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开局被撵之傻柱觉醒 > 第136章 科技代表不了手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食鲜道”的补贴战与北方势力推动的严苛标准,如同两把烧红的铁钳,从市场与政策两个方向,同时夹击着“何记”。何晓领导的新团队,在经历了初期的措手不及后,迅速调整策略,以“价值战”应对“价格战”,以“透明化”和“深度服务”构筑护城河,暂时稳住了线上基本盘。但所有人都清楚,这仅仅是防御战的开始,远未到高枕无忧的时刻。真正的考验,在于如何在这种高压环境下,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实现自身的淬炼与升华。

何雨柱虽然退居二线,但他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过这场战役的核心。他比任何人都明白,危机,既是危险,也是机遇。对手的疯狂进攻,恰恰暴露了他们的弱点,也为“何记”指明了必须强化的方向。他决定不再仅仅充当定海神针,而是要亲自点燃一场从内而外的“淬火”工程,将“何记”的筋骨锤炼得更加坚韧。

他的第一把火,烧向了“何记”安身立命的根本——极致的产品力。

一天深夜,何雨柱没有通知任何人,独自一人来到了“何记”中央厨房研发中心。灯火通明的实验室内,墩子师傅正带着几名年轻的技术员,对着一锅刚刚熬制好的高汤,反复调试着仪器,记录着数据。看到何雨柱突然出现,众人都吃了一惊。

“柱子,你怎么来了?”墩子师傅放下手中的量杯。

“睡不着,来看看咱们的命根子。”何雨柱走到灶台前,拿起汤勺,舀了一点汤,仔细品尝,眉头微蹙,“火候还差一点,鲜味出来了,但厚度不够,回味短了半秒。”

墩子师傅叹了口气:“用的是最新采购的顶级金华火腿和瑶柱,严格按照标准化流程,但总觉得……少了点锅气,少了点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魂儿。”

何雨柱放下汤勺,目光扫过实验室里冰冷的设备和屏幕上跳动的数据,缓缓说道:“老哥哥,咱们是不是太依赖这些机器和数据了?忘了做饭最根本的东西了?”

他走到一旁的操作台,拿起一把普通的厨刀,掂了掂:“机器能保证稳定,数据能控制变量,但做菜的魂,是手上的感觉,是鼻子闻到的香气,是舌头尝到的分寸。这些东西,机器测不出来。”

他转向那些年轻的研发人员,语气严肃:“我知道你们追求科学,追求精准,这没错!但咱们做的是吃进嘴里的东西,不是实验室的样品!‘食鲜道’可以靠添加剂和调味包做出刺激的味道,我们可以吗?绝对不能!我们的优势,就是这口熬了几十年、带着人情味的老汤!如果连这个优势都丢了,我们跟那些流水线上的工业品还有什么区别?”

当晚,何雨柱没有离开研发中心。他挽起袖子,和墩子师傅一起,重新回到最原始的方法:凭经验选料,凭手感刀工,凭嗅觉掌控火候。他们不用任何精密仪器,只用一口传统的砂锅,一锅一锅地试,一遍一遍地尝,寻找那种记忆中最醇厚、最绵长的“锅气”和“魂儿”。直到天边泛起鱼肚白,一锅色泽金黄、香气扑鼻、入口鲜甜、回味无穷的高汤终于熬成。所有在场的年轻技术员,品尝后都露出了震撼和敬佩的神情——这是数据永远无法模拟出的味道层次和情感温度。

“看到了吗?”何雨柱擦擦额头的汗,对年轻人们说,“科技是工具,是让好手艺更稳定、传播更广的工具,但不能代替手艺本身!我们的‘淬火’,首先就要淬炼这颗不忘本的匠心!从明天起,研发中心所有人员,轮班到各门店后厨,跟着老师傅切配、掌勺,把手弄脏,把感觉找回来!”

