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天辰时,所有部队已经集结完毕,出关。

赵明德带着十名将领还有李辰配给他们的军参人员,组成了临时的参军部,那叫一个洋洋得意,志得意满。

满肚子羡慕嫉妒恨的关天佑带着人,以告别的名义,趁他不注意将他拽下马来,塞了他和那十个将领满脖子的雪,然后转身就跑。

“就你,也配做寒北的怀化大将军?你他玛真不是人啊你……”

赵明德站起来抖落着脖子上的雪,气得破口大骂。

远处的梁红玉和李辰看得直摇头,这个老关啊,三十好几了,性子比年轻人还跳脱呢。

“官人,此去,一路多珍重!”

梁红玉转首望向了李辰,依依惜别。

“放心吧。”李辰拍了拍她的手,“并且,王爷那边,你也不必过多担心,我争取早日见到他,然后通过鹰讯报平安。”

“官人!”梁红玉再也顾不得周围有那么多人在,扑进了他的怀里,铠甲铿锵做响,冰寒冷硬,但却依旧温暖,如山厚重。

辞别了一群人,李辰带着部队,却并没有走西线,而是直接由晋台山和东澜山的山缺进入了远北境,去向了雅州方向。

“辰帅,为啥不走西线啊?按理说,走西线才是最近的嘛,然后,咱们干脆过了胜州后,一直打下去,先把聊州拔了,再渡浊河,那将剩下的西线六州全都打下来,一直打到黄江沿岸去。”

赵明德有些疑惑地问道。

“暂时,先留下那半条西线,让西胡缓口气。

毕竟,林子豪已经在整条西线犁了四遍了,虽然并没有攻打任何城市,但剩下的地方,全都扫得差不多少了。

如果我们一路打过去,直接把这些大城再给攻下来,那就等于把西胡回家的路给断了,将西胡封在了中原地区。

那西胡势必会狗急跳墙,到时候,连老家带中原地区的西胡会大举压上,那个时候,我们的压力就大了。

现在,新兵在兵城那边还没有彻底完成训练并适应新装备,我们缺兵少将,就算打下来也未必能守得住,所以,又何必那么着急先打剩下的半条西线呢?”

李辰微微一笑道。

“原来如此!”赵明德思恍然大悟,但稍一思忖,登时满眼惊喜,“要照辰帅您这么说,那,我们岂不是要渡过浊河,过境中原,从中原打过黄江去?”

“不愧是赵将军,不愧是临时的参略长,确实如此。”

李辰点头笑道。

“诶我,那,那可太爽了,这可是直穿中原啊,到时候,就算咱们不攻城,也有的是大仗可打啊。”

赵明德登时就兴奋了,激动地叫道。

旁边的几个参军也听得十分激动,冒着风雪打开了地图,结合现在的信息,开始研究起中原地区西胡的军事部署以及自己一方的行军路线。

“我想,曲泥乃乃地现在恨不得食我之肉、喝我之血,这一次只要我们敢去,他们就必定会重兵集结来打我们的,所以,接下来,让我们的战士做好充分的准备吧。

无论如何,不能轻敌,谁敢轻敌,必定会付出血的代价!

切记,切记!”

李辰深吸了口气,缓缓地道。

无论他如何兵强甲锐,但也必须料敌从宽、料己从严,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无论如何,不能犯下任何轻敌的错误。

“明白,辰帅!”

赵明德神色肃重了下来,重重地点头道。

随后,便直接召集了那些参军,开始在马背上研究起行军的最佳路线图。

从大方向上来讲,大军是一路向南背着风雪走的,所以,尽管西北风呼啸,但越往南走,倒是没那么冷了。

现在,距离新年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

因为全是骑兵,如果想去永康,全速前进的话,大概半个月就能到了。

之前提前这么多天出发,是因为,李辰已经等不及,要去打中原的西胡了。

因为这些天来,他每一次午夜梦回时,都会做一个差不多的梦,梦见无数中原百姓被当做两脚羊,匍匐于地,任西胡兵宰杀炖煮吃肉。

那些百姓一声声凄厉的惨叫,那些西胡兵一个个张狂的笑声,还有那地的鲜血和死尸,总是让他在惊醒中切齿。

他不能再等了,无论如何,也要先将西胡打穿一遍,震慑西胡,再去朝廷。

等到了朝廷之后,再说其他!

一天后,两万人的部队已经快速行进到了雅州方向,距离雅州不足五十里了。

这一路走过来,打探民情、了解情况,李辰倒是心中略略点头,看起来,边牧野将这边治理得还不错。

虽然一路上遇到了许多百姓,初一见到他们的时候,惊惶失措,四下奔逃,还以为又是北莽或者西胡的部队打进来了呢。

不过,当他们知道是寒北的部队后,倒是放下心来,还远远地围观着,簇拥在一起议论着,甚至有大胆的孩童在后面追逐着,喊着“那是飞天将军的部队”。

现在当地的百姓都已经定居下来,重新开始登记造册、统计人数、落发户藉。

尤其是,现在这边已经开始了土地统计丈量,不少小吏奔波忙碌于乡野之中推进着土地改革,行走在各县各村推进着这项政策,同时,赋税减免,也让那些百姓收成之后也有了活命的口粮,不至于再因为苛捐杂税过多而饥寒交迫了。

所到之处,一片欣欣向荣,虽然只是初复生气,但已经有了勃然生机。

尤其是李辰最关心的那件民生之事,就是,冬季取暖问题,现在雅州这边,起码他一路走过来,所看到的,已经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因为家家户户都已经烧上了石炭,也就是煤,尤其是县城之中,几乎家家户户都在靠烧煤取暖了。

农村的村屯里,也差不多少,尽管有的家庭可能因为贫困,无法持续整冬烧煤,但与烧柴混着来,倒也能支撑下去,起码不会出现往年那般时不时就会有人冻死的惨相!

这也让李辰十分欣慰。

毕竟,有人在,能安居乐业,未来才有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