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穿越古代成了女帝 > 第75章 慈宁宫密礼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卯时初刻,慈宁宫的晨雾还未散尽,太后便揣着描金锦盒在廊下踱步,金镶玉护甲不时敲着盒面,发出\"哒哒\"的声响。夏紫月扶着腰跨进门槛时,正见她对着阳光转动锦盒,盒盖上的\"祥瑞安胎\"四个烫金字被照得透亮,边缘隐约可见话本特有的雕花纹路。

\"紫月快来!\"太后眼睛发亮,像极了偷藏蜜饯的孩童,\"这是哀家熬了三夜抄的安胎礼,保准比太医院的补药管用!\"

锦盒打开的瞬间,夏紫月刚喝的灵泉茶差点喷出来。烫金书名《帝后和离:病弱王爷追妻记》跃然眼前,封面上的插画里,萧景容穿着褪色青衫,嘴角染着鲜艳的玫红色,正被她当街扑倒在雪地里,旁边配文:\"九王爷内心oS:这媳妇,我装病也要骗回家!\"

\"母后!\"夏紫月指着插画里的红唇,想起萧景容被笑泉染唇的名场面,\"您这是把景容的'社死瞬间'画进去了?\"

\"哀家这叫艺术加工!\"太后捻着佛珠轻笑,金护甲划过书页,\"你看第二章'夜探闺房:病弱夫君的刻字情'——\"插画中,萧景容手持刻刀,在石灯笼上刻着\"紫月\"二字,旁边蹲满了围观的灵泉蛙,\"画师特意去王府花园采风,连石灯笼上的刀痕都复刻了!\"

夏紫月翻着书页,越翻越心惊:第三章\"和离宴惊变:王爷咳血露腹肌\"里,萧景容的中衣裂开,露出用灵泉水画的\"八块腹肌\";第四章\"密室情深:王妃喂药发现刺青\"中,她正扯开萧景容的衣襟,露出心口的\"紫\"字刺青——连藤蔓纹路的走向都与实物分毫不差。

\"母后,您的眼线是不是祥瑞衙门的青蛙?\"她哭笑不得,指尖抚过\"刺青特写\"插画,想起识破萧景容刺青的场景,\"不然怎么连这种细节都知道?\"

\"哀家的情报网自然比青蛙快三倍!\"太后神秘兮兮地凑近,压低声音,\"昨儿个你和景容在花园说'鸭子过马路'的冷笑话,哀家都知道——\"她指了指插画里藏在树后的灵泉鸭,\"看见没?这只鸭子就是哀家的'眼线'!\"

深夜,王府书房的烛火摇曳。夏紫月举着话本冲进书房,扉页上\"赠紫月吾儿——爱你的母后\"的字迹还带着墨香。萧景容正在批阅奏折,看见书名的瞬间,握笔的手猛地一抖,墨水滴在\"祥瑞衙门开支表\"上,晕开团可疑的墨迹。

\"王爷您看!\"夏紫月将话本拍在案头,\"母后说您'故意咳血骗媳妇'——当年在侯府门前咳的那口血,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萧景容耳尖迅速泛红,目光飘向窗外的灵泉池:\"夫人,那是臣一时情急...不过若不那样,怎能让你注意到臣的'病弱人设'?\"

\"病弱人设?\"夏紫月挑眉,翻到\"深夜练刀\"那页,插画里的萧景容身着单衣,在月光下舞剑,石灯笼上的\"紫\"字被刻画得格外清晰,\"这个总该是真的吧?臣妾可是在就发现了石灯笼的刻痕。\"

他忽然放下狼毫,转身将她轻轻拥入怀中,鼻尖蹭过她发间的灵泉香粉:\"夫人若喜欢,臣每晚都刻字给你看——这次不刻石灯笼,刻在宣纸上,你可以当'祥瑞明信片'发给百姓,就像这样...\"他握住她的手,用沾着灵泉水的指尖在纸上写下\"紫月亲启\",字迹遇风即干,化作透明的水纹符印。

夏紫月看着符印轻笑,忽然翻到话本最后一页,太后的朱笔批注赫然入目:\"哀家等着看'女帝登基,王爷跪迎'的名场面——景容,你可别让哀家失望!\"字迹旁边画着个戴着皇冠的女子,正踩着灵泉登上龙椅,萧景容则单膝跪地,手中捧着寒铁斩。

她忽然想起密室里的太祖预言图,图中女子身着帝服,怀抱双生子,脚下是十二只灵泉动物。指尖不自觉地抚过腹部,霜儿在左边\"呱呱\"轻叫,泉儿在右边\"哗啦\"回应,像是在为预言背书。

\"景容,\"她望着窗外的星空,灵泉鸡正在檐角唱夜曲,\"母后的话本,说不定真能成真。\"

\"自然会成真。\"萧景容低头轻吻她额头,掌心覆在她腹部,感受着胎儿的轻动,\"太祖语言、太后话本、还有咱们的霜儿泉儿...这天下,本就该由你这样的女子执掌。\"

烛火忽然爆起灯花,将两人的影子投在墙上,夏紫月的影子隐约戴着皇冠,萧景容的影子则手持长剑守护在侧。话本里的插画与现实重叠,竟分不清是预言照进现实,还是现实成全预言。

是夜,慈宁宫的太后捧着话本打盹,梦中看见金銮殿上,夏紫月身着龙袍端坐,萧景容跪在阶下呈上《祥瑞治国策》,殿外灵泉鸡群高唱赞歌,青蛙们举着\"女帝万岁\"的牌子蹦跶。她忽然轻笑出声,在最新的话本手稿里写下:\"天命所归,非汝莫属。双生祥瑞降世之日,即乾坤倒转之时。\"

而在王府的灵泉空间,霜儿的光点与泉儿的水球正在泉心池中央,用灵泉水画出龙椅与宝剑的图案。青蛙蹲在一旁\"呱呱\"记录,准备将这幕写入《祥瑞大事记》——毕竟,这对未出世的龙凤胎,早已在娘胎里,为那即将到来的盛世,埋下了最生动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