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仃站在作战室门口,手里捏着一支快没墨的记号笔。玻璃窗上还留着昨天画到一半的品牌关键词草图,阳光从侧面斜照进来,在“china Glass Story”几个字上投下一道淡金色的光晕。
他低头看了眼手表:九点刚过两分钟。比昨天晚了五分钟,但他并不在意——毕竟不是每个快退休的老员工都得像年轻时候那样讲究时间观念,尤其是在品牌调研这种“摸不着边”的工作里。
“刘哥,数据平台那边说只能调出部分竞品的公开资料。”阿芳从电脑前抬起头,“他们要求我们提供正式授权函才能访问完整数据库。”
“那就写呗。”刘好仃一边往白板上写字一边回答,“让行政部盖个章,再加一句‘为国际市场合作做准备’就完事了。”
“可万一他们问具体合作对象呢?”阿芳皱眉,“我们现在连目标客户名单都没确定。”
“那就先定几个大牌子。”刘好仃笑了笑,“比如德国那个什么……叫啥来着?”
“Schott Glas。”小林在一旁翻着资料回答,“他们在建筑玻璃领域占有率很高。”
“对,就是这个。”刘好仃在白板上写下名字,“先研究这些大牌怎么讲故事,咱再学着讲自己的。”
阿芳点点头,继续敲着键盘:“我刚才整理了几家国际品牌的官网内容,他们的品牌故事大多围绕创始人、传承、环保理念展开。”
“环保?”刘好仃停下笔,“咱们现在还没搞绿色生产流程啊。”
“但可以讲真实的故事。”阿芳翻开笔记本,“比如我们是怎么一步步提升产品质量的,还有这些年工厂的变化。”
“对。”刘好仃点头,“真实才是最打动人的。”
小林忽然插话:“我还发现一个趋势,很多品牌都在用短视频和社交媒体讲品牌故事,尤其是面向年轻市场。”
“那我们就得学会用新方式说话。”刘好仃沉吟片刻,“以前我们是靠价格打市场,现在得靠情感赢信任。”
阿芳看着白板上的关键词,忽然开口:“刘哥,你觉得我们的品牌故事应该怎么讲?”
刘好仃没立刻回答,而是走到窗边,望着厂区忙碌的身影。
“我们不是去抢市场,而是去交朋友。”他说,“所以故事得让人愿意听、听得懂、记得住。”
阿芳低头在本子上写了几个词:“真实、可靠、有温度。”
“没错。”刘好仃转身,“这三个词,是我们品牌的核心。”
会议室里,气氛比预想中要热烈不少。
墙上贴满了从各种渠道收集来的品牌资料,每一张都是某种无声的压力测试。
“这是我们初步整理出来的几个主要竞争对手。”阿芳指着投影,“包括德国Schott、日本AGc、美国ppG等。”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强调技术领先、可持续发展、以及……品牌故事。”小林补充道,“特别是品牌故事,几乎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历史背景、价值观表达,甚至还有专门的品牌博物馆。”
“听起来像是给产品加了个灵魂。”刘好仃笑着接过话头,“但我们要做的,不是模仿,而是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声音。”
“问题是我们没有那么多资源建博物馆。”一位小组成员提出质疑,“也没有海外运营经验。”
“谁说一定要建实体博物馆?”刘好仃反问,“品牌故事不是挂在墙上的口号,而是刻进骨子里的信念。”
会议室里安静了几秒,然后有人点头:“说得对,故事不是用来炫耀的,是用来传递价值的。”
“那我们就从零开始。”刘好仃翻出一页数据,“先梳理几个大品牌的传播路径,看看他们是怎么把故事讲出去的。”
“我可以负责整理他们的传播渠道。”小林主动请缨,“比如他们用哪些平台发布内容,频率如何,用户反馈怎么样。”
“我来做关键词分析。”阿芳也加入,“看看他们常用的词汇、语气、情感倾向。”
刘好仃看着两人,心里忽然踏实了许多。
他知道,品牌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但只要方向对了,脚步就不会错。
接下来几天,刘好仃带着阿芳和小林一头扎进了资料堆里。
他们在作战室角落搭了个临时“品牌故事分析台”,墙上贴满了不同品牌的宣传语、视觉风格对比图、社交媒体互动截图。
“这是第一份关于品牌故事传播模式的报告。”阿芳递上文件,“整体来看,大部分品牌都会围绕创始人家族、技术创新、社会责任这几个维度展开叙述。”
“但我们没有那么久的历史。”小林翻着资料,“也没有明星企业家。”
“没关系。”刘好仃拿起一支笔,在纸上画了个圈,“我们可以从自己出发,讲中国制造的真实故事。”
“什么意思?”阿芳问。
“我们不是百年老店,但我们有几十年的技术积累;我们没有传奇创始人,但我们有一群努力工作的普通工人。”他顿了顿,“这才是最真实的中国制造业。”
阿芳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那我们的品牌核心价值是什么?”
“真实、可靠、有温度。”刘好仃毫不犹豫地回答,“这六个字,就是我们的底气。”
阿芳低头在本子上写下这三个词,字体工整有力。
“真实,是因为我们从不做假;可靠,是因为我们经得起检验;有温度……”她顿了顿,“是因为我们不只是工厂,还是一个个努力生活的人。”
刘好仃看着她的背影,嘴角微微扬起。
“对,就是这样。”
某天下午,刘好仃独自坐在作战室角落,手里拿着一本旧书——《全球品牌案例研究》。封皮有些泛黄,边角也卷了,但他一直舍不得换。
他在书页间夹了一张照片,是年轻时在深圳创业拍的第一张产品照。那时候玻璃还没现在的精度,但他记得那种专注的眼神。
他轻轻翻开书,目光落在一页关于“品牌定位”的段落上。
“品牌不是挂在墙上的口号,而是刻进骨子里的信念。”
他笑了笑,合上书,把照片重新夹回去。
他知道,这条路不容易,但他们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夜色渐深,办公室只剩几盏灯还亮着。
刘好仃坐在角落,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
他知道,这场变革不会一蹴而就。
品牌不是贴在包装盒上的标签,而是沉淀在客户心里的信任。
他想起多年前第一次听说“品牌”这个词的时候,还以为只是个花哨的说法。
现在他明白了,那是企业真正的灵魂。
“中国制造,不该只是世界的代工厂。”
他轻声自语,“应该是世界的信任源。”
阿芳从资料堆里抬起头:“刘哥,你说什么?”
刘好仃摇摇头:“没什么。”
他站起身,拿起外套。
“明天继续。”
说完,他走出办公室,留下一屋子未完的梦想,在灯光下静静生长。
阿芳低头看着笔记本上的“china Glass Story”,轻轻用指尖摩挲了一下边缘。
窗外,月亮悄悄爬上树梢,银光洒在玻璃窗上,映出一片柔和的蓝。
像是某个未来,正悄然铺开。
小林在整理资料时偶然翻到一张五年前某国际建材展的照片,照片上某知名品牌的展位布置与他们即将设计的视觉风格极为相似,但他没说出口,只是默默将照片夹进文件夹。
他的手指停顿了一下,眼神略显复杂。
下一秒,他合上文件夹,转身走向打印机。
纸张缓缓吐出,第一行标题赫然写着:
“国际品牌竞争分析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