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阳光透过书房的落地窗,在堆满手稿的书桌上投下暖金色的光斑。沈星晚指尖划过一页泛黄的创业日志,纸页上“1993年3月,卖出第一枚发夹,收入2元”的字迹已经有些模糊,却依旧能看出当年落笔时的郑重。她穿着件米白色的羊毛开衫,是用自家研发的可降解羊毛混纺面料制成,领口别着枚银质的钢笔造型胸针——胸针笔帽处刻着“以笔为证”,笔杆缠绕着细小的丝线纹样,是王师傅特意用微缩苏绣工艺制作的,冰凉的金属贴着肌肤,却压不住心里翻涌的回忆。
“沈总,这是传记作家李老师整理的第一稿,您先看看。”秘书小陈轻轻敲门,她穿着件浅灰色的衬衫,是集团旗下的基础款,手里的文件夹边缘被捏得发皱,语气里带着难掩的期待,“李老师说,这里面详细记录了您和Inditex集团的商业博弈,还有当年和供应商的纠纷,读者肯定喜欢看这种‘商战’情节。”
沈星晚接过文件夹,翻开第一页就皱起了眉。开篇赫然写着“1998年,沈星晚巧用计谋,从竞争对手手中抢走百万订单”,后面还详细描写了她如何“故意压低报价”“散布对手负面消息”,字里行间满是功利与算计。她越看心越沉,手指捏着纸页的边缘,几乎要将纸张揉破。
“这根本不是我的故事!”沈星晚猛地合上文件夹,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愤怒,“当年我确实和那家供应商合作过,但从来没耍过什么‘计谋’!是他们的面料质量不达标,我才终止合作,怎么到这里就成了我‘故意打压对手’?还有和Inditex的博弈,我们是为了保护专利,不是为了‘商业复仇’,这些内容要是发表出去,会教坏多少年轻人?”
小陈被她的反应吓了一跳,连忙解释:“沈总,李老师说现在的读者就喜欢看这种有冲突、有反转的情节,太‘平淡’的故事没人看。他还说,很多企业家的传记都是这么写的,能增加书的销量。”
“销量重要还是初心重要?”沈星晚站起身,走到书架前,指着上面一排排的荣誉证书——从“地球卫士奖”到“改革开放先锋”,每一个奖项背后都是她对工艺的坚守、对责任的担当,“我写回忆录,不是为了卖书,是想告诉年轻人,创业不是靠耍心机、玩手段,是靠一针一线的坚持,是靠诚信和良心。要是把这些商业倾轧写进去,不是在教他们怎么成功,是在教他们怎么走歪路!”
这时,传记作家李老师推门进来。他穿着件黑色的西装,领带打得一丝不苟,手里拿着个笔记本,脸上带着几分不以为然:“沈总,我理解您想传递正能量,但文学创作需要戏剧冲突。您想想,要是只写‘每天踩缝纫机、和工人一起吃咸菜’,读者会觉得枯燥无味,您的故事也传不出去,这不是白费功夫吗?”
“枯燥?”沈星晚拿起桌上的创业日志,翻到某一页,声音带着哽咽,“你看这里,1995年冬天,我们的棉袄卖不出去,仓库里堆了上千件,我和陆战锋推着板车,走了十几个村子去推销,手冻得连车把都握不住,最后是村民们可怜我们,才买了几件。还有2003年,为了研发可降解面料,我们抵押了房子,团队在实验室熬了三个通宵,失败了二十多次,有人哭着说‘不干了’,可第二天还是准时来上班。这些故事虽然没有‘商战’刺激,却是我创业路上最珍贵的回忆,也是最该告诉年轻人的道理——成功没有捷径,坚持才是唯一的办法。”
李老师愣住了,他看着沈星晚眼里的泪光,又看了看日志上密密麻麻的记录,突然有些羞愧地低下头:“沈总,对不起,是我太功利了。我以为读者喜欢看刺激的情节,却忘了创业最本真的东西是什么。”
“不是你的错,是现在的很多人都忘了。”沈星晚的语气缓和下来,她走到李老师身边,将日志递给他,“你看看这些,里面没有尔虞我诈,只有一群普通人想把日子过好的初心。我希望我的回忆录,能让年轻人看到这些——看到我们怎么从摆摊卖发夹开始,怎么靠诚信赢得客户,怎么靠坚持度过难关,而不是教他们怎么耍手段、玩计谋。”
