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军想要在楚军全线渡河前击溃项梁,而项梁则是想要在赵军大部队来到前击溃沈。
双方的战略目的是一致的,并且此时双方手上各有两万大军,这可以说是战争爆发以来,楚赵之间最公平的一战。
两军短兵相接,随即就是一场惨烈的厮杀。
赵军全力以赴,楚军同样不甘示弱,这一战没有什么战术,两军拼的只有一口血气。
项梁为鼓舞士气,亲自带兵冲杀,沈鸽亦然,两军士兵皆大受鼓舞,与敌军浴血搏杀。
楚军大部队距离战场更近,弓箭手已经在北岸列阵,准备援助项梁,然而此时两军缠斗在一起,弓箭手怕误伤自己人,一时不敢放箭。
范增命令步兵加速度渡河驰援战场,楚军士兵只要一过河,就立即投入战场,战场上的楚国士兵越来越多,赵国士兵逐渐陷入被动。
沈鸽此刻也没有别的办法,唯有咬牙坚持等待杨端和的支援。
半个时辰以后,杨端和终于赶到战场。
杨端和采取了与楚军相同的战术,命部队无视队列,加速前进,在赶到战场以后,立刻加入战斗。
赵军尽管距离战场更远,但赵军不必像楚军那样渡河,速度反而更快。
随着一个又一个的赵军加入战场,天平又渐渐变得均衡,最后慢慢向赵军这边倾斜。
范增非常着急,知道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但他眼下又无计可施。
又一个时辰过去,时间已经来到酉时。
赵军越来越多,项梁实在支持不住了。
范增立刻命斥候传信让项梁赶快脱离战场。
项梁也知道自己必须撤走,不然必定被赵军吃掉。
“全军有令速速撤退!”项梁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楚军,赵军混战在一起,撤退的命令根本无法精准传达到每一个士兵。
在接到撤退令后,仅有少数士兵跟随项梁撤出战场,其余大部都被赵军包围。
当项梁逃回氵水南岸时,亲眼看到北岸的楚军被赵军聚歼,项梁心痛如绞几乎吐血。
北岸的战斗持续到了黄昏,楚军大被赵军歼灭,只有少数投降。
战斗结束以后,赵军在北岸边欢呼胜利。
眼看几万人被赵军歼灭,楚军士气大跌,所有人都是耷拉着脑袋,活像斗败的公鸡。
项梁看着耀武扬威的赵军目眦欲裂,道:“弓箭手!给我放箭放箭!”
范增拦住项梁道:“将军,我们不能在这和赵军耗着了,得赶紧离开。”
项梁悲道:“如今前后皆有强兵,我军深入何在?”
此时,如果俯瞰地图就可以看到,楚军被赵军堵在睢水以及氵水中间一块方圆不足三十里的狭长地带。
楚军进退维谷。
范增打开地图看了一会,道:“我军只有两条路,一条路是东进铚邑(安徽濉溪县),只要打下铚邑我们就可以从铚邑回到楚国,第二条路则是西进攻取襄陵,但是我军即便南下襄陵,也不过是困守孤城,回不了国,日子久了一样死路一条。”
项梁没有犹豫说:“那我们就往东去打铚邑。”
范增听后一脸苦涩的说:“恐怕不行。”
项梁道:“为什么?”
范增说道:“咱们没有粮食了。”
项梁沉默了,如果没有粮食楚军根本不可能走几百里路去攻打铚邑,恐怕在路上军队就要哗变。
这年代的军队可不是靠信仰发电,如果吃不饱饭,丘八是真不给你卖命。
你说就不能坚持坚持?
坚持个得儿!
大军断粮士兵不把主将吃了就算好,还指望他们卖命?
项梁沉思了片刻以后说:“我们去襄陵。”
去襄陵就意味着楚军彻底失去了生路,襄陵距离大梁不远,已经算是赵国腹地,楚军到了那里是绝无生路可言。
不过眼下楚军已经没有多余的粮食,去襄陵是项梁唯一的选择。
项梁说道:“派几个人到寿春传信,让项伯他们派军来救援我们,只要我们在襄陵守住,说不定援兵就能来。”
范增听后欲言又止,但还是拱手应唯。
他下去了以后,项梁对左右说:“范增刚才的话没有说出口,但是我明白,寿春那边,大概不会派援兵来救我们了。”
说到儿项梁不禁潸然泪下。
他已经预感到了自己日后的悲惨命运。
项燕身死,寿春一旦知道消息必定一片大乱,又有谁还能顾得上他们?
