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那个老人,你认识吗?”沈霆锋突然问。
林飒想了想早上在树林里遇到的那个老人。
“不认识。”她摇头,“只是随便聊了几句。”
“以后小心点。”沈霆锋提醒,“京州这地方,藏龙卧虎。不是所有人都是善意的。”
“我知道。”林飒点头。
车停在招待所门口。沈霆锋下车,绕到副驾驶为她开门。
“早点休息。”他说,“明天我来接你。”
“好。”林飒点头,然后犹豫了一下,“霆锋…”
“嗯?”
“今天谢谢你。”她说,“谢谢你来接我。”
沈霆锋愣了一下,然后笑了。那笑容在夜色中格外温暖。
“傻瓜。”他轻抚她的脸颊,“我们是夫妻,这些话以后不用说了。”
林飒点点头,转身走向招待所。
沈霆锋站在原地,直到她的身影消失在门口,才上车离开。
回到房间,林飒坐在床边,心情很复杂。
明天的学术报告,将是她在这个世界的第一次真正亮相。她必须小心应对,既要展现实力,又不能暴露太多。
她取出那篇论文的草稿,再次仔细检查。
一切都准备就绪。
明天,让他们见识一下,什么叫真正的学术实力。
......
第二天早上六点多,林飒就被敲门声惊醒。
“飒飒,是我。”沈霆锋的声音从门外传来。
林飒起床开门,发现沈霆锋手里拎着一个保温盒。
“早饭。”他简洁地说,“妈让我给你送来的。”
保温盒里装着热腾腾的小笼包,还有一碗白粥。香气扑鼻,让人食欲大开。
“妈也太用心了。”林飒心里暖暖的。
“她说招待所的早饭不好,怕你吃不惯。”沈霆锋坐在椅子上看着她吃,“慢点,不急。”
“你吃了吗?”林飒问。
“吃过了。”沈霆锋说,“今天的会议九点开始,我八点半来接你。”
“好。”林飒点头。
吃完早饭,沈霆锋才离开。林飒开始准备今天的报告。
她换上昨天王秀兰寄来的那件正红色羊毛衫,配上深蓝色的呢子大衣。照镜子的时候,她发现这身打扮让她看起来很有精神,也很有气场。
八点半,沈霆锋准时到达。
“走吧。”他看了看她的打扮,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很漂亮。”
“谢谢。”林飒脸上微微发热。
车开到会场门口,林飒看到很多熟悉的面孔。昨天在车上见过的那些青年学者,都已经到了。
高明看到她下车,脸色瞬间变得很难看。
“嫂子,加油。”赵建军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对林飒鼓励道,“让他们见识见识咱们的厉害!”
沈霆锋皱了皱眉,但没说什么。
“我进去了。”林飒对沈霆锋说。
“嗯。”沈霆锋点头,“我在外面等你。”
会场是京州大学最大的学术报告厅。能容纳三百人的报告厅里,坐得满满当当。
前排坐着的都是各大院校的教授和院长,中间是青年学者,后排是学生和旁听人员。
林飒的座位在第三排。她刚坐下,周围就传来窃窃私语声。
“就是她,省农大的那个林飒。”
“听说昨天把华清的高明给怼了。”
“这么年轻,能有什么真才实学。”
“等会看她怎么下台。”
林飒充耳不闻,安静地坐着。
主持人是京州大学的副校长,一个头发花白的老教授。
“各位同仁,欢迎参加全国青年植物学研讨会。”他开始致辞,“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国内顶尖的青年学者,分享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
“第一个报告人,来自华清大学的高明同学。”
高明起身走向讲台。他穿着一身笔挺的西装,打着领带,看起来很正式。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他开始演讲,“今天我要分享的是关于多倍体育种的最新进展。”
他讲得很流利,ppt做得也很精美。但在座的专家们,不少人的表情都有些微妙。
特别是当他再次提到那个73%的成功率时,台下传来一阵轻微的骚动。
林飒面无表情地听着。这个人,还敢在这种场合说这种话。
高明讲了半个小时,获得了礼貌性的掌声。
“谢谢高明同学的精彩报告。”主持人说,“下面是提问时间。”
台下安静了一会,然后有人举手。
“请问高明同学,你的实验中,如何解决高浓度秋水仙素的细胞毒性问题?”
这个问题一出,台下瞬间安静了。高明的脸色变得很难看。
“这个…这涉及到我们实验室的核心技术…”他支支吾吾。
“也就是说,你不能公开?”提问者继续追问。
“暂时不能。”高明硬着头皮说。
台下传来一阵嘘声。学术会议上,不能公开的技术,很容易让人怀疑其真实性。
高明匆匆结束了报告,灰溜溜地走下台。
“下面,有请省农业大学的林飒同学。”
林飒起身走向讲台。她没有准备ppt,只是拿着一沓手写的稿纸。
台下的议论声更大了。
“连ppt都没有?这也太业余了。”
“省农大果然不行。”
“看她怎么收场。”
林飒走到讲台前,放下稿纸,环视台下的观众。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她开口了,声音清亮,充满自信,“我今天要分享的,是关于植物适应性进化的研究。”
她的声音字字清晰,传达到会场的每一个角落。
“我们都知道,植物在面临环境压力时,会产生各种适应性变化。但这些变化的机制,学界一直没有定论。”
她开始讲述自己的理论。每一个观点都有详实的数据支撑,每一个论据都引用了最新的国际研究成果。
台下开始有人坐直身体,专注地听着。
“我通过实验发现,植物在特定条件下,会激活一种被我称为'适应性基因'的机制。这种机制可以让植物在短时间内,获得原本不具备的能力。”
她说着,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简单的图表。
“比如,抗病性、抗旱性,甚至是对有毒物质的分解能力。”
台下开始有人交头接耳。这个理论太超前了,几乎颠覆了传统的植物学认知。
“我知道这听起来很不可思议,”林飒继续说,“但我有实验数据证明。”
她开始详细讲述自己的实验过程。每一个步骤都讲得很清楚,每一个数据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台下的专家们开始认真做笔记。
特别是当她提到如何通过特殊的培养基配制,激活植物的适应性基因时,几位植物学界的大佬都坐不住了。
“请问林同学,”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教授举手发问,“你的培养基配方,能否公开?”
这是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所长,植物学界的权威。
“当然可以。”林飒毫不犹豫地回答,然后开始详细介绍配方。
台下一片哗然。一般来说,这种核心技术都是保密的。她竟然毫无保留地公开了。
“那么,这种方法的成功率如何?”另一位专家问。
“在我的实验中,成功率达到95%以上。”林飒平静地说。
台下瞬间炸了。95%!这是什么概念!
“能否请你现场演示一下?”一位专家提出要求。
“当然。”林飒点头,“但需要一些设备和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