贤执政时期神州国民经济直线上升的原因,在加上秦贤去世前留下的政治遗产,《神州社会福利保障制度》
秦贤的社保制度领先世界数十年,比普鲁士的疾病保险法早了五十年,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系统性全面性覆盖各行各业的社会保障制度
截止1834年,神州工人数量突破了三千万大关,社会识字率突破了百分之八十,这也是神州工业发展如此迅速的原因之一
神州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受益者覆盖了神州所有行业的生产者,不管是工厂还是商店,社保是老板必须要交也是不得不交的费用
从去年神州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施行以来,神州各行各业的发展又迎来了一次小高峰
此时,御书房内烟雾缭绕
朱怡伦坐在龙椅上听着十一司的司长们进行工作汇报
“陛下,1833年神州财政总支出为一亿两千万明元,其中民事支出占比百分之三十,多为新道路和新桥梁,城区规划,铁路建设的专项支出,贸易支出占比百分之二十,多为粮食的进口贸易,地方行政支出占比百分之二十,基础设施建设占比百分之三十,1833年神州财政收入为一亿六千万明元,外贸收入占比百分之五十,国内商业,矿产等税收占比百分之五十,总体来说是收入大于支出,但去年的银行贪污案让国家损失了四亿两千万明元,虽然通过后续追缴和查处赃款追回了三亿八千万明元,仍然有四千万明元下落不明”
财政司司长廖运周站起来手里拿着一份数据报表汇报道
”嗯,总体来说是盈余状态“
朱怡伦点点头
神州中央银行贪污案虽然造成了大规模的影响,但对神州总体的经济情况影响不大,国民的整体生活并未受太大的冲击显示了神州经济的抗风险冲击能力,神州废除了农业税和人头税,主要税收项目集中在商业税,财产所得税,矿产开采税,进出口贸易税等税收,金融产业虽被贪污案打击但神州的整体金融环境尚未受到毁灭性打击,明元仍然是世界上最保值最流通的货币之一
明元在1830年前后神州中央银行就完成了金银复本位向金本位的转变,明元的价值远超英镑和美元成为了世界上流通量最大的货币,明元和黄金等实体贵金属挂钩就保证了明元的稳定性
这时期世界上施行金本位的国家有,神州,英国,葡萄牙,银本位的国家有,中国(清朝)印度,墨西哥,同时还存在着金银复本位的国家,美国和法国
英国在1816年时,英国议会通过《金本位制度法案》,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金本位制,规定1英镑含金量为7.克纯金,到1834年时,英国已经较为稳定地实行金本位制一段时间
葡萄牙在1822 年宣布实行金本位制,是较早实行该制度的国家之一
当时处于满清统治之下的中国仍然坚持银本位制,白银是中国主要的货币形式,民间交易和官方财政收支大多以白银为计算单位。中国拥有丰富的白银资源,在对外贸易中长期处于出超地位,大量白银流入中国,进一步巩固了银本位制在中国的地位
印度在1835年之前实行的是银本位制,1834年时自然也处于银本位状态。印度的货币体系以银币为主导,银本位制在印度的经济和贸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墨西哥是当时重要的白银生产国,长期实行银本位制,其铸造的银币在国际市场上广泛流通,墨西哥鹰洋在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被接受和使用,在1834年,银本位制是墨西哥货币制度的核心,对其国内经济和国际贸易产生着重要影响
1834年美国实行的是金银复本位制,美国国会在1792年通过的《铸币法案》规定了金银的固定比价,白银和黄金都可以作为货币流通。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金银市场价格波动,复本位制引发了一些问题,如“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不过在1834年,美国依然维持着金银复本位制的框架,试图通过调整金银比价来维持两种货币的稳定流通
法国在19世纪前期实行金银复本位制。法国政府规定了金银的固定兑换比率,试图让金币和银币同时在市场上流通,但在实际经济运行中金银比价的波动常常导致复本位制的不稳定,到1834年,法国仍在努力维持金银复本位制,但该制度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1833年神州全国官员总数为四十二万九千七百八十四人,全年考核合格者百分之九十八,不合格者百分之二,地方行政效率整体稳定尚未出现较大的人员缺口,在贪污案中被抓官员一万三千人,地方省市县虽然有官员缺口但经过迅速的官员补位机制运行状态良好,社保政策落实迅速“
录事司司长王明站起来汇报道
王明的报告就相对简短了许多,官员问题上因为有严格的考核制度和官员补位制度,整体上官僚体系运行良好
”嗯,这次的案子,地方上能不出乱子,王明功不可没,这点你做的很好“
朱怡伦笑着说道
”多谢陛下夸赞“
王明弯腰行礼道
”好了,听了你们的汇报,朕还是很满意的,你们的所作所为朕都看在眼里,你们现在最关心的莫过于新任主理的人选问题,这个将由太子来宣布“
朱怡伦看向坐在旁边的太子朱云熙
”是,父皇“
朱云熙站起来看向众人
“经过孤和父皇几个月的商议,新任主理的人选是.........”
