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亲们听见沈风为他们考虑的如此周全,说什么也不肯把今日带来的“束修”带回去。
就这样,一窝蜂来这儿的乡亲们,又一窝蜂的跑了。
院子里只剩下了沈风和何里正父子三人,以及摆在院里的束修,不对,是两人。
何里正家里还有事,背手叮嘱了何大力几句也往家里赶了。
沈风看着地上的“束修”叹了一口气,“大力叔,麻烦你帮我把这鸡鸭鱼拿去柳姨家中吧。”
“恩,好。”
何大力点头应下。
他本想劝着沈风留下来养着下蛋吃的,但转念一想,这段时日柳氏的投喂,连带着他都胖了几斤,便将劝说的话吞进喉咙里,提着木桶就往着徐家而去。
在何大力提着鸡鸭鱼往着徐圆家里而去时,徐圆刚从米粮铺子里出来。
这几次来县里,她都会去县里那几家米粮铺子买上一些粮食放在空间村放着,不说逃荒就是后面的连连下雨也会导致今年收成不好,从而让粮价一路飙升。
不过,为了不引起粮铺的注意,她每次都只买个百把几十斤的样子。
“嘎嘎嘎——”
一回到家,徐圆便听见鸭子的叫声。
徐圆问抱着徐安的徐桃,“我们家哪来的鸭子?”
“是大力叔拿过来的。”徐桃一边帮徐圆接后背的背篓,一边答。
“大力叔?”徐圆蹙了蹙眉,“大力叔怎么会给我们送鸭子过来呀?他和沈风吃饭的粮和菜宋婆婆不是前几日刚拿过。”
“是风哥哥让他拿来的,除了鸭子,他还拿了鱼和母鸡过来。”徐桃解释道,“他说是乡亲一早给风哥哥送过去的束修,风哥哥不好养便给我们拿了过来改善伙食。”
“娘说家里也没鱼塘,鱼不好养活,就让我去了田婆婆家里买了块豆腐,中午做鲫鱼豆腐汤喝。”
难怪,她一进院子就闻到了一股鱼汤味。
她还在想李二牙带过来的鱼早上她都给了叶榆,这鱼汤味儿又是从哪儿冒出来的呢,她方才都有些怀疑自己。
徐桃说着话,下意识的咽了一口口水,“阿姐,你回来的正好,鱼汤马上就好了,你洗洗手差不多就可以吃饭了。”
饭前洗手的规定,还是徐圆来这教的她。
小姑娘在老徐家根本不知道饭前要洗手的习惯,刚来不久的时候徐桃瞧见徐圆做好了饭便要起身去摆饭,徐圆看着她都是灰尘的手,制止了她,并且还跟她科普了饭前不洗手容易生病的事。
小姑娘虽不懂不洗手就生病的原理,但她怕极了生病,也怕极了花钱,自此徐桃便养成了饭前洗手的好习惯。
连带着柳氏她也影响了。
事情也确实和徐桃说的一样,她一进灶屋就见柳氏拿起大碗在装鱼汤了。
奶白奶白的鱼汤,一看就很好喝。
事实也确实很好喝。
柳氏在鱼汤里加了叶榆让徐圆带回来的老姜和茱萸,喝起来有些辣但就是因为这份辣,给汤加了分。
“好好喝呀!”
不光徐圆觉得好喝,桌上的徐桃也是。
做饭的,没有谁不喜欢别人对自己饭菜的夸张
抱着徐安的柳氏笑了笑,拿起勺子又给她加了一碗汤,“喜欢喝,就多喝一点。”
徐安看着她们吃的有说有笑的样子,也在一旁舔口搭嘴的想吃。
“这个好辣的,你可不能吃。”
徐圆将碗中的饭快速扒完,将徐安从柳氏手中接过来,逗着他道。
徐桃被徐圆的声音吸引过来,看着徐安笑道,“小弟是小吃货。”
手中腾出手好吃饭的柳氏,瞧见儿子女儿的模样抿嘴浅笑。
与她们这饭桌上有说有笑完全相反的是——魏家。
魏行光自那日便没去衙上,一直告病待在家里。
但其实有没有病大家都心知肚明。
魏行光虽排行老三,是家中的老幺,但却是这魏家的话事人,无他,只因他的实权是几兄弟里最强的。
这几日他待在家里,三房的人都围在一起吃饭,可瞧着他板起的一张脸,哪里有什么胃口。
哪怕桌上的菜肴都是些山珍海味。
今日和往两日一样,一家子人围在一块吃饭,也同往两日一样气氛十分紧张,终于在饭吃到一半的时候,魏行光有事走了。
他一走,桌上的人便觉得压抑的气氛少了许多。
魏行光大步往着自己的院子而去,一进书房他便问侯在一旁的长随,“小阁老的回信呢!”
长随将方才从格子脚下取下的字条,双手递给他。
打开纸条,魏行光那张脸黑的更凶了,他将纸条捏成一团,用力在桌上捶了一捶。
站在他身后的幕僚察觉不对,赶紧问他,“大人,你这是怎么了?”
魏行光将手中捏成团的纸条递给他,“你自己看。”
“这——”
幕僚打开纸条,赫然看见上面写着,“二百块金砖速速补上,堤坝一事,万不能落入他人把柄”一列字。
幕僚俯身道:“大人,切莫动怒,反幸这填补金砖也在我们预料范围内。”
魏行光长长的呼了一口气。
他当然知道,补金砖一事,大抵是跑不掉了,不然他也不会让他们两县的县里去凑金砖。
只是,他没料到的是,小阁老竟然只字不提帮他填补金砖一事。
要知道那昧下来的白银,他可是多数都送去了陈阁老的老家。
不光这次修缮堤坝的,就是上次,上上次……他都是大多送去了陈阁老家中。
除了他这水利,以前老二在的时候,那盐务上也没少给他们送。
“有钱他们吃,出了事,就让老子一个人来……”
幕僚被他这番言论吓到,赶紧在一旁劝道,“大人,切莫说气话。”
他们能做初一,老子还不能骂一骂嘛,这是老子的屋子,老子想怎么骂就怎么骂。
可话到嘴边,他还是克制住了自己没让自己骂出来。
他咬着牙道,高声对着侯在屋外的小厮道,“让安宁安南两县的县令给老子滚过来,还有通判也跟老子喊过来。”
“老子得不到好,都不要得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