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F1:开局车王教我开赛车 > 第292章 圣保罗的暗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圣保罗的空气是粘稠的,英特拉格斯赛道像一条蛰伏的巨蟒,盘踞在城市边缘,每一次引擎轰鸣都像是它的心跳。

法拉利的休息室里,连空调吹出的风都带着一股凝滞的压力。技师们擦拭着工具,动作机械,眼神却总是不由自主地瞟向那扇紧闭的领队办公室大门。刚刚结束的工程会议,气氛比圣保罗午后的雷阵雨还要压抑。

赛前新闻发布会,闪光灯构筑成一片晃眼的林海。

“林,”一位英国记者站了起来,问题像淬了毒的匕首,“你在奥斯汀的胜利无与伦比,但也有声音指出,那是一次豪赌。在车队积分如此焦灼的情况下,这种极端的个人主义策略,是否会伤害到车队,以及你的队友勒克莱尔的利益?”

空气瞬间安静下来。所有镜头都对准了林逸风的脸。

他握着麦克风,他脸上挂着的,却是那种经过千锤百炼的、毫无破绽的公关式微笑。

“每一场胜利都属于车队。我们在奥斯汀的策略是团队协作的成果,是西蒙、罗伯托、Nina以及马拉内罗几百位同仁共同决策的结果。我只是那个负责执行最后一棒的人。”

回答得滴水不漏,像一本教科书。但那双眼睛里,没有任何温度。

坐在他身旁的马克斯·维斯塔潘,拿起自己的麦克风,身体懒洋洋地靠在椅背上,嘴角挂着一丝玩味的笑。

“哦,别这么无聊嘛,”他对着麦克风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了整个发布厅,“我觉得就该这么跑。也许法拉利需要给他们的车手松松绑,让他们自由地竞争一下,那比赛才好看,对不对?观众想看的就是这个。”

这番话像一根无形的针,精准地刺向了法拉利阵营的神经中枢。

摄像机立刻分出一个镜头,死死锁定了旁边的夏尔·勒克莱尔。摩纳哥人的脸上掠过一丝极其复杂的神情,他下意识地抿了抿嘴,放在桌下的手攥紧了矿泉水瓶,塑料瓶身发出了轻微的“咔”声。

美国站,他看着队友在赛道上“独走”,上演了一场个人英雄主义的史诗逆转。没有人是圣人。那份被压抑许久的不甘,此刻正在维斯塔潘这句火上浇油的挑拨下,开始悄然发酵。

林逸风的余光捕捉到了勒克莱尔的微表情。他脸上的笑容未变,但握着麦克风的手,指甲几乎要嵌进肉里。

夜幕降临,法拉利的模拟器室内灯火通明。

这里是车手最后的战场。巨大的环形屏幕模拟出英特拉格斯赛道每一个颠簸的细节,液压系统忠实地反馈着每一次过弯的离心力。

“安全协议测试,开始。”西蒙·里德的声音通过耳机传来,冰冷而客观。

林逸风和勒克莱尔正在进行双车配合下的防守与攻击模拟。这是为了应对正赛中可能出现的、需要协同作战的情况。

屏幕上,两台虚拟的红色赛车一前一后。林逸风在前,勒克莱尔在后。

“Ethan,保持在赛车线,夏尔尝试在1号弯攻击。”

林逸风的动作精准如机器,他死死卡住赛车线,没有给后面留出半点空间。一切都和演练过数百次的一样。

“下一圈,切换。Ethan,测试极限刹车点,模拟轮胎衰减。”

指令下达。林逸风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他没有说话,只是在进入着名的“塞纳S弯”前,将刹车点比预定的协议位置,又向前推进了半米。

这不是失误。这是试探。是对自己,也是对赛车极限的试探。

他的车尾在虚拟世界中猛地一甩,几乎要失控。

就在这一瞬间,屏幕上,紧随其后的另一台法拉利赛车,下意识地向外侧拉了一下,做出了一个标准的防守反击动作,而不是协议中应该执行的、略微减速以避让的协同动作。

两台虚拟赛车几乎擦着边掠过。屏幕上跳出刺眼的红色警告:“碰撞风险!距离0.1米!”

模拟器室内一片死寂。

液压系统停止了轰鸣,只剩下风扇的嗡嗡声。林逸风和勒克莱尔几乎同时摘下头盔,汗水从额角滑落。他们透过驾驶舱的开口对视了一眼,然后迅速移开了目光。

那道看不见的裂痕,在冰冷的电子信号中,被清晰地标示了出来。

半小时后,弗雷德里克·瓦塞尔的办公室。

气氛比西伯利亚的冬夜还要寒冷。瓦塞尔没有咆哮,他只是将一台平板电脑推到了两人面前。上面是刚刚模拟器里那一圈的遥测数据,两条曲线在某个节点上,危险地纠结在一起。

“我不想在周日的比赛里,看到这一幕。”瓦塞尔的手指重重地点在那个数据交汇点上,“夏尔,记住你的职责,记住我们的目标是世界冠军。”

他的目光转向勒克莱尔,后者低着头,嘴唇紧紧抿成一条线。

“Ethan,”瓦塞尔的声音里透出一丝警告的意味,“我知道你很强,但车队不是你测试极限的实验室。不要去试探规则的底线,更不要去试探队友的底线。”

林逸风抬起头,迎上瓦塞尔的目光,脸上依旧是那副“冰人”面具,看不出任何情绪。

“明白。”

他的回答只有一个词,简洁,精准,不带任何感情。

深夜,圣保罗的灯火在酒店窗外连成一片璀璨的星河。

林逸风一个人站在阳台上,晚风吹动着他额前的碎发。他没有开灯,任由自己融化在黑暗里。

他终于摘下了那副挂了一整天的“冰人”面具。脸上浮现出的,是极度的、几乎要将他压垮的疲惫。他靠在冰冷的栏杆上,闭上眼睛。

那个“围场音爆小子”,那个喜欢大喊“感受引擎咆哮”的热血笨蛋,仿佛正在他的内心深处无声地嘶吼。他渴望的不是一场精密的、计算到毫秒的胜利,而是一场酣畅淋漓的、抛开所有束缚和政治的纯粹战斗。

他想和汉密尔顿、和维斯塔潘,甚至和身旁的勒克莱尔,来一场没有任何指令、没有任何“安全协议”的贴身肉搏。

可是他不能。

他是法拉利车队的王牌,是整个意大利车队的希望,是年度冠军最有力的争夺者。他肩上扛着的,是无数人的梦想和饭碗。

“冰人”不是选择,而是盔甲。

林逸风睁开眼,俯瞰着脚下这座不夜城。远处,英特拉格斯赛道的轮廓在夜色中若隐若现。他拿出手机,屏幕亮起,壁纸是他和父亲林建业在卡丁车场的一张旧照。

他忽然很想拨通那个熟悉的号码,像小时候那样,抱怨几句,撒个娇。

但他最终只是锁上了屏幕,将手机揣回兜里。

那双在赛场上锐利如鹰的眼睛,此刻只剩下无边的落寞。他知道,从穿上这身红色赛服开始,有些路,就只能一个人走下去了。

而下一站,就是这条孤独之路最关键的岔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