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杨凌传之逆袭家主 > 第189章 火器一鸣,震动京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89章 火器一鸣,震动京城

杨昭的命令下达得迅速,侯府上下随即开始运转。

李沐风领命后,并未耽搁片刻。翌日清晨,宁远卫的校场上,便弥漫开一股不同寻常的气氛。他按照杨昭所授的“协同作战”之法,将宁远卫的将士们重新编组。不再是往日的散漫队列,取而代之的是严谨的阵型演练。新加入的体能训练,更是让这些久经沙场的汉子们叫苦不迭。俯卧撑、蛙跳、长跑,这些闻所未闻的训练方式,让他们的肌肉酸痛,汗水浸透衣衫。但李沐风亲身示范,言传身教,将士们虽累,却也隐约感到这其中蕴藏的力量。

“侯爷说,这叫淬炼筋骨,磨砺意志!将来上了战场,便是多活一条命!”李沐风嘶哑着嗓子吼道,亲自带着将士们冲刺。

与此同时,苏墨也加班加点,笔下不停。一封封以兵部左侍郎名义发出的公文,盖着杨昭的官印,被快马送往工部、兵器监以及京城周边各卫所。公文内容简洁明了,措辞却透着一股不容置喙的强硬。工部与兵器监被要求三日内按照宁远侯提供的图纸,试制新式火器;各卫所则被勒令在十日内,派遣精锐校尉入京,接受新式练兵法的培训。

工部尚书接到公文时,脸色铁青。他看着图纸上那些从未见过的结构和配方,只觉得荒谬。兵器监的匠作们更是面面相觑,他们世代传承的技艺,从未见过如此奇特的火药配比。

“三日?这宁远侯是疯了吗?如此精密的火器,便是十年也未必能研制成功!”兵器监的监正胡子翘起,满腹怨言。

然而,公文上白纸黑字,又有皇帝的口谕压着,他们纵有万般不愿,也只能硬着头皮开始尝试。杨昭没有给他们拖延的机会。他亲身前往工部和兵器监,没有摆侯爷的架子,反而穿上简朴的衣衫,亲自指导匠作们。他指点火药配比的精细之处,纠正铸造炮管的细微偏差,甚至亲自挽起袖子,拿起工具,示范一些关键的环节。

他不是用言语命令,而是用实际行动和超越时代的知识,让那些老匠作们从最初的不屑,到后来的惊疑,再到逐渐的信服。

“原来火药还能这般配制?难怪老夫数十载都未曾突破!”一位白发苍苍的火药师捏着改良后的配方,嘴里喃喃自语。

在另一边,柳如烟也展开了行动。她动用了杨氏商行在京城的所有人脉和资金,秘密接触那些铁匠铺和火药作坊。杨氏开出的价格,比市价高出一成,这让那些作坊主们喜出望外。虽然对杨氏如此大规模的收购感到疑惑,但在白花花的银子面前,他们选择了合作。大批的铁矿石、硫磺、硝石等原材料,源源不断地运往京城,堆满了杨氏在城郊的几处隐秘仓库。杨氏的商队也开始调整路线,随时准备将这些物资运往边关。

京城内外,暗流涌动。杨昭的一系列动作,犹如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层层涟漪。那些原本看他笑话的官员和豪门,渐渐感受到一股压迫。他们开始派人打探,想知道这个年轻人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三日期限转瞬即逝。

这日清晨,京郊的一处军械试验场,气氛异常凝重。皇帝在内侍的陪同下,亲自驾临。兵部尚书、魏国公,以及几位平日里对杨昭颇有微词的官员,也悉数到场。他们都想亲眼看看,杨昭究竟能拿出什么“奇迹”。

杨昭穿着一身劲装,站在试验场中央,身旁是李沐风。他面前摆放着两支火铳。一支是制式火铳,另一支则是按照他图纸改良后的新型火铳。

“陛下,诸位大人。”杨昭声音洪亮,回荡在空旷的试验场上,“今日,臣便向各位展示,我大乾兵器革新之初步成果。”

