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康城内,朝野内外依旧沉浸在辛弃疾大败北魏的喜悦中,庆祝之声不绝于耳。
含章殿内,气氛却凝重起来。
文帝端坐于龙椅之上,沉思许久,目光缓缓扫过群臣,语气坚定地说道:“朕意已决,辛弃疾数月前所呈《九议》,于国于民皆为良策,朕准了!”
此语一出,朝堂瞬间炸开了锅。
支持辛弃疾的大臣们满脸喜色,纷纷向文帝行礼,高呼万岁;而少数持反对意见的大臣,虽面露忧色,却也只能将不满藏于心底,不敢再多言。
“陛下圣明!” 老臣王弘率先出列,声音洪亮地说道,“辛弃疾之才,众人有目共睹。若能顺利施行其策论,我大宋边防必将坚如磐石!”
文帝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
然而,刘义隆心中清楚,《九议》等策论的实施,仅仅是个开始,后续还有诸多艰难险阻等待着他和臣子们去克服。
“陛下,臣还有一事启奏。” 就在这时,辛弃疾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
“辛爱卿但说无妨。” 文帝说道。
辛弃疾深吸一口气,说道:“陛下,臣在《九议》之中,还提出了组建一支精锐之师的构想。”
辛弃疾接着说道,“此军名为‘飞虎’,将士皆需从各地精心挑选,加以严苛训练,使其成为我大宋的王牌之师,专门用以应对北方平坦之地势。”
“飞虎军?” 文帝微微皱眉,“可是濉水之战中与辛爱卿一同冲锋陷阵的那支不足千人的强军?”
辛弃疾答道:“陛下,正是微臣在屯田户中匆忙组建、训练而成的‘飞虎军’。只是当时战马稀缺,仅能凑齐一千兵士所用。经此一战,俘获与战损数量相近。为北伐大计考虑,微臣需组建三千之数的‘飞虎军’,方能适应北方地形作战。”
文帝思索片刻,缓缓说道:“组建如此一支精锐之师,所需钱粮必定数额巨大。如今国库本就紧张,此事恐怕难以成行。。。”
话音未落,左民(隋为度支部,唐为户部)尚书王歆之出列时,匆忙间他的朝服下摆扫过了阶前铜鹤都不自知。
只见王歆之神色焦急地说道:“陛下,臣附议。如今国库空虚,各地灾荒不断,赋税征收艰难。若再耗费巨资组建飞虎军,恐怕会使国家财政陷入绝境,还望陛下请听微臣细细道来!”
“陛下,” 户部尚书王歆之继续说道,“臣查考《晋史》,太康年间武帝伐吴,仅粮秣便耗去太仓三成储积。今辛将军欲扩飞虎军至三千,甲胄、战马、粮饷合计,年需缗钱九千余。去年北伐已空国库,若再强征,恐蹈桓玄征兵致民变之覆辙。”
他抖开账册,竹简上的朱砂数字刺眼:“淮南诸州遭兵灾者六,流民逾十万,正需赈济。若将冶铁工坊收入尽数投入军伍,春耕农具何来?”
殿内响起低低附和,袁淑握着麈尾的指节泛白 —— 他虽愧于前事,却也深知钱粮窘迫。
辛弃疾上前半步,破旧的披风扫过地砖上的烛泪。
“左民尚书熟知史事,不知可知晓李牧守雁门之事?”
王歆之一愣,辛弃疾已朗声道:“战国时李牧戍边,先请赵王开雁门榷场,以皮革、盐铁与匈奴互市,三年积财千万,方练出破胡锐士。今臣请仿其法,在盱眙、寿春设两市。”
“北市易战马、皮毛,南市售丝绸、瓷器,抽税三成;再令冶山工坊分‘军器’、‘农具’两坊,农具售予屯田户,取利一成充军资。”
他从袖中取出两卷图册,展开时竹简相击砰砰作响。
“此乃臣与沈庆之将军核算的《岁入细目》:榷场年利可达万余缗,农具专卖得五千,再减宫廷用度一千,足可养飞虎军。昔萧何镇关中,‘转漕给军,未尝乏绝’,正是因他既通漕运,又善理财,才能及时的源源不断地输送新的兵源粮草上前线,甚至极端时候,哪怕是少年和老头也能通通送去顶上,所以汉高哪怕是屡败屡战,也能不断地东山再起,最终在楚汉争霸中取胜。”
王弘抚掌道:“辛将军所言极是!昔年武帝讨南燕,刘裕将军亦在琅琊设市,既能筹得军饷,又探明了燕军虚实。今若开设榷场,既可通商,又能安边,何乐而不为?”
王歆之仍蹙眉:“李牧用了三年,我朝能等吗?拓跋焘在碻磝整军,黑槊营已添新甲!”
“微臣请以商贾应急。” 辛弃疾转向文帝,“江淮富商多有愿捐输者,可许以‘赎罪券’—— 凡捐钱万缗者,免徭役三年;捐五万者,子孙可入太学。待榷场盈利,加倍奉还。此仿汉初‘算缗令’,却显得更加温和一些。”
沈庆之踏前一步,铁甲铿锵:“老臣愿以家宅为质!当年檀道济将军‘唱筹量沙’,非真有粮,乃有民心。今飞虎军初胜,百姓愿效死力,王尚书何故疑之?”
文帝忽然笑了,把玩着案上玉圭的手掌指向了殿外:“昨夜宫人报,朱雀门内百姓自发捐粮,已堆满三仓。民心如此,何愁军饷?”
辛弃疾闻言,不慌不忙地说道:“陛下,诸位大人,臣深知组建飞虎军耗费巨大。然而,我大宋如今虽面临钱粮困境,但只要如陛下所言,军民一心,善加谋划,定能突破难关。且臣还可对冶铁工坊进行改革,提高产量与质量,将多余的兵器和农具销往各地,增加收入。有了这些收入,足以支撑飞虎军组建后的训练之资。”
众臣听了辛弃疾的话,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王弘再次出列,说道:“陛下,辛爱卿此计甚妙!开设榷场,不仅能增加收入,还能加强与北方诸族的联系,分化其联盟,实乃一举多得。再者,昔日光武帝刘秀在河北时,也是处境艰难,但通过整合资源、广施仁政,逐步壮大实力。我大宋如今有辛爱卿这般惊世之才,借鉴前人之法,定能成功组建飞虎军。”
王歆之却仍不死心,反驳道:“辛将军所言虽好,但开设榷场、改革工坊,皆非一朝一夕之功,远水解不了近渴。组建飞虎军迫在眉睫,这前期的巨额花费从何而来?”
辛弃疾微微一笑,说道:“王大人莫急。某已与各地富商沟通,他们听闻要组建飞虎军抵御外敌,纷纷表示愿意先行出资赞助。待榷场开设、工坊盈利后,再予以偿还。”
“此外,我们可先从各地军队中挑选精锐之士,暂时借用他们的装备,以解燃眉之急。当年曹操在官渡之战前,亦是粮草不足,但他奇袭乌巢,扭转战局。我们只要灵活应变,定能解决前期的困难。”
文帝听了,沉思良久,最终下定决心:“好!朕准了辛爱卿组建飞虎军之议。此事就交由辛爱卿全权负责,务必在一年内组建完成,训练成军!”
“臣遵旨!” 辛弃疾单膝跪地,高声领命。
他心中明白,这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但他毫不畏惧,因为他深知,这是为了国家的安宁,为了百姓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