何雨柱的第二把火,烧向了“何记”面对新挑战的软肋——组织的敏捷性与协同力。

他发现,尽管何晓的年轻团队充满活力,但在应对“食鲜道”这种闪电战时,传统的层级汇报和部门壁垒,依然影响了决策和执行的效率。而老臣们对新技术、新渠道的理解和接纳程度,也制约了整体战斗力的发挥。

他召集了何晓和所有核心高管,开了一次“拆墙会议”。

“从现在起,打破部门墙!”何雨柱斩钉截铁,“成立‘敏捷作战室’,由何晓任总指挥,市场、研发、供应链、电商、门店运营的核心负责人全部入驻,信息共享,决策共商,任务协同!应对‘食鲜道’的促销,市场部提出方案,供应链必须在两小时内评估产能和成本,电商团队一小时内完成页面调整,门店同步做好话术准备!我们要比对手更快、更准、更狠!”

同时,他推行“老带新,新助老”的结对子计划。要求每位年轻骨干,必须与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或老管理者结成对子,学习传统经验和行业洞察;而老臣们也必须主动向年轻人学习数字化工具和新营销理念。定期举行“新老对话”沙龙,碰撞思想,融合智慧。

何雨柱的第三把火,也是最关键的一把火,烧向了“何记”的未来战略——开辟第二战场,化解标准风险。

他敏锐地意识到,北方势力推动的极端严苛的行业标准,短期内难以正面抗衡,但可以迂回破解。他授意何晓,加速推进“何记”另一个战略性项目——“何记·家宴工坊”。

“家宴工坊”的定位极其巧妙:它不完全属于预制菜范畴,而是介于高端定制餐饮和家庭厨房服务之间。主打“大师到家,私宴定制”和“半成品家宴套餐配送”模式。客户可以通过App预约“何记”星级厨师上门服务,或者订购由中央厨房预处理好的、搭配了独家秘制酱料和详细烹饪指南的顶级食材套餐,在家轻松还原“何记”经典宴席菜。这种模式,既满足了消费者对高品质、个性化餐饮的需求,又巧妙地规避了“预制菜”标签可能带来的负面联想和标准限制,因为其核心价值在于“服务”和“体验”,而不仅仅是“产品”。

何雨柱亲自为“家宴工坊”制定了“三不原则”:不添加任何不必要的防腐剂和人工调味剂;不追求无限度的保质期;不搞过度包装。一切回归食材本味和烹饪本质。这一定位,与“食鲜道”等品牌形成了鲜明对比,精准切中了高端消费者对健康、品质和仪式感的追求。

“淬火”工程的效果,在高压下迅速显现。

研发中心经过“回炉重造”后,推出的新一代“何记味典”核心产品,味道获得了老客人的一致好评,复购率大幅提升。“敏捷作战室”的成立,使得“何记”应对市场变化的速度提升了数倍,一次针对“食鲜道”促销的快速反击活动,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效果。而“家宴工坊”的试点推出,更是大获成功,订单供不应求,成为了新的增长亮点和品牌高地。

更重要的是,在何雨柱的强力推动下,“何记”内部的新老融合加速,组织凝聚力空前增强。大家意识到,面对外部的狂风暴雨,唯有团结一致,苦练内功,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然而,就在“何记”上下同心、积极淬炼之时,对手的攻势也变得更加狡猾和凶狠。

“食鲜道”见价格战效果不及预期,转而发动了舆论战。他们雇佣网络水军,在社交媒体上大量散布关于“何记”产品“价格虚高”、“用料并非宣传的那么顶级”、“老字号倚老卖老”等不实信息,并精心剪辑了一些所谓的“消费者投诉”视频进行传播,试图从道德层面打击“何记”的品牌信誉。

几乎同时,张律师收到业内通报,那份备受争议的《预制菜行业标准》征求意见期即将结束,进入最后审议阶段。有消息称,支持极端严苛标准的意见仍占上风,一旦通过,“何记味典”的多数产品线将面临巨大的合规成本,甚至可能被迫退出市场。

内淬筋骨,外御强敌。“何记”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熔炉之中,经受着前所未有的高温与高压。何雨柱站在太平山顶,望着脚下这片他奋斗了半生的土地,眼中没有畏惧,只有钢铁般的意志。他知道,淬火的过程必然痛苦,但唯有经历这般锤炼,才能锻造出真正无坚不摧的利器。

真正的决战,尚未到来。但“何记”的刀刃,已在烈焰中,渐渐显现出凛冽的寒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