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像林小满此刻摊开的那本旧账册。账册是从外公的木工箱里翻出来的,封面写着“家用收支”,里面却夹着些奇怪的记录:“1959年冬,买沙枣十斤,婉卿说煮茶像西北的味道”“1965年春,修苏先生旧居屋顶,换瓦三十片”。
最末一页贴着张褪色的粮票,背面是外婆的字迹:“今日阿元用省下的粮票换了桂花,说要酿新酒。酒坛上贴了两个红签,一个写‘明’,一个写‘远’。”林小满忽然想起阁楼里那只积满灰尘的酒坛,去年打扫时发现坛口封着的红布上,果然有两个模糊的字,像被岁月揉过的牵挂。
白露那天,林小满请人撬开了酒坛,醇厚的香气瞬间漫满整个屋子。酒液里浮着些细碎的花瓣,酿酒师说这是“双花酿”,用栀子与沙枣共同发酵,至少窖藏了六十年。父亲舀出第一碗酒,敬向窗外的“三代花园”:“爸,苏先生,你们的酒,酿好了。”
街坊们来品酒时,张奶奶喝着酒红了眼眶:“这味道跟当年苏先生酿的一样。”她说苏先生临走前埋了坛酒在院子里,说“等婉卿嫁人了就开封”,后来是外公把那坛酒挖出来,与自己酿的栀子酒混在一起,“说要让两种酒香,在坛子里做个伴”。
秋分时节,林小满在整理苏明远的《酿酒札记》时,发现夹着张酒方,是用栀子花瓣酿酒的,旁边却有外公的批注:“加沙枣蜜可去苦涩,婉卿不喜太烈”。札记最后一页画着个酒坛,坛身上写着“共饮”二字,像是两个男人隔空定下的约定。
母亲说:“你外公总在重阳节酿酒,说‘苏先生爱喝这口’,酿好的酒一半埋在自己院子,一半埋在苏先生旧居,说‘等他回来,酒正好熟’。”林小满望着酒方上的配比,忽然明白有些等待会变成坛中的酒,一个人在远方写下配方,一个人在故乡按方酿造,连酒精度数都记得恰到好处。
寒露那天,社区举办“非遗市集”,林小满带去了“双花酿”和酿酒工具。展台上,苏先生的铜酒壶与外公的陶酒瓮并排摆放,壶嘴与瓮口的弧度完美契合,像是特意为彼此设计的。有位老匠人说:“这两件器具是一套的,当年必是出自同一人之手。”
林小满忽然想起外公的木工师傅就是苏先生的父亲,原来1956年的某个午后,两个年轻人曾在同一个作坊里,学做酿酒的器具,一个选了铜,一个选了陶,却在壶嘴的弧度上,刻下了相同的牵挂。
霜降前夜,孩子们在“三代花园”里埋下新的酒坛,里面装着今年的“长情花”花瓣和新酿的酒。女儿在坛口贴了张画,画着三个老人围着酒坛笑,旁边写着“等我们长大了就开封”。苏同事的小儿子则在坛身刻了个“传”字,说“要让宝宝的宝宝也能喝到”。
林小满望着被泥土覆盖的酒坛,忽然想起外公埋酒时说的话:“酒是有记忆的,会记得埋它时的阳光和花香。”原来有些传承会变成坛中的记忆,一代人埋下期待,一代人开封回味,让岁月的酒香里,永远住着前人的温度。
立冬那天,林小满在整理外婆的食谱时,发现张用酒液写的秘方,是“花酿年糕”的做法,字迹遇热才显现:“用双花酿和面,蒸时需垫栀子叶,苏先生教的”。旁边有外公的批注:“加沙枣泥更软糯,婉卿爱吃”。
母亲按着秘方蒸了年糕,揭开锅盖时,香气漫得满屋都是。女儿咬了口年糕,黏黏的甜里带着微醺的香,惊喜地喊:“这里有花在跳舞!”林小满望着年糕里的花瓣,忽然看见时光里的画面:苏先生在沪上教婉卿酿年糕,外公在灶台前默默记下改良方法,而此刻,这味道正从女儿的舌尖,漫回最初的岁月。
小雪那天,档案馆公布了批1957年的信件,其中有封苏明远写给外公的信,说:“听闻你要娶婉卿,甚为欣慰。我寄回的酒曲你收好,待他们的孩子满月,可酿一坛‘喜酒’。若我不归,便请你代饮三杯。”
信的末尾画着三个酒杯,杯口都画着栀子花纹。林小满把信与外公的“家用收支”放在一起,发现1958年母亲满月那天,账册上记着“买酒曲一坛,酿喜酒”,旁边画着三个对勾,像是替苏先生,也替自己,喝完了那三杯酒。
大雪前夜,“三代花园”的竹架上挂满了红灯笼,街坊们聚在一起吃“花酿年糕”,喝“双花酿”。陈爷爷喝多了,说起当年的事:“你外公结婚那天,抱着酒坛在苏先生旧居门口站了半夜,说‘苏兄,我替你喝这杯喜酒’,说完就把自己灌醉了。”
林小满望着窗外飘落的雪花,忽然想起外婆日记里的话:“阿元醉了会喊‘苏兄’,喊完又哭,说‘我会对她好的’。”原来有些承诺会在醉话里显形,一个人在远方托付,一个人在故乡践行,连眼泪都带着酒的醇厚。
冬至那天,林小满在樟木箱里添了样新东西——女儿画的“酒坛家族树”,每个酒坛上都写着一代人的名字,根须却都扎在同一个“爱”字上。她把画与那封未寄出的喜酒信放在一起,忽然明白最好的后续不是把故事讲完,而是让每个当下都变成新的酒坛,装满此刻的阳光与花香,等着后人开封时,能尝到岁月里的甜。
跨年夜,全家围在“三代花园”的酒坛旁守岁。父亲说:“等明年花开,我们再酿新酒,把今年的故事也藏进去。”女儿举着小酒杯,学着大人的样子敬向天空:“苏爷爷,赵爷爷,婉卿奶奶,新年快乐呀!”
林小满望着孩子们稚嫩的脸庞,忽然听见时光里传来碰杯的声响,清脆得像酒液里的花瓣,穿过六十年的岁月,落在此刻的酒杯里。她知道,这坛用爱酿成的岁月长歌,永远不会有终章,只会随着新的花瓣落下,新的酒液注入,继续在时光里发酵,变得愈发醇厚,愈发绵长。
窗外的烟花在夜空绽放,像无数盛开的“长情花”,照亮了“三代花园”里的酒坛,也照亮了那些藏在岁月深处的名字——苏明远,赵建国,婉卿。他们的故事,正随着酒香,漫向更远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