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天,天还没大亮,整个向阳大队就彻底醒了。

鸡鸣狗叫声,混杂着各家各户开门的吱呀声,此起彼伏。

空气里弥漫着一股紧张又兴奋的味道。

周逸尘睁开眼,身边传来江小满均匀的呼吸声。

他侧过头,就着窗户透进来的微光,看着她恬静的睡颜,嘴角不自觉地翘了翘。

昨晚,两个人兴奋得聊到半夜才睡。

“逸尘,醒啦?”

江小满嘟囔了一声,揉了揉眼睛,也醒了。

“嗯,醒了。”

“今天分粮!”

她一下子就坐了起来,眼睛亮晶晶的,哪还有半点睡意。

“不着急,还早呢。”

周逸尘笑着把她按回被窝里,“再睡会儿,我去跟师父练拳。”

江小满听话地缩了回去,只露出一双眼睛看着他。

“那你早点回来,我把早饭做好了等你。”

“好。”

……

等周逸尘练完拳,顶着一身寒气回到家时,屋里已经飘出了浓浓的玉米糊糊的香甜味。

“逸尘,回来啦,快去洗手吃饭!”

两人围着炕桌,呼噜呼噜地喝着热乎的玉米糊糊,就着咸菜,吃得格外香。

饭后,江小满麻利地收拾了碗筷。

周逸尘则从屋里里拖出两条半新不旧的大麻袋,还有一个结实的背篓。

这就是今天最重要的家伙事儿。

“咱们走吧!”

江小满穿上厚棉袄,戴上周逸尘给她买的毛线手套,一张娃娃脸因为兴奋,红扑扑的,像个大苹果。

两人推开院门,外面已经热闹非凡。

村里的大人小孩,都朝着大队部的方向走去。

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手里都拎着家伙事儿,麻袋、背篓、箩筐,五花八门。

见面打招呼的话,也从“吃了吗”,变成了“去分粮啊”。

大队部场院上,早已是人山人海。

黑压压的一片,全是人头。

场院中央,用绳子围出了一大片空地。

空地里,堆着一座座小山似的粮堆。

金黄的玉米,暗红的高粱,还有灰扑扑的地瓜干。

最惹眼的,还是旁边那一小堆,颜色白净的小麦。

虽然量不大,但所有人的眼神,都忍不住往那儿瞟。

那可是细粮,是白面馒头,是过年的饺子。

场院正北边,摆着一张长条桌。

大队长高建军,会计李大山,还有各个生产队的队长,都板着脸坐在那儿。

桌子上,放着一杆大秤,还有几本厚厚的账本。

那账本,记着全大队每家每户一年的工分,是所有人的命根子。

高建军清了清嗓子,拿起桌上的铁皮喇叭,凑到嘴边。

“咳咳!”

“社员同志们,都静一静!”

场院里嘈杂的声音,瞬间小了下去。

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投向了他。

“辛苦一年了,今儿个,就是看成果的时候!”

高建军的声音通过喇叭,传遍了整个场院。

“今年的收成,不错!托政策的福,也托大家的福!”

“特别是,咱们大队今年办了件大事!”

他顿了顿,目光在人群里扫了一圈。

“一百九十七口压水井!让咱们吃水不再难!以后开春种地,也方便!”

“这事儿,咱们得感谢周逸尘,周医生!”

“哗——”

人群一下子就炸开了锅。

无数道目光,复杂的,感激的,羡慕的,嫉妒的,全都落在了周逸尘身上。

周逸尘面色平静,只是对着高建军的方向,微微点了点头。

江小满却激动地抓紧了他的胳膊,小脸涨得通红,比自己受了表扬还高兴。

“为了表彰周医生的突出贡献,大队部研究决定,奖励周医生,一千个工分!”

高建军的声音掷地有声。

一千个工分!

人群里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一个壮劳力,累死累活干一年,也就挣个三四百工分。

这一千工分,顶得上三个人干一年了!

“凭啥啊?”

人群里,一个不和谐的声音突然响了起来。

是二队的刘建国。

他一脸不忿地挤出人群,脖子梗得老长。

“俺们在地里刨食一年,风吹日晒的,还不如他动动嘴皮子,走几步路?”

这话,说出了不少人的心声。

场面一时间有些安静,气氛变得有些微妙。

高建军的脸,一下子就沉了下来。

他还没开口,五队队长王振山就先站了出来,指着刘建国就骂。

“刘建国,你放你娘的屁!”

“动嘴皮子?周医生那叫技术!你有那技术吗?”

“你们知青点的打井位置,是不是周医生给点的?以前你挑一担水要走二里地,现在在家门口就把水压上来了,你个鳖孙倒是给忘了?”

王振山嗓门大,一番话骂得刘建国脸上一阵红一阵白。

高建军接过话头,眼神凌厉地扫过刘建国。

“忘了?我看你是良心被狗吃了!”

“不光是打井!前段时间王二叔房子塌了,半截身子都埋进去了,是谁顶着风雪把他刨出来,是谁给他做的手术,把他从阎王爷手里抢回来的?”

“是你刘建国吗?”

高建军的声音不大,但每个字都像锤子一样,砸在众人心口。

“你要是有周医生那本事,别说一千工分,两千工分大队都给你!”

“你要是没那本事,就给老子把嘴闭上!”

刘建国被怼得哑口无言,在周围人鄙夷的目光中,灰溜溜地缩回了人群。

一场小风波,就这么被高建军强硬地压了下去。

“行了!闲话少说!”

“李会计,开始念账!一队先来!”

李大山应了一声,翻开账本,开始大声唱名。

“一队,孙满仓家,七千八百二十工分!”

“下一个,赵铁柱家,五千四百一十工分!”

分粮正式开始。

场院里,再次恢复了那种既紧张又兴奋的气氛。

被叫到名字的人,兴高采烈地领着家人上前,会计李大山拿着算盘噼里啪啦一算,报出能分的粮食斤数。

“要多少玉米,多少高粱,多少地瓜干,自己说!”

大部分人家,都是优先要地瓜干和高粱米,这两种最压饿,能换的斤数也最多。

玉米都舍不得多要,至于白面,更是想都不敢想。

一个上午过去,一队到四队都分完了。

终于,轮到了五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