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的各项产业,在水力革命的推动下,如同被注入了无穷的动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飞速发展。
冶铁的高炉,日夜不息地吞吐着火焰。
烧制砖瓦和琉璃的窑口,也越建越多。
新投产的纺织厂房里,那十几台巨大的水力机器,更是消耗能源的大户。
支撑这一切的,便是那源源不断被送往各个工坊的、乌黑发亮的焦炭。
然而,新的能源危机,也随之悄然降临。
这日,负责生产的“大总管”铁牛,拿着一份焦炭的用量和库存账目,找到了正在改良农具的张大山。
他的脸上,带着一丝掩饰不住的忧虑。
“爹,您看。”
“这焦炭的用量,越来越大了。”
“光靠着在后山那片山坡上,刨那些表层的煤石,怕是……撑不了多久了。”
“而且,那山坡越挖越深,也越发危险。”
“前几日,就塌了一小片,险些把两个挖煤的兄弟给砸在里头。”
张大山接过账本,看了看那每日都大得惊人的消耗量,点了点头。
他知道,是时候,该为这个家,建立一个稳定而又安全的能源基地了。
第二天,他便带着铁牛和柱子,来到了后山那片早已被挖得坑坑洼洼的煤炭产区。
“爹,您看,这边的表层煤,基本上都让咱们给掏空了。”
铁牛指着一片裸露的岩层说道。
“要想再往下挖,就只能往山里头去了。”
“没错。”张大山看着那厚实的山体,眼中闪烁着精光。
“咱们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没头没脑地刨地了。”
“从今天起,咱们要往这山里头,挖一条又深又长的‘巷道’。”
“直接去掏那最深、最好的煤层。”
“挖巷道?”柱子有些担忧地问道,“爹,这往山里头挖洞,跟挖井可不一样。”
“这山体里的土石,松散得很,万一要是塌下来,那进去的人,可就一个都活不了了。”
“你说得对。”张大山严肃地点头,“所以,咱们这次挖煤,有两条规矩。”
“第一条,是产量。”
“第二条,也是最要紧的一条,叫‘安全’。”
“咱们要挖的,是一条绝不会塌方、人在里头干活比在自家屋里还安心的巷道。”
“安全?”
这个词,让铁牛和柱子都感到了几分陌生。
在这个人命如草芥的时代,无论是官府还是私人矿主,采矿都是用人命去填的。
塌方、透水、中毒,早已是司空见惯之事。
还从未有人,把“安全”这两个字,如此郑重地,放在“产量”之前。
张大山没有多做解释,而是直接开始了他的“安全生产”教学。
“柱子,第一件事,交给你。”
“咱们的巷道,每往前挖一尺,就必须在后面,用木头,搭起一个‘门’字形的支架。”
“这叫‘坑道支护’。”
“用最坚硬的木料,把巷道的顶部和两侧都给它牢牢地撑住。”
“绝不能让一块碎石,掉到咱们工人的头顶上。”
“第二件事,”他又看向铁牛,“通风。”
“山洞深了,里面的‘浊气’出不来,人进去待久了会头晕,甚至会憋死。”
“咱们要在主巷道的旁边,再挖一条更小的、专门用来通风的‘副巷道’。”
“还要用你那铁匠铺,给爹打造一个巨大的、用手摇的铁叶风扇,装在洞口,不停地往里头送新鲜空气。”
“第三件事,排水。”
“咱们这条主巷道,挖的时候,地面不能是平的。”
“要保持一个微小的、向外的斜坡。”
“这样,万一将来挖到地下水,那水就能自己顺着坡流出来,不会把巷道给淹了。”
“巷道的两边,还要挖出专门的排水沟。”
“第四件事,也是最要紧的一件事,防‘毒气’。”
他用最浅显的语言,解释了煤层中可能存在的瓦斯。
“这煤石深处,藏着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能要人命的毒气。”
“所以,咱们要立个新规矩。”
“每天开工前,必须先派一个胆大心细的老师傅,提着一盏特制的‘安全灯’,再带上一只关在笼子里的雀儿,先进去走一圈。”
“若是灯火的颜色变了,或者那雀儿显得没精神了,就说明里头有毒气。”
“所有人,都必须立刻撤出来,等到用大风扇把里头的毒气都吹干净了,才能再进去。”
支护、通风、排水、毒气检测……
这一整套闻所未的、在旁人看来甚至是有些“多此一举”的安全规程。
让铁牛和柱子,听得是目瞪口呆,又心生敬畏。
他们第一次意识到,原来,这挖矿的活计,不仅仅是出力气。
里面,竟然还有如此多的、关于“人命安全”的大学问。
一场以“安全为先”为最高宗旨的煤炭深采工程,正式启动。
柱子的营造队,用新出产的、最坚韧的木料,制作出数百套标准化的“支护门架”。
铁牛的铁匠铺,则打造出了更锋利、更耐用的钢制矿镐和那台巨大的手摇通风风扇。
张大山亲自从报名的村民中,挑选出最踏实、最细心的一批人,组建了第一支“青石矿工队”。
并对他们,进行了长达三天的、严格的安全规程培训。
“开工!”
随着张大山一声令下。
第一批矿工,头戴着简易的藤条安全帽,手持矿镐,走进了那深邃的巷道。
他们严格地遵循着规程。
每往前挖掘一尺,后面的支护队,便立刻跟上,将一个坚固的门字形木架,牢牢地安装好。
每隔一个时辰,负责安全的老师傅,便会提着安全灯和鸟笼,在巷道里巡视一圈。
巷道虽然越来越深,但里面却始终光线充足,空气流通,没有一丝憋闷和危险的感觉。
半个月后。
青石村的第一条、也是整个大宁朝的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安全矿道”,被成功地挖通了。
它像一条巨龙,稳稳地,扎进了那座蕴藏着无尽宝藏的煤山深处。
当第一辆满载着乌黑发亮的、优质深层煤炭的独轮车,从那光线明亮、支撑稳固的巷道中,被轻松地推出来时。
所有参与工程的村民,都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