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挺火的西史辨伪,我简单说一下自己的观点。任何的历史都有质疑的合理性,因为历史本就不真。中国的历史就存在很多不合理,甚至前后矛盾的地方。难道西方历史就一定是真的?
我们普遍被教育要“尊重历史”,可在没有厘清“历史到底是什么”之前,这句话本身就是陷阱。历史,从来不是客观的、纯粹的事实堆砌,而是某个时代某股权力用来编织世界秩序的叙事武器。它不是真相,而是选择;不是真理,而是解释;不是真,而是服从。
古今中外都一样。中国历史有“春秋笔法”,有“王朝正统”的框架,有“为尊者讳”的惯性。西方历史表面强调“实证”“考据”,但也无法摆脱权力结构对史料的筛选、解释与塑造。历史不是“记录过去”,而是“决定今天的你该如何思考过去”。这正是我们必须质疑的理由。
所谓“西方文明起源”,我们被告知:古希腊是民主与哲学的摇篮,罗马帝国是法律与军事的典范,中世纪是宗教黑暗时期,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光明的再出发……这一整套西方文明叙事逻辑,在教育体系中被反复强调、灌输,最终成为不容质疑的“常识”。
可你认真思考一下,这种起承转合的历史剧本,太像“剧本”了。从光明到黑暗,再到光明;从理性到迷信,再到科学。这不是自然演进,而是人为设置的“叙事结构”。它把历史简化成了道德寓言,让你相信西方世界一直在“进步”,而这种“进步”是理所当然的。这种线性叙事,本身就是值得推翻的。
“西史”的史料体系,比你想象的更薄弱。很多人一谈起西方历史,就一副严谨的样子,动辄引用“古希腊史家希罗多德”“古罗马史家塔西佗”“中世纪编年史”……可如果你真的研究史料本身,会惊讶地发现:西方历史并没有像中国“二十四史”那样的连续系统性记载,甚至很多资料根本就是后人补写、伪造或根据传说构造出来的。
希腊罗马的大量“经典文献”,都是“中世纪”以后才逐渐“发现”的;牛皮纸手抄本动辄跨越千年却保存完好,是否合理?所谓“文艺复兴时期”的“古代雕像”,很多都没有明确出土时间,只是“声称”是古代遗物。如此“历史证据”,能当“真理”崇拜?这不是实证,是信仰。
最荒唐也最令人警惕的一点,是西方古代遗址中频频出土“过于现代”的工艺制品。例如:精密铝合金、标准化螺纹、机械加工痕迹、电镀处理迹象……甚至还有电池原理装置、复杂齿轮系统(如安提凯希拉机械),这些东西出现的“历史背景”,完全无法自洽。
你要么相信古代西方科技高度发达——那就必须推翻整个“中世纪黑暗”的叙述;要么承认这些文物根本不是古代遗物,而是现代人为伪造。这不是“考古发现”,这是“编剧漏洞”。可历史学界为何不肯承认错误?因为这意味着整个“西方史观”的基础将彻底崩塌。
西方历史中有个奇怪现象:文明动不动就“断裂”,然后又突然“复苏”。古希腊文明断裂后靠“抄本”传承,罗马法律失效后靠“重编”复兴,文艺复兴靠“发掘古文”,启蒙运动靠“重新发现理性”……听上去很动人,其实极其可疑。
这种反复断裂再复苏的历史结构,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文献、知识、制度、艺术、建筑全靠“人们声称找回来的”。可是谁找回来的?在哪里找到的?是否真的是原物?为什么中国的唐宋明清不需要“复兴古代”,却依旧传承不断?西史的“找回文明”,很可能是人为设定的历史舞台,而不是真实的发展。
“文艺复兴”最常被形容为“人类精神的觉醒”,好像整个欧洲从睡梦中苏醒,开始画画、雕刻、读书、写诗。可问题是,所谓的“古希腊经典”是谁提供的?谁决定什么是“古”?那些“被重新发现”的艺术、哲学,为什么恰好符合当时的政治、神学与精英话语需要?
而“启蒙运动”更像是一场思想统一战线,将反封建、反教权打造成“进步”的象征,实则建立了新一轮的精神控制模式——科学崇拜、理性独尊、物质主义上位。这不是“觉醒”,是从一个神话走向另一个神话。背后的编史者不再是神父,而是“科学家”“历史学家”“自由主义者”。
今天的世界通史课本、纪录片、百科全书,几乎都围绕“西方文明发展主线”展开:先有两河与埃及,再有希腊罗马,然后是基督教中世纪、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工业革命……中国、印度、非洲不过是支线,偶尔提起。
这种编排完全是“西方中心主义”的产物。它不是“普世真理”,而是西方人自己主导历史话语后对全世界的投射与整理。他们在历史上是强权者,在编史上也掌握了解释权。我们读的“世界史”,其实是他们写的“西方史+他者史”。
所谓“权威史学”,本质是一种学术垄断。很多人一听“牛津”“哈佛”“剑桥”的史学着作,就天然地跪服权威,认为只要是西方大学出版的历史资料,就一定严谨、科学、可信。难道剑桥中国史能够比中国本土的史书更权威,这根本站不住脚。而且学术本身并不是客观真理,而是权力在学术场域的延伸。
谁有资源出版?谁有权力发言?谁的观点能进主流媒体?谁能进入教材?这些决定了哪种历史被“普及”,哪种被“封杀”。例如,一些挑战“西方古典文明正统说”的学者,要么被边缘化,要么被冠以“伪科学”“阴谋论”。权力越大,话语越重。你看到的“主流历史”,很多时候只是“主流权力”塑造的历史。
质疑不是“反智”,而是对历史真正的尊重。
历史不是用来膜拜的,它是用来理解、反思、警醒的。我们不是否定一切历史,而是要警惕“被讲述”的历史、被权力选中的历史、被叙事化的历史。无论是中国史、西方史,还是“世界史”,都必须接受质疑、审视与重构。
质疑西方史,不是否定文明;是要打破“文明只有一种解释”的迷梦。质疑史料,不是反科学;而是要扞卫科学必须建立在诚实与逻辑基础之上的底线。唯有理性思考、合理质疑,才是真正的历史意识。历史不是圣经,不能信则灵。历史也不是小说,不是越完整越精彩。历史,是我们今天理解世界的基础,但前提是,它必须经得起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