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科幻小说 > 幽谷怨灵 > 第1934章 《惊蛰醒的岁月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934章 《惊蛰醒的岁月芽》

惊蛰的雷声刚过,银杏巷的泥土里就钻出嫩绿色的草芽。陈爷爷蹲在院子里翻土,准备种些沈曼爱吃的青菜,锄头落下的力度,刚好能松透土壤又不伤及草根。沈曼坐在廊下的竹椅上,手里剪着刚冒头的薄荷枝,准备扦插到新花盆里,剪刀的角度总保持着四十五度——这是陈爷爷教她的法子。“1991年的惊蛰也下过这样的雨,”她数着薄荷的枝条数量,“当年在农场扦插薄荷,总想着你会不会嫌苗弱,要不要多施些肥。”

陈爷爷直起身,裤脚沾着湿润的泥块。他从墙角拖出个陶盆,里面是发酵好的豆饼肥,肥块上还留着均匀的切割痕,盆底贴着张褪色的标签:“1992年春,曼曼的薄荷喜肥,少放些。”“知道你侍弄花草仔细,”他捏起一小块肥埋进土里,“每年惊蛰都备着,想着等你回来,薄荷就能长得旺。”沈曼忽然从厨房柜子里拿出个同款陶盆,肥香混着泥土的腥气漫出来:“我也沤了些,埋在石榴树下,原来我们又想到了一处。”

陈念在整理社区的“春播档案”时,发现本2005年的《草木养护表》。在“陈念安”的名字旁,有人用蓝笔标注着“薄荷喜半阴,放廊下”,旁边写着“青菜种东侧,沈老师爱清炒”。翻过几页,在沈曼的记录里看到:“今日翻土,见东侧已松好,知是他。”她想起爷爷的日记里,2005年惊蛰那页画着薄荷的简笔画,旁边写着:“她浇水总怕涝,盆底得多打几个孔。”

林深看着这两份养护表,忽然想起母亲的阳台,薄荷永远摆在廊下的竹架上,东侧的菜盆里常年种着青菜。每年惊蛰,她给薄荷换盆时总会念叨“老陈种的青菜嫩,不用焯水”,当时只当是说父亲,此刻才懂那藏在嫩芽里的牵挂。他翻出母亲2006年的日记,其中一页贴着张薄荷叶片,叶脉上用红笔写着“忌暴晒”,旁边画着片小小的银杏叶。

春分那天,他们带着这两份养护表,去社区菜园参加“春耕互助”。陈爷爷栽青菜苗,沈曼插薄荷枝,默契得像合作了几十年。栽到第三排时,陈爷爷特意把青菜苗往石墩旁挪了挪:“你当年总说石墩能挡些风。”沈曼笑着给薄荷盆多垫了层陶粒:“你说过陶粒沥水,根须长得壮。”旁边的老人们看着他们侍弄菜苗的模样,像看一对年轻夫妻在编织春天。

林深站在旁边,看着两位老人扶苗的身影,忽然明白“光阴”二字的生机。母亲那些年反复换盆的薄荷、分栽的青菜,藏着的不是固执,而是对重逢的笃定。就像这泥土里的草芽,带着彼此的惦念,要在同一片春光里舒展。

清明那天,他们去了当年的农场旧址。如今的荒地改成了百草园,沈曼指着片薄荷丛说:“我们当年就在这扦插,我在那棵老桑树下埋过包菜种。”陈爷爷走到老桑树下,用手扒开泥土,果然挖出个布包,菜种虽已陈旧,却还保持着饱满的形状。“你看,”他举起布包给沈曼看,“连种子都在等我们一起来种。”

回家的路上,夕阳把新绿的田野染成金红。沈曼忽然从布包里拿出个小布袋,里面是新收的青菜种,用红绳捆着。“给你的,”她把种子塞进陈爷爷的口袋,“今年的新种,秋天就能收。”陈爷爷也从怀里摸出个纸包,里面是晒干的薄荷叶:“我也给你备了,泡茶喝,提神。”

谷雨那天的傍晚,他们在院子里搭竹架。陈爷爷扶着竹竿,沈曼绑着绳结,动作熟稔得像做了无数次。有风吹过,新抽的薄荷叶在竹架旁轻轻摇晃,沈曼忽然说:“1993年的惊蛰,你送我的那把小锄头,我还留着。”陈爷爷从工具房拿出把小锄头,木柄的包浆里能看出反复摩挲的痕迹:“我这把也在,你看这握痕。”

陈念在爷爷的画架上发现幅新画。画的是惊蛰的院子,两位老人在翻土种芽,薄荷的绿与青菜的嫩在画里交错,像被春雨吻过的岁月。画的右下角写着:“惊蛰醒的岁月芽,要等共赏时才够鲜。”她把画挂在客厅的墙上,和那张百草园合影并排,像给这萌发的季节,添了笔圆满的注脚。

晚饭时,清炒青菜和薄荷茶端上桌,清香里混着泥土的气息。沈曼给陈爷爷盛饭,陈爷爷给她递茶杯,瓷碗碰撞的轻响里,藏着说不尽的岁月悠长。林深看着这一幕,忽然懂了,最好的相守,从来不是惊天动地的誓言,而是能一起在惊蛰种芽、扶苗,把剩下的每个春天,都过成彼此掌心的暖。

暮色漫上来时,菜苗在晚风里轻轻摇晃,薄荷的清香漫过院墙。沈曼靠在陈爷爷的肩头,听着虫鸣与风声,像听见了光阴在轻轻唱,唱着那些错过的春天,和此刻终于相守的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