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战国帝业 > 第724章 封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次日,项伯悄悄离开寿春,连家眷都没带走。

项伯离开的次日。

宋玉又召集众人到宫中开会。

唐勒是最后一个来的,他来的时候就看到所有人的脸色都很难看,似乎是出了大事。

“宋大夫,出什么事了?”唐勒询问宋玉。

宋玉面无表情的把一份拴着绳子的竹简拿给唐勒。

唐勒看完不禁倒吸一口凉气:“景驹那个贼人联合尉缭朝寿春杀过来了?”

宋玉说道:“如今东有李牧西有尉缭,寿春的前途命运,堪忧啊!”

唐勒忙问:“我们现在征集了多少人?”

宋玉让柱国雍?回答。

雍?说道:“目前寿春已经征集了三万丁壮。”

唐勒大喜:“短短两天时间,我们就能征集三万人,寿春可守矣。”

宋玉一句话让唐勒高兴不起来了:

“你知道赵军有多少人吗?三十万!”

唐勒又是倒吸一口凉气。

三十万赵军,寿春只有三万守军,这仗还怎么打?

唐勒不死心的说道:“这才两天时间,我们继续征兵,一定能征集更多兵力。”

余布说道:“唐公,打仗靠的不是人多,而且,咱们这些都是临时征集的壮丁,真打起来哪是人家赵国那些百战老兵的对手”

唐勒看了眼后面的余布,刚准备说话,宋玉开口说道:“唐大夫,当年你我都曾经亲眼目睹过白起水淹郢都的惨剧,你要让那样的惨祸在寿春重演吗?”

当年白起水淹郢城,整个城池被大水淹没,第二天水面上全都是百姓的尸体,回想起郢都之战的惨剧,唐勒只觉得心惊肉跳。

“罢了罢了?”唐勒哭着说:“降了吧!郢都的惨祸,不能在寿春重演了!”

群臣眼看主战的唐勒都软了,这让很多原本主战的大臣,全都沉默下来。

宋玉站起身,看着众人说:“各位,还有人主战吗?”

群臣皆沉默不语。

宋玉说道:“既然如此,那我们立刻派人去联络李牧,向唐王投降!”

一些老臣听了以后,全都忍不住大哭起来。

楚王维还小不知道大家为什么哭,但见大家都哭了,也跟着大哭。

决定投降以后,宋玉又和众人商量投降的事宜。

商量好了以后,宋玉让左徒养春去向李牧接洽,商议投降事宜。

养春见到李牧后,先是提出了这一次楚国投降的条件。

楚国提出的条件有三条。

第一:楚国投降后,赵国承诺善待楚王,给予楚王应有的地位。

第二:唐王必须保证楚国所有大臣可以得到官职,封君的地位可以保留。

第三:楚国只投降唐王,不投降赵王。

这一条是宋玉提出的,宋玉认为天下迟早要归唐王,与其投降赵王不如投降唐王,这一点也得到了群臣的赞同

当然了,宋玉提出这一条无非是给田秀 积攒声望。

李牧看完这三条以后回复养春说:“你提出的这三条,我无法答应,这样吧,你带着这封信,去见唐王。”

养春带着信去见田秀的同时,李牧也率军来到距离寿春十里处。

尉缭也在加速向寿春前进。

三天后,尉缭大军也来到寿春附近。

这下整个寿春都变得异常紧张,生怕赵军会直接攻城。

与此同时,田秀也接到了李牧传来的信。

看完楚国提出的条件以后。

田秀说道:“楚王投降以后,可以向齐王和魏王一样,封一个侯,继续供奉先祖血食,关于第二条我可以承诺给予楚国大臣相应的地位,而楚国封君,三年之内我可以不动他们。至于最后一条,我既是唐王也是赵国丞相,投降我也是投降赵国,所以这一条也没有问题。”

养春听后非常高兴,立刻献出了早已准备好的降表。

又过去了两天。

到了第七天,养春回来了。

养春带来了田秀的回信,宋玉看后,立刻让他带着楚王的印信、佩剑去向李牧献降。

李牧在接受了楚国的投降后,命令楚国君臣打开城门放楚军进城。

两日以后,李牧率军进入寿春。

入城后,赵军接手了寿春城防。

李牧则和尉缭、钱紧、蒙恬等将到王宫去。

此时,宋玉、唐勒、余布等人正等在宫门前迎接李牧。

不过李牧最先见到的却是陈驰。

两人寒暄以后,陈驰领着李牧入宫。

宋玉等人看到李牧过来,连忙上去参拜。

李牧示意大家起来,安抚了众人的情绪,又下令不允许士卒进入宫中打扰楚王,并严格约束军纪。

然后李牧才领着众人,在城中了一个地方召开庆功大会。

这次庆功大会,赵国的将领们都被请来了,楚国一些主张投降的贵族、官员也被请来参会。

其中就有宋玉、余布等人。

余布没想到的是,唐勒居然也被请来了。

这让余布被惊得张大了嘴巴。

陈驰笑着说:“记得我说过,除了宋公,楚国还有我们的内应。”

余布反应过来了:“唐公你!”

唐勒笑道:“老夫和宋君一样,都决定为唐王效命。”

余布不明白了,唐勒不是一直主战,怎么会投靠了唐王?

陈驰只好给他解释:“楚国立国八百年,根基很深,虽然唐王兵临城下,但寿春难保会有不少人主张。宋公如果一味主降,这些主战派肯定不会善罢甘休,说