朱云熙目光环视着众人
众人除了莫无言一脸的风平浪静外,每个人的心都是提到了嗓子眼仿佛御书房中的空气都凝固了一样
王明目光灼灼的看着朱云熙,而廖运周则是不慌不忙的点上了一根内部特供的香烟
朱怡伦开会是允许他们抽烟的,但也不要太过分
在此之前,廖运周和王明在参加完秦贤的葬礼后就开始了激烈的内部斗争,朱怡伦迟迟不公布新主理人选也是在看这两个人斗法斗的如何了
廖运周为了争取更多的内部支持,在财政审批上格外的宽容,当然他也不敢乱来让皇帝对自己产生不好的印象,他知道自己和王明的斗法皇帝也在关注着
王明同时也在积极拉拢其它官员换取他们的支持,因为有朱怡伦在这样的内部政治斗争还不敢越界,皇帝不关心你们的政治斗争如何,但要是谁过了不该过的线,那那个人的下场绝对是最惨的
御书房里十分安静,安静的能清晰的听见众人的呼吸声和烟草的燃烧声
廖运周点着香烟后就抽了一口,香烟在他手中燃烧,他手很稳烟草燃烧后的烟灰仍然固定在烟杆上没有掉下来
“新主理人选是......王明”
朱云熙说出王明的名字时,廖运周的手轻微的颤抖了一下烟灰落在桌面上
王明则是松了一口气,心中的大石头终于是落了地
顿时御书房内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而带头鼓掌的是廖运周
他不是一个输不起的人,他还年轻还有机会
“感谢陛下和太子殿下的信任,也感谢诸位同僚的支持,我一定会认真履行主理职责,就像前任老主理秦贤一样,我将继承老主理的遗产继续完善社保制度,后续将覆盖医疗行业,让神州的所有百姓能够有钱看病,看得起病,同时我会着重在制造业和造船业上加大投入,将神州造船打造成世界标杆”
王明先是感谢了一通在场人员,然后就发表了自己执政后的大政策方向
“目前神州的各个造船厂正在开足马力制造海军的军舰,臣觉得,我们既然能造军舰我们就能造更先进的民用船只,所以臣以为神州是个有大片领海的国家,船只将成为重要的交通工具,发展军用和民用船舶是大势所趋”
王明说道
“嗯”
朱怡伦点点头
王明的想法确实是比较贴合朱怡伦目前的想法,海权是一个靠海而且拥有大面积海岸线的国家必需争夺的东西,神州目前领海面积就已经很大了,六年后统一后领海面积将进一步增加
神州目前的领海从北到南分别是,苏录海,西里伯斯海,班达海,爪哇海,阿拉弗拉海,俾斯麦海,所罗门海,印度洋靠近明州(澳大利亚一侧)太平洋以南靠近明州一侧,后续统一后还要加上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这样一来神州的领海总面积就达到了约2672.7 - 2972.7万平方千米
庞大的领海面积就让神州的国家战略天然上偏向海洋,这也是为什么朱怡伦对造船业如此重视的原因,庞大的领海让神州不得不保持一大批常备海军舰艇以维护国家领土领海完整
王明这么说也算是中了朱怡伦的下怀
朱怡伦作为穿越者,马汉的《海权论》和后世中国因为领海原因不断和周围国家发生冲突对他的影响十分巨大
所以穿越后对领海格外看重
海上力量决定国家命运,马汉认为,控制海洋是国家繁荣与安全的首要条件,而海上力量(包括海军舰队、商船队、港口设施等)是获取制海权的核心工具,一个国家若能主导海洋航线,就能掌控全球贸易与资源流动,进而决定国家兴衰
制海权是核心目标,制海权并非单纯占领海域,而是通过海军优势、战略港口控制和海上力量投射,确保己方舰队在关键海域的自由行动权,同时限制对手的海上活动,制海权的争夺是海权战略的终极目标
海洋贸易与经济依存:海洋是国家经济生命线,商船队是海上力量的经济基础,控制关键航道(如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和资源产区(如石油、渔业资源),能够保障国家贸易安全、获取海外资源,并通过海上贸易积累财富,反哺国家综合实力
这便是马汉的海权论的三大核心论点
在海权论提出前,多数国家的海权战略以近海防御为主,重点保护本土海岸线与港口安全,对远洋海域的控制意愿较弱。海权论颠覆了这一传统观念,强调国家需突破近海局限,将战略视野延伸至全球关键海域(如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通过控制重要海峡、运河与航道,建立全球性的海上影响力
受海权论影响,近代强国(如英国、美国)将建立全球制海权作为核心战略目标,例如英国凭借强大的皇家海军和遍布全球的殖民地港口(如直布罗陀、新加坡、香港),在19世纪掌控了全球主要航道,成为日不落帝国,美国在20世纪通过两洋战略(大西洋与太平洋),在关键节点(如巴拿马运河、夏威夷)部署军事力量,确立了全球海洋霸权
海权论将海军视为海权战略的矛,认为强大的海军舰队是夺取和维护制海权的根本,国家需优先发展海军,包括建造主力战舰(如航空母舰、驱逐舰)、潜艇部队及辅助舰艇,并通过现代化装备与战术训练提升战斗力,例如,二战后美国通过航母战斗群为核心的海军体系,实现了全球快速反应与力量投射
商船队是海权战略的盾,为海军提供后勤保障与经济基础,海权论强调国家需建立规模庞大、技术先进的商船队,确保海外贸易畅通,并在战时转化为军事辅助力量(如运输舰、医疗船)例如,英国在19世纪依托庞大的商船队,既维持了全球贸易优势,又为海军提供了物资与兵员运输保障
美国是海权论的坚实拥护者和执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