一直站在书房门口的陆战锋这时走了进来。他穿着件深灰色的休闲夹克,是沈星晚去年为他设计的,袖口绣着细小的“暖福”logo,手里拿着杯温热的红糖姜茶,走到沈星晚身边,粗糙的手掌轻轻覆在她冰凉的手背上:“别生气了,李老师也是好意。咱们慢慢改,把那些商业倾轧的内容删掉,多写些和老伙计们一起奋斗的故事,比如张叔怎么帮咱们凑钱,王师傅怎么教咱们苏绣,这样的故事才温暖,也才真实。”
沈星晚靠在他怀里,闻着他身上熟悉的皂角香,心里的火气渐渐消散。她想起当年创业时,陆战锋总是这样,在她情绪激动的时候,用最温柔的方式让她平静下来。有次她因为供应商违约而崩溃大哭,他没说什么大道理,只是默默帮她整理好订单,陪她一起去寻找新的供应商,用行动告诉她“有我在,别怕”。
“我知道。”沈星晚接过红糖姜茶,温热的液体顺着喉咙滑下,暖了胃也暖了心,“我就是怕这些不实的内容会误导年轻人,让他们以为创业可以走捷径,可以不择手段。当年我要是走了歪路,就没有今天的红星厂,也没有这么多信任我的老伙计了。”
接下来的半个月,沈星晚和李老师、陆战锋一起,逐字逐句地修改回忆录。他们删掉了60%的“商战”内容,补充了很多温暖的细节——有她第一次教女工们苏绣时的手忙脚乱,有陆战锋冒雨给客户送棉袄的狼狈,还有王师傅偷偷给她塞手工鞋垫的感动。李老师感慨地说:“沈总,这些故事比商战情节动人多了,读的时候我好几次都想流泪,这才是真正的创业,有苦有甜,有笑有泪。”
修改到“2008年汶川地震捐款”那部分时,沈星晚特意找到了当年的捐款记录和志愿者名单。她指着名单上的名字,对李老师说:“你看,当年我们不仅捐了200万的面料,还有很多员工主动报名去灾区做志愿者,张叔当时都快六十了,还跟着车队送物资,回来瘦了十多斤。这些都要写进去,让大家知道,红星厂的成功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所有红星人一起努力的结果。”
陆战锋也补充道:“还有当年建扶贫分厂的时候,咱们在贫困县招了很多绣娘,教她们手艺,让她们能在家门口赚钱。有个叫小花的绣娘,现在都成了分公司的技术骨干,还带了十几个徒弟。这些故事也该写进去,让年轻人知道,创业不仅是为了赚钱,更是为了帮助更多人。”
回忆录最终定稿那天,沈星晚将书命名为《从发夹到首富》,封面用的是她当年摆摊的黑白照片——照片里的她穿着件打补丁的衬衫,蹲在简陋的摊位后,手里举着几枚塑料发夹,笑容里满是青涩却又带着坚定。封底印着一行字:“所谓成功,不过是初心不改,坚持到底。”
书出版后,迅速成为大学生创业必读书,很多读者在网上留言:“看了沈总的故事,我才知道创业不是靠运气,是靠坚持和诚信。”“原来首富也和我们一样,经历过那么多困难,我以后再也不会因为一点挫折就放弃了。”有次沈星晚去母校演讲,一个学生拿着书来找她签名,激动地说:“沈阿姨,您的书改变了我。我之前想放弃创业,看了您的故事后,我决定再试一次,像您一样,靠自己的双手闯出一片天。”
沈星晚看着学生眼里的光芒,心里满是欣慰。她抬头看向身边的陆战锋,两人相视一笑,眼里满是默契。陆战锋轻轻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透过薄薄的衣料传过来,带着熟悉的安心感:“你看,咱们做到了。这本书没有教年轻人怎么耍手段,却教会了他们最珍贵的东西——坚持和初心。”
沈星晚靠在他怀里,看着窗外渐渐落下的夕阳,心里满是踏实的幸福。她知道,撰写创业回忆录不是终点,是她传递创业精神的新起点。未来,她会继续用自己的故事,鼓励更多年轻人勇敢追梦,告诉他们:只要初心不改,坚持到底,就算从一枚小小的发夹开始,也能走出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而身边的陆战锋,会永远陪着她,见证每一个这样温暖的时刻,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