他先拿起那支制式火铳,让一名熟练的火器兵上前演示。火器兵装填、瞄准、发射,动作熟练。火铳发出沉闷的轰鸣,弹丸飞出二十余丈,勉强击中了一块靶子。火药燃烧后的黑烟弥漫开来,刺鼻的味道令人皱眉。

“此乃我大乾现有制式火铳,威力尚可,但射程有限,精度不高,且装填缓慢。”杨昭介绍道。

接着,他拿起那支改良后的新型火铳。这支火铳在外观上与制式火铳并无太大区别,但枪管更显修长,通体乌黑发亮。杨昭亲自装填火药和弹丸,动作流畅而迅速。

“这支火铳,经过臣改良火药配方,并优化了枪管结构。”杨昭举起火铳,瞄准了百丈之外的一处靶子。这个距离,对于现有火铳而言,几乎是无法企及的。

围观的官员们交头接耳,脸上写满了不信。兵部尚书甚至发出一声冷哼。

“砰!”

一声清脆而响亮的枪声划破长空,与之前的轰鸣截然不同。弹丸以一种肉眼可见的速度,笔直地射向百丈外的靶子。只听“噗”的一声,靶子中央赫然多了一个洞!

全场寂静。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难以置信地盯着那个百丈外的靶子。

“再试!”皇帝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

杨昭没有多言,再次装填,瞄准。

“砰!”

又是一声清脆的枪响,弹丸再次准确命中靶心!

“这……这怎么可能?!”兵部尚书失声喊道,他揉了揉眼睛,以为自己看错了。

魏国公的脸色也变了,他原以为杨昭是哗众取宠,却没想到他真的拿出了如此惊人的成果。

杨昭放下火铳,面向皇帝,躬身一礼:“陛下,此乃臣所改良之火铳。射程可达百丈,精度大增,且不易炸膛。若能批量生产,装备我大乾将士,边关之敌,何足惧哉?”

皇帝快步上前,拿起那支新型火铳,仔细端详。他用手指触摸枪管,感受到火药燃烧后的余温,又走到百丈外的靶子前,亲眼看到那两个清晰的弹孔。他心中的震撼无以复加。

“好!好!好!”皇帝连说了三个“好”字,声音中充满难以掩饰的激动,“杨昭,你果然没有让朕失望!”

他转过身,威严的目光扫过兵部尚书和魏国公等人。兵部尚书的头垂得更低了,魏国公也一言不发。

“兵部尚书,兵器监监正,你等立即着手,按照宁远侯所授之法,全力生产此火铳!务必在最短时间内,将此利器装备我大乾军队!”皇帝的声音变得高亢起来,带着决断与兴奋。

“臣……臣等遵旨!”兵部尚书和监正颤声应道,他们此刻已是心服口服。

“李沐风!”皇帝又点名。

“末将在!”李沐风激动得满脸通红。

“宁远卫,朕准你全员换装此新式火铳,并亲自监督操练!三月之后,朕要看到一支脱胎换骨的精锐之师!”

“末将誓死不负陛下厚望!”李沐风抱拳,声音洪亮。

这一日,新型火铳的惊艳亮相,彻底震动了京城。消息像插上了翅膀,迅速传遍大街小巷。那些原本嘲笑杨昭狂妄的人,此刻无不惊骇。清流言官们更是大加赞颂,称杨昭为“国之柱石”。

而杨昭,在得到皇帝的全力支持后,没有丝毫懈怠。他知道,这只是第一步。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

他站在试验场上,遥望京城方向,那座巍峨的皇城,如今正因他而沸腾。但他更清楚,在沸腾之下,还有暗流涌动。那些被触及利益的旧势力,绝不会轻易善罢甘休。

“李沐风,明日起,将新式练兵法,推广到宁远卫所有将士。苏墨,拟一份详细的推广计划,我要让全大乾的将士,都感受到这场变革!”杨昭的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辩的魄力,他知道,一场真正的风暴,才刚刚开始席卷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