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达饱读四书五经,同时也了解基层,他来编撰这套教材最为合适不过了。
“温大人,因何事来找本王。”
萧瑾明问了一句,温达只说着自己在沧州城内的见闻与想法,末了,他提了一句,“沧州城虽好,然则如今外邦之人与本地居民冲突加剧,若是不加以管控,只怕长久下去,会影响沧州的长治久安。”
萧瑾明把刚刚徐文泽送来的东西递给了温达,“温大人看看吧。”
温达翻看着这本详细的法规条例,刚看了两页,便已经双眼放光,“这……这……世间竟然有如此精妙之法。”
温达从前曾听说过,靖王府麾下的人各个都是世间的奇才。他原以为这话中含有不少溢美之词,如今一看,竟然字字句句都是真话。
“这条例虽好,但内容太多,推行起来只怕百姓厌倦。徐文泽带着人将这本条例分为基本,同时简化出几句通俗易懂的话,让万民之间口口传颂,时间久了,万民自然就明了了。”
温达再次被靖王府的人处事周全而折服,萧瑾明特意补了一句,“这个法子,还是王妃想出来的。”
温达颇为惊讶,他看向白玥安的眼神更多了几分敬意。
“温大人,我还有一事相求。”白玥安将自己打算进行扫盲的想法告知了温达,“我只是有想法,但我的才学不足以支持我去编纂对应的教材,所以,此时还请温大人相助。这套教材要通俗易懂,且其中还要有道德法礼,大家学完后,知道人该如何行事,有正确的思想准则。最好是朗朗上口的,且学完基本上常用字都能认识。我要求不高,大家都能识字,能写些基本的书信就好。至于其他的,我暂时还不敢妄想。这个扫盲班的费用,全由靖王府及沧州税收支出,不收取百姓一分钱。”
温达对白玥安更是肃然起敬,起身恭恭敬敬对着白玥安行礼,“王妃大恩,臣替沧州百姓谢过王妃。臣有一不情之请,臣希望,这个扫盲班能开去汝阳,让汝阳百姓也不做睁眼瞎。”
“温大人放心,此举是必然的。”白玥安点点头,“对了,温大人可否认识擅长种植粮食之人。我看了这些年汝阳和沧州两地的粮食产量,因为地气好的缘故,产量确实充足。但单轮起来每亩地的产量,整体还有些少。我想着,若是有擅长粮食种植的人,倒是能找来,我有个想法。将产量高的水稻植株不断进行培养,筛选出高产的种子。类似于种花一样,把好看的花代代培育,最终留下最好看的花不断繁衍。或许,这个想法也能用在粮食种植上。”
温达再次被白玥安的想法所折服。他之所以如此坚定地维护士农工商的统治,就是因为一旦商人地位抬高,大家便不会用心种地,到时候,便容易出现饿死人的事情。
可白玥安指明了另一条他从未想过的道路,为什么不直接提高粮食本身的产量去解决可能饿死人的问题。
“老臣定为王妃细细探查一番,找寻合适之人来做此事。此事一旦做成,便是大功德。”温达用他最赤忱的热血应下白玥安的请求,他为官数十载,从未想过还能这样。但只要百姓能好,温达愿意接受一切改变。
“有温大人这句话,我就放心了。”白玥安让人装了些时新的糕点给温大人拿回去,带给他的妻小试试。
“温大人,不知您的女儿多大了。我听琅华郡主提及,说您女儿秀外慧中,正好我这也有些琐碎的事情,不知能否让您女儿来试试。”白玥安向温达发出一个邀请,她觉得温达虽然迂腐顽固了些,但心是好的,教养出来的孩子也必定是个善良的。
“多谢王妃。”温达虽然对女子抛头露面不满,但跟在靖王妃身边,日后议亲也会好上许多。
白玥安知道温达在想什么,她也不想争论这些,倒是让温小姐过来帮帮忙,跟着徐文韵和琅华郡主一起做些事情,总会有好处的。起码,在她们的影响下,脑子里也不会只有嫁人一个想法。
送走了温达,白玥安头疼的事情也算是告一段落了。她梳理着后续的工作规划,不断推进着自己的计划,如今走在沧州城内,她都会有几分恍惚。白玥安感觉看见沧州如今的样貌,总是会怀疑自己好像回到了前世的小时候。她前世的儿时,也是在一个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有些破败,但又带着几分希望。
事情交到白玥安手上,无论有多棘手,总是会以一种快速推进的方式迅速处理掉。
萧瑾明刚刚坐在书案后,看着白玥安布置着一切事情,有条不紊地推动着事情的进展,眼神中满是敬意。
“安安。”萧瑾明忽然探过身子,“我是真的没有想到,你的处理事情的能力能如此之强。”
白玥安瞪了一眼萧瑾明,“夸我还是骂我呢,我怎么没听出来你在夸我。”
“本王冤枉死了。”萧瑾明一脸委屈,“本王想夸夸王妃,还被王妃质疑。生气了。”
白玥安怎么也想不到,萧瑾明身上还会有这样的绿茶做派。他到低上哪学来的,这人怎么最近这么不正常。
白玥安越想越不对劲,伸手探了一下萧瑾明的额头,“也没发烧啊,这是又犯的哪门子病。”
“安安不是喜欢这样的吗?”萧瑾明撇撇嘴,语气还有几分委屈,“那天本王无意间听见安安和琅华还有徐小姐聊天,安安说其实喜欢也少年感有些奶气的男生。本王想了许久,本王平日的表现与安安所喜相差甚远,所以改改。”
白玥安眉毛跳了一下,她感觉自己好像被人围了一个苍蝇。人在无语的时候果然会笑,白玥安实在忍不住苦笑了一下,“瑾明,我说的不是那个意思。你下次要是听墙角的话,还是听完全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