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梦藤”的枝叶缠绕过40个星系时,苏梦的孙女苏栖的光镯突然化作颗“栖心”。心的表面刻着所有星系的符号,中心的梦核正与星宇间的共享梦境共振,将40族的甜蜜瞬间凝结成璀璨的光粒。蓝星织梦厅的“同栖馆”里,陈梦的孙女陈栖正用栖心收集这些光粒,“看,哪个星系在梦里安家,光粒就会为它筑座小房子。”
熵晶摇篮的织梦园旁,星梦的孙女星栖开辟了“同栖园”。园里的“栖梦树”由共梦种的根须生长而成,树干上的树洞是各族的“梦之巢”:人类的巢里飘着梧桐叶信,梦脉族的巢中浮着星云枕,“这是会留客的树。”星栖给树系上“栖心带”,带的光泽随梦境的安稳度变化,安宁时呈暖玉色,“看,它在说‘在这里住得安心’。”
苏栖在星河学院发起了“同栖计划”。孩子们与跨星系伙伴共同设计“梦之巢”,用共享梦境的碎片装饰,再将设计图存入栖心。一个女孩与梦脉族笔友合作,在巢里种了棵“双生树”——一半长梧桐叶,一半开星云花,她在设计理念里写道:“家的样子,是我们都喜欢。”苏栖给每个孩子发了“同栖证”,证上印着栖梦树的图案和40星系的共同承诺:“一巢一世界,我们共栖息。”
星栖带着“同栖使团”回访梦脉族时,梦灵们正用梦境能量搭建“栖梦城”。城的街道由各族的梦藤铺成,建筑是放大版的梦之巢,最中央的“同心塔”能将所有共享梦境投射到星空中,“这是给‘同栖庆典’准备的。”梦灵的首领展开张“栖居清单”,记录着各族的家园特色:人类的梧桐巷、硅基的晶体街、暗灵的蓝雾坊,“现在,该请家人来住住我们的梦之城了。”
庆典当天,栖梦城的建筑突然与现实星轨重叠。人类的梧桐巷飘出实体的叶信,梦脉族的星云屋落下可触摸的星尘,“这是梦的落地。”苏栖举起栖心,心内浮现出各族在巢中安睡的模样,与现实中使团成员的笑脸渐渐重合,“看,我们在梦里和现实都在一起。”孩子们在同心塔下交换“巢之钥”,钥匙能打开任何星系的梦之巢,“这是家的钥匙,永远有效。”
使团与梦灵共同创造了“栖梦信”。这种信能将梦之巢的场景转化为可携带的空间,打开后就能进入对方的家园梦境,闻到熟悉的气息,摸到亲切的物件。当第一封栖梦信“欢迎来我家”发出时,梦脉族的母星突然升起“梦之桥”,连接起40星系的现实星轨,各族的栖梦树同时结果,果内是实体的巢之钥,“这是邀请,也是承诺。”
离开前,使团在梦脉族的“栖梦谷”埋下了“同栖种”。种子由栖心的能量与40星系的梦之巢碎片混合而成,“等它发芽,就会长出覆盖星宇的‘栖梦藤’。”梦灵首领回赠了“归梦石”,石能感应持有者的思念,自动指引回梦之巢的路,“无论走多远,家都在等你。”星舰驶离时,栖梦城的灯光突然与40星系的星轨同步闪烁,像无数盏未归人亮着的窗。
苏栖回到蓝星后,将“栖梦信”收录进《同栖大典》。新增的“栖脉篇”里,最动人的是组“栖居故事”:人类的梧桐叶落在硅基的晶体桌上,梦脉族的星云枕靠在暗灵的蓝雾榻上,“原来不同的家,能拼出完整的温暖。”陈栖在同栖园的栖梦树上,给每个梦之巢挂上“常住人口”牌,上面写着所有星系的名字,“现在,家谱有了永远的住户。”
当同心塔的光芒再次照亮40星系,同栖园的栖梦藤已在星宇间织成巨网。网的每个节点都是安稳的梦之巢,最边缘的藤蔓上,新的巢正不断搭建,有的属于刚结盟的“幻脉族”,有的来自更遥远的星域,每个巢里都亮着温暖的光,像宇宙睁开的、温柔的眼。苏栖的栖心与星栖的归梦石同时发烫,她们望着网中闪烁的巢,突然明白,同栖的意义不是让所有家都一样,而是让每个家都有容身之处;所谓“星宇归宿”,不过是总有个巢为你留着,总有封信邀你回来,总有群人在梦里和现实都盼着你——这里是家,永远是。
在遥远的栖梦谷,同栖种已长成遮天蔽日的栖梦林。林中的每个巢都亮着灯,巢里的物件随住户的心意变化,却永远保留着其他星系的痕迹:人类的巢里有硅基的晶体杯,梦脉族的巢中放着暗灵的蓝雾瓶。当第一缕星光穿过林叶,所有巢的灯同时闪烁,像在齐声说:“欢迎回家,无论你来自哪个梦。”而那些在星宇间蔓延的栖梦藤,正带着这份归宿的温暖,继续编织着最圆满的宇宙——不是流浪的星,是扎根的巢;不是疏离的轨,是相连的脉;不是短暂的相遇,是永远的同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