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冬歇期,马拉内罗的空气似乎比往年更加凝重。维特尔的离去,像是在这台精密的红色机器上卸下了一个重要的齿轮,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连锁反应。新的工程师面孔,技师团队的重组,每一个环节都在紧张地进行着磨合。

林逸风早早结束假期回到车队,穿梭在工厂与模拟器之间,空气中弥漫着咖啡的浓香与金属的微腥,夹杂着意大利语、英语甚至德语的快速交谈声。他能清晰地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一种源自卫冕冠军身份和豪门期望的重量。

与新队友夏尔·勒克莱尔的第一次正式会面,是在新赛季媒体发布会前的休息室。年轻人穿着整洁的法拉利队服,坐在沙发上,脊背挺得笔直。他的眼神清澈,带着年轻人特有的冲劲,但在镁光灯前,那份属于豪门新丁的拘谨与期待,却也毫不掩饰。林逸风看着他,仿佛看到了几年前初入F1的自己。

“你好,Ethan。”勒克莱尔站起身,伸出手,带着一丝法式口音的英语,但笑容真诚。

“夏尔,欢迎来到法拉利。”林逸风握了握他的手,感觉到了对方手心的微汗。这小子,紧张了。

SF71h的发布会如期而至。当巨大的红色幕布滑落,露出那台线条依旧优雅,却在细节处更显激进的赛车时,闪光灯瞬间将整个会场淹没。今年的焦点,无疑是车头驾驶舱上方的halo头部保护装置。

当有记者将这个略带调侃意味的问题抛给林逸风,问他对这个新设计有何看法时,全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

林逸风盯着那根横亘在座舱前方的钛合金结构,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古怪的念头。他清了清嗓子,脸上露出了那种标志性的,介于“冰人Ethan”的冷静和“围场音爆小子”的中二之间的微妙表情。

“嗯……如果把两台车并排放在沙滩上,”林逸风一本正经地摸了摸下巴,对着话筒说,“我觉得……它们会是一双非常酷的……巨人的人字拖。”

“噗嗤——”

现场先是一愣,随即爆发出一阵控制不住的哄笑声,连素来严肃的领队阿德里巴贝内嘴角都忍不住抽动了一下。原本有些沉闷严肃的气氛,瞬间被林逸风这句冷幽默搅得轻松起来。勒克莱尔也忍俊不禁,看向林逸风的眼神里,多了一丝释然和好奇。

笑声过后,真正的考验在巴塞罗那的加泰罗尼亚赛道拉开序幕。

季前测试第一天,当林逸风戴上头盔,坐进SF71h的驾驶舱的那一刻,眼神锐利如鹰,冷静得仿佛与赛车融为一体的“冰人Ethan”取代了一切。

“注意2号弯的风向,比上午更侧了。”奇亚帕的声音一如既往地冷静。

“收到。”林逸风的回复只有两个字,手指在方向盘上快速操作,调整着差速锁和刹车偏置。

赛道记忆宫殿高速运转,每一个弯角的数据、轮胎的细微磨损、油液的温度变化,都在他脑海中形成清晰的图像。SF71h的每一个细微的动态,都通过方向盘和座椅传递到他的神经末梢。他像一个贪婪的海绵,疯狂吸收着新赛车的一切信息,与舒马赫的经验进行着高速比对和验证。

几天测试下来,法拉利的数据表现相当抢眼。而更让车队内部感到振奋的,是勒克莱尔的适应速度。

这个摩纳哥年轻人,没有经历多少F1赛车的里程积累,却在短短几天内,便能将SF71h的潜力逐渐挖掘出来。尤其是在长距离测试中,他的节奏稳定得可怕,轮胎管理也做得有板有眼,完全不像一个初出茅庐的新人。

林逸风在数据监控室的屏幕前,看着勒克莱尔刷出的单圈时间,以及稳定的长距离节奏,不由得与身旁的阿德里巴贝内交换了一个只有彼此才懂的眼神。

“这小子,有点东西。”舒马赫的声音里,罕见地带上了一丝赞许。

林逸风点了点头,心中并无半分嫉妒,反而生出一股棋逢对手的兴奋。他知道,法拉利选择勒克莱尔,绝非偶然。

测试间歇,在车队的休息区,勒克莱尔端着一杯水,有些犹豫地走到林逸风身边。

“Ethan,有时间吗?关于9号弯的线路选择,还有赛车在高速弯中的一些动态反馈,我想听听你的经验。”他的态度不再是发布会上的拘谨,而是求知的坦诚。

林逸风放下手中的数据板,笑了笑:“当然,坐。”

