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现在的大荒地农场算是进入了正常的工分劳作,整个农场比起阮玉刚来的时候,热闹了许多。

田地里劳作的身影,嬉戏打闹的孩子们,充满了整个农场。

马场长知道农场今年的收成养活不了这么多人,要是换做以前的话,爱活不活,马场长一定会啥也不管,躺到退休走人。

这么大的农场,他一个半百老头能咋办?

可现在不一样,在阮玉的影响下,也或许是因为看到了农场未来的希望,他心里生出一种朝气蓬勃的积极,如果能在退休之前做出成绩的话,那对他来说影响就很大了。

所以在面对年轻人返乡没饭吃这事儿,马场长很是积极地骑着自己的破自行车去了县里,跟上头申请了一年的粮食,等到明年收成了再还给县里。

这段时间大荒地农场出了许多事情,影响最大的两件事,就是产量增加了百分之二十,并且还扬言研究出了能丰收的好肥料,就连农业局的黄主任都对大荒的农场很看好,帮着他们张罗让大荒的年轻人返乡这事儿。

负责粮食管理这块的领导总不好泼人冷水,左右不过是一年的收成,大荒的农场的人口也不算多,就同意了马场长的申请。

连带着养殖场这边也都跟着获利,粮食不用在养殖场掏钱买了。

七月初,在王干事的销售下,县里一家供销社愿意收购养殖场的一头猪,合作的厂子也都愿意合力买下另一头公猪。

再加上其他家禽的出售,养殖场七月份的收入就达到了两千多。

她没有动这笔钱,跟马场长打了声招呼后,她用广播通知,让全场人都来场部开会。

王干事才从县里回来,刚好听到广播声,就气喘吁吁地来找阮玉。

“你咋忽然让大家集合?发生什么事情了吗?”

以前有什么事情阮玉都会提前跟王干事说,不过这两天王干事去平西县周边公社拉业务去了,不在农场,所以还没来得及跟王干事说。

阮玉笑眯眯地开口道:“好事儿,这事儿跟你也有很大关系。”

“跟我有关系?”

“我准备集资,向省养殖场采购家禽。”

“你疯啦!”

王干事差点没叫出来,他瞪大了眼睛,像是看怪物一样瞪着阮玉,道:“咱们农场的人兜比脸都干净,你让他们拿钱出来买家禽,他们自个穷得都吃不起饭了,哪有钱买?”

阮玉挑了挑眉:“老人没钱,但返乡的年轻人有,可以让他们出钱。”

“他们也不会出,都是穷怕了的人,好不容易在县里挣了钱回来,咋可能轻易给你,赶紧通知大伙别来了,回头你要真这么说,肯定得挨骂。”

王干事急得不行,就要重新打开广播设备,被阮玉伸手给拦住了。

“你别着急,听我把话说完。”

“我咋能不着急,这事儿你也不好好想想,我才离开几天,咋变得毛毛躁躁的。”

眼见着王干事都快要急眼了,阮玉忍着笑道:“这钱咱不白拿,到时候都会变成家禽分发给大家,相当于是给的买家禽的钱,现在已经有人尝到了家禽带来的利润,会愿意花钱的。”

上次分发下去的那些家禽,阮玉一点都没瞒着成本和利润,直接公开透明地跟农户们说了。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现在这一步。

当利润足够大,但他们拿到手的却很少时,这个时候人的心理就会产生贪婪和妒忌。

阮玉就是要利用这份心理,让农户们心甘情愿地掏钱。

现在基本上农场的年轻人都回来了,地里有年轻人和那些劳改犯劳作,家里的老头老太太们就可以好好地搞养殖,一家子都赚钱,还一点都不少的活,谁不愿意干?

听阮玉这么一分析,王干事也沉默下来。

他就是负责销售这块地,短短几个月。先不说农场产生了多大的利润,就说他自己,这几个月他拿到手的提成都已经非常丰厚了。

阮玉以前就跟他说过,要想农场真正的发展起来,只有让所有人都致富。

或许是这些天在外面跑业务多了,王干事的眼界都变得宽了起来,听明白阮玉的话之后,也就没有再阻拦。

王干事忽然想起来一开始阮玉说的话,不由得有些疑惑地问道:“你刚才说这事儿还跟我有关系,这事跟我有什么关系?”

阮玉:“关系大了,因为我决定让你去采购这次的家禽。”

“这么大的事情,不是你去吗?”

王干事本来就知道阮玉准备去省养殖场采购的事情,他一直以为阮玉会自己去,听说她在省养殖场还有熟人呢,一点都没想到阮玉会让他去。

“这事儿还真得你去,咱们农场就属你谈合作的经验丰富,还是农场的干事,有牌面。”

说着,阮玉还朝王干事竖了个大拇指。

王干事挠了挠头:“我咋感觉你在故意哄骗我呢。”

“我说的都是事实啊。”

阮玉眨了眨眼睛,真诚又无辜,让王干事找不到一句反驳的理由。

最后到底还是同意了。

而实际上,王干事有经验是一点,另一点是阮玉还要复习,有些事情一旦沾手了,想要换人就会变得困难,倒不如从一开始就让一个人去负责。

哄王干事同意以后,阮玉就回去着手准备开会的事情。

这次开会的人比上次多了两三倍,虽然阮玉有自信,但为防万一,阮玉把梅亚琴赵志刚和王干事他们都喊过来帮忙,还有农场里几个以王大妈为首的老人团,也都过来帮着维持秩序。

程序和上次开会差不多,通知完以后,让人记录金额和家禽种类,到时候根据实际货款分发家禽。

阮玉则只负责通知这事儿。

有了上次的经验,阮玉倒是没有多少紧张,将事情简明扼要地说明后,反响还不错,王大妈是第一个上来交钱的。

“上次赵知青和叶知青教的养殖技术特别好,还有免费的饲料呢,不买白不买,我要一头小猪崽和十只老母鸡。”

王大妈阔气地将一叠票子按在了桌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