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今天那个老人,你认识吗?”沈霆锋突然问。

林飒想了想早上在树林里遇到的那个老人。

“不认识。”她摇头,“只是随便聊了几句。”

“以后小心点。”沈霆锋提醒,“京州这地方,藏龙卧虎。不是所有人都是善意的。”

“我知道。”林飒点头。

车停在招待所门口。沈霆锋下车,绕到副驾驶为她开门。

“早点休息。”他说,“明天我来接你。”

“好。”林飒点头,然后犹豫了一下,“霆锋…”

“嗯?”

“今天谢谢你。”她说,“谢谢你来接我。”

沈霆锋愣了一下,然后笑了。那笑容在夜色中格外温暖。

“傻瓜。”他轻抚她的脸颊,“我们是夫妻,这些话以后不用说了。”

林飒点点头,转身走向招待所。

沈霆锋站在原地,直到她的身影消失在门口,才上车离开。

回到房间,林飒坐在床边,心情很复杂。

明天的学术报告,将是她在这个世界的第一次真正亮相。她必须小心应对,既要展现实力,又不能暴露太多。

她取出那篇论文的草稿,再次仔细检查。

一切都准备就绪。

明天,让他们见识一下,什么叫真正的学术实力。

......

第二天早上六点多,林飒就被敲门声惊醒。

“飒飒,是我。”沈霆锋的声音从门外传来。

林飒起床开门,发现沈霆锋手里拎着一个保温盒。

“早饭。”他简洁地说,“妈让我给你送来的。”

保温盒里装着热腾腾的小笼包,还有一碗白粥。香气扑鼻,让人食欲大开。

“妈也太用心了。”林飒心里暖暖的。

“她说招待所的早饭不好,怕你吃不惯。”沈霆锋坐在椅子上看着她吃,“慢点,不急。”

“你吃了吗?”林飒问。

“吃过了。”沈霆锋说,“今天的会议九点开始,我八点半来接你。”

“好。”林飒点头。

吃完早饭,沈霆锋才离开。林飒开始准备今天的报告。

她换上昨天王秀兰寄来的那件正红色羊毛衫,配上深蓝色的呢子大衣。照镜子的时候,她发现这身打扮让她看起来很有精神,也很有气场。

八点半,沈霆锋准时到达。

“走吧。”他看了看她的打扮,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很漂亮。”

“谢谢。”林飒脸上微微发热。

车开到会场门口,林飒看到很多熟悉的面孔。昨天在车上见过的那些青年学者,都已经到了。

高明看到她下车,脸色瞬间变得很难看。

“嫂子,加油。”赵建军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对林飒鼓励道,“让他们见识见识咱们的厉害!”

沈霆锋皱了皱眉,但没说什么。

“我进去了。”林飒对沈霆锋说。

“嗯。”沈霆锋点头,“我在外面等你。”

会场是京州大学最大的学术报告厅。能容纳三百人的报告厅里,坐得满满当当。

前排坐着的都是各大院校的教授和院长,中间是青年学者,后排是学生和旁听人员。

林飒的座位在第三排。她刚坐下,周围就传来窃窃私语声。

“就是她,省农大的那个林飒。”

“听说昨天把华清的高明给怼了。”

“这么年轻,能有什么真才实学。”

“等会看她怎么下台。”

林飒充耳不闻,安静地坐着。

主持人是京州大学的副校长,一个头发花白的老教授。

“各位同仁,欢迎参加全国青年植物学研讨会。”他开始致辞,“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国内顶尖的青年学者,分享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

“第一个报告人,来自华清大学的高明同学。”

高明起身走向讲台。他穿着一身笔挺的西装,打着领带,看起来很正式。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他开始演讲,“今天我要分享的是关于多倍体育种的最新进展。”

他讲得很流利,ppt做得也很精美。但在座的专家们,不少人的表情都有些微妙。

特别是当他再次提到那个73%的成功率时,台下传来一阵轻微的骚动。

林飒面无表情地听着。这个人,还敢在这种场合说这种话。

高明讲了半个小时,获得了礼貌性的掌声。

“谢谢高明同学的精彩报告。”主持人说,“下面是提问时间。”

台下安静了一会,然后有人举手。

“请问高明同学,你的实验中,如何解决高浓度秋水仙素的细胞毒性问题?”

这个问题一出,台下瞬间安静了。高明的脸色变得很难看。

“这个…这涉及到我们实验室的核心技术…”他支支吾吾。

“也就是说,你不能公开?”提问者继续追问。

“暂时不能。”高明硬着头皮说。

台下传来一阵嘘声。学术会议上,不能公开的技术,很容易让人怀疑其真实性。

高明匆匆结束了报告,灰溜溜地走下台。

“下面,有请省农业大学的林飒同学。”

林飒起身走向讲台。她没有准备ppt,只是拿着一沓手写的稿纸。

台下的议论声更大了。

“连ppt都没有?这也太业余了。”

“省农大果然不行。”

“看她怎么收场。”

林飒走到讲台前,放下稿纸,环视台下的观众。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她开口了,声音清亮,充满自信,“我今天要分享的,是关于植物适应性进化的研究。”

她的声音字字清晰,传达到会场的每一个角落。

“我们都知道,植物在面临环境压力时,会产生各种适应性变化。但这些变化的机制,学界一直没有定论。”

她开始讲述自己的理论。每一个观点都有详实的数据支撑,每一个论据都引用了最新的国际研究成果。

台下开始有人坐直身体,专注地听着。

“我通过实验发现,植物在特定条件下,会激活一种被我称为'适应性基因'的机制。这种机制可以让植物在短时间内,获得原本不具备的能力。”

她说着,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简单的图表。

“比如,抗病性、抗旱性,甚至是对有毒物质的分解能力。”

台下开始有人交头接耳。这个理论太超前了,几乎颠覆了传统的植物学认知。

“我知道这听起来很不可思议,”林飒继续说,“但我有实验数据证明。”

她开始详细讲述自己的实验过程。每一个步骤都讲得很清楚,每一个数据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台下的专家们开始认真做笔记。

特别是当她提到如何通过特殊的培养基配制,激活植物的适应性基因时,几位植物学界的大佬都坐不住了。

“请问林同学,”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教授举手发问,“你的培养基配方,能否公开?”

这是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所长,植物学界的权威。

“当然可以。”林飒毫不犹豫地回答,然后开始详细介绍配方。

台下一片哗然。一般来说,这种核心技术都是保密的。她竟然毫无保留地公开了。

“那么,这种方法的成功率如何?”另一位专家问。

“在我的实验中,成功率达到95%以上。”林飒平静地说。

台下瞬间炸了。95%!这是什么概念!

“能否请你现场演示一下?”一位专家提出要求。

“当然。”林飒点头,“但需要一些设备和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