项梁身后的一个将军说:“将军,要不我们降了吧?”
项梁摇摇头,目光坚定:“只有死战的楚人,没有投降的楚人,本将要去襄陵和赵军做最后一搏!”
楚军立刻改道,西进襄陵。
杨端和听闻楚军向西,不禁冷笑:“楚军往西就是自取灭亡,这一次楚军彻底完了!”
说罢,杨端和下令:“全军抓紧时间打扫战场,我们去追项梁!”
战果很快被统计出来,氵水北岸楚军共损失兵马超过四万。
项梁手上一共还有十五万大军,减去这四万,也就是说他手上最多还有十一万军队。
杨端和一面命大军休整,一面上书田秀报捷。
下邳。
田秀听闻前线传来的捷报,大喜。
此次项燕身死,楚军损失接近二十万,项梁虽然还没有全军覆没,但也坚持不了多长时间了。
放下前线传回的捷报,田秀询问李斯,道:“大将军他们可有消息传来?”
李斯道:“大将军他们已经出其不意的渡过淮河,直奔钟离而去。”
钟离是寿春东面的门户,只要钟离一克,寿春就暴露在赵军眼前了。
田秀本来只是想消灭项燕,但如今田秀决定改变计划,对楚国发起全面进攻,即便不能一战亡楚,也要重创楚国。
“李斯,寡人想对楚国发动全面进攻。你的意思呢?”
尽管已经打定主意要对楚国全面进攻,但田秀还是决定象征性的问一问李斯的意见。
李斯说道:“项燕身死项梁被围,寿春那边得到消息肯定会大乱,如今楚王年幼,朝中又没有大臣能辅佐楚王,这的确是一个灭掉楚国的绝好机会。”
田秀点头,说道:“传命尉缭,让他联合景楚自上蔡出兵攻打寿春,与大将军合并一处。”
“命内史腾出武关攻昭平,取楚国鄢郢之地。”
“传命公子承业,要他率军顺流而下攻取巫郡。”
张良来到田秀身侧说:“大王以雷霆之势攻楚,寿春那边是顶不住的。”
田秀看着张良。
张良继续说道:“大王在寿春想必有不少细作吧?”
田秀说道:“子房这话倒让我莫测高深了。”
张良笑道:“大王,该让这些人动一动了。”
另一边,寿春。
陈驰在收到了项燕战败的消息后,立即让余布把这个消息散布出去,他自己则出了府。
余布询问他去做什么?
陈驰道:“我去拜见一下宋玉那个老东西。”
余布很快把项燕兵败身死的消息散播出去,整个寿春瞬间一片大乱。
项燕临行前将寿春防务交给了项声,至于为什么不交给自己的儿子项伯,原因也很简单,项伯不靠谱。项梁又被自己带走,项氏能用的人已经不多,项燕只能提拔了自己的族侄项声,项声虽然比项伯要靠谱的多,但也是个志大才疏的家伙。
前线的败报传来以后,项声顿时被吓坏了,居然带着财帛家眷连夜离开寿春逃亡江东。
项声一跑,楚王年幼不能理事,整个寿春顿时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
楚国名义上的令尹是昭平,但此时昭平人在郢城,众臣自然不可能请他出来主持局面。
无奈之下,群臣只好请宋玉出来主持局面。
宋玉名义上也是辅政大臣,而且又是五朝元老,在楚国很有威望。
宋玉在执政以后,立刻决定派人去和赵国讲和,这一点也得到了大臣们的一致同意。
项燕那么能打都死了,他们这些人就更打不过赵军了,求和才是最明智的。
但使者都还没来得及出发,一个消息传到了寿春。
李牧率大军攻克钟离。
群臣闻之,心中皆是一寒。
钟离可是寿春东方的门户,赵军攻克钟离,明摆着就是朝寿春来的。
李牧的凶名不下于白起,这可是个灭魏破齐的狠人。
群臣皆建议宋玉,立刻宣布迁都。
宋玉问:“我楚国已经迁都了三次,我们还要迁都,这次去哪?”