他没有丝毫藏私,将自己对SF71h在几个关键弯角的重心转移的微妙感觉,油门在不同牵引力模式下的输出特性,甚至是如何利用路肩的边缘来缩短零点零几秒的时间,都详细地讲给勒克莱尔听。他仿佛看到了当年那个渴望得到指点的自己,也隐约觉得,培养一个强大的队友,对整个车队,对他自己,都将是莫大的助力。

勒克莱尔听得极为专注,时不时提出一两个精准的问题,展现出极高的赛车智商。

新团队的磨合,在首席策略师赵思宁的调度下,也渐渐显露出高效的雏形。虽然人员有所变动,但法拉利的底蕴仍在。赵思宁那天马行空的策略构想,在冬测中虽然只是小试牛刀,却也让整个团队的执行力得到了锤炼。

林逸风与他的比赛工程师罗伯托·奇亚帕之间的沟通也日益默契。奇亚帕这个经验丰富的意大利人,总能精准理解林逸风那些细致到有些苛刻的调校反馈。

“罗伯托, 3号弯出口感觉有点推头,尝试前翼角度减一度。”林逸风的声音通过无线电传来,简洁而精准。

“收到,Ethan,正在调整。”罗伯托的回应迅速而沉稳。这种默契,是赛道上争取每一毫秒的关键。

在一次只有核心成员参与的技术会议上,技术总监比诺托的表情带着一丝神秘的兴奋。

“Ethan,夏尔,”比诺托清了清嗓子,调出了几张高度保密的ppt,“关于马拉内罗的风洞,我们进行了一项重要的升级。”

屏幕上出现的,是风洞内部结构的复杂示意图。比诺托指着其中几个关键部分:“我们引入了全新的‘动态地面效应模拟系统’,简单来说,就是一条可以更真实模拟赛车高速行驶时地面效应的橡胶跑步机,以及一套能够更精准控制和模拟赛道侧风的层流系统。”

林逸风和勒克莱尔的眼睛都亮了起来。他们深知,风洞技术的领先,对于F1赛车的研发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我们在空气动力学研发上的迭代速度和精度,都会有显着提升。”比诺托的眼神里闪烁着一种工程师特有的、对技术突破的狂热与自信,“西班牙站,我们会带来一个全新的底盘和空气动力学套件,那将是我们的第一个重要节点。”

“黑科技啊这是!”林逸风内心忍不住吐槽,脸上却保持着冷静的专注。他知道,这或许就是法拉利的底气之一——用绝对的技术优势,去弥补策略被针对的风险。

季前测试在媒体的一片看好声中落下帷幕。法拉利展现出的强大竞争力,以及林逸风与勒克莱尔这对“中带新”组合的潜力,让跃马再次成为新赛季总冠军的最有力争夺者。

“法拉利双子星闪耀巴塞罗那,红色帝国欲再续辉煌!”

“林逸风状态火热,勒克莱尔天赋惊人,梅赛德斯面临最强挑战!”

各种充满溢美之词的标题占据了赛车媒体的头条。

林逸风站在酒店房间的窗前,看着手机屏幕上这些报道,嘴角微微上扬。兴奋是真实的,但随之而来的,还有一股更加沉甸甸的压力。上个赛季的逆袭夺冠,已经将车迷和媒体的期待值拉满,新赛季,任何一点小小的失误,都可能被无限放大。

赵思宁的极限窗口战术,法拉利的风洞黑科技,这些是他们的利剑,但也可能成为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旦被对手洞悉,或者被规则扼杀……

他轻轻敲了敲玻璃,远眺着巴塞罗那的夜景。新赛季的F1,注定是一场更加波诡云谲的棋局。而他,林逸风,不仅要在这盘棋上落子,更要尝试看透棋盘之外的迷雾。

澳洲的阳光,似乎已经能隔着屏幕感受到了。揭幕战,近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