大夫段元道:“可以迁都阖闾城,那里曾经是吴国的古都,城墙很高大。”
阖闾城也就是今天的苏州。
宋玉听后不觉冷笑:“那要是赵军追到阖闾呢?我们怎么办是不是退到姑苏?”
段元不说话了。
宋玉说道:“我们如今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投降,一条是死战,请诸公共决之。”
群臣听后议论纷纷,有人建议投降,有人则坚决抵抗,还有人在主张求和,群臣的遇见不一,争的面红耳赤。
楚王维年幼哪见过这种场面?被吓得哇哇大哭。
宋玉只好上去安慰楚王,让人给他拿了一块果脯,楚王维吃了果脯,这才不哭了。
安抚好了楚王,宋玉又回到座位上,看向后面昏昏欲睡的唐勒。
“唐君!”宋玉叫了一声。
唐勒这才醒过来:“宋大夫何事?”
宋玉说道:“说说你的意见,我们是战是降。”
唐勒年纪大了睡觉的时候直流口水,他用衣袖擦了擦嘴角的口水,说道:“当然是打了,楚国的基业怎么能拱手让给别人?”
宋玉说:“如果打的话,咱们没有兵,大将军临走的时候只留下了八千守军,项声逃亡的时候又带走了五千人,只靠三千守军,能挡得住李牧吗?”
唐勒说道:“挡不住也要挡!先王的基业说什么也不能拱手让人!”
宋玉听后吐出一口气,上:“那好吧,请唐大夫为将,守卫寿春。”
唐勒无语。
他特么的都快七十了,又是文官,怎么带兵?
“老夫七十了。”
宋玉冷笑:“廉颇八十还带兵呢,庞煖七十五还帮着赵王打仗呢,打的还挺卖力气!”
这话的意思就是,人家七八十都不说老,还在为国效力,你唐勒还不到七十,说什么老。
唐勒气的脸红脖子粗,可又说不上来话。
余布适时的站出来说:“卑职以为,如今还是降为上,如果战的话,寿春免不了要遭一场刀兵之祸,不如投降。”
宋玉却说:“哼!既然有人想打,那还是打打看吧,传令,动员寿春以及附近城池的壮丁,全部集合起来,准备和赵人殊死一搏!”
余布听后大为诧异。
唐勒也是一脸吃惊。
宋玉虽然没有说要投降,但明里暗里都是要降,可他突然说要战,这让众人都感到诧异。
退朝了以后,余布坐着车回了家。
陈驰正在堂上喝茶。
余布走上去说:“陈君,你不是已经说服宋玉倒向唐王了,可他为什么会在朝会上突然主战?”
陈驰听后嘴里的茶都差点喷出来。
余布气的不行。
这都什么时候了,陈驰还能笑得出来。
陈驰擦了他嘴里的茶水,说:“这叫以退为进,如果不这样的话,那些主战派是不会乖乖开城投降的。”
余布依旧不解。
陈驰只是说:“三天后你就知道了。而且我可以告诉你,朝中除了宋玉,还有我们的内应。”
“谁?”
陈驰笑道:“这个人你一定意想不到,到时候我带你见到他的时候,你一定会大吃一惊。”
夜里。
陈驰换上便服,悄悄去了项伯的府邸。
项伯的伤已经好利索了,看到陈驰来了,立马招呼他坐下。
陈驰对项伯说:“寿春马上就会投降,到时候整个淮南都会落到唐王手中,项君,唐王要我交给你一个新的任务。”
项伯很惊讶,忙说:“唐王有什么旨意?”
陈驰拿出田秀的密信。
项伯看完以后更震惊了:“唐王让我到江东去?”
陈驰说道:“项声已经逃去了江东,江东那些楚国的封君氏族肯定不会甘心投降,他们还会抵抗,请少将军到江东去,投奔项声。”
项伯说道:“唐王这话未免说的太早了吧?寿春这边都还没解决,就要我到江东?而且我就算到了江东,项声也未必会收留我。”
陈驰说道:“寿春最多三天肯定投降,君还是尽早动身为好,你是项燕的儿子,项声他不敢不收留你。”
项伯犹豫了一下,自己已经上了唐国的贼船,想下去是不可能了,不管陈驰说的到底是不是真的,自己也只能一条路走到黑。
“好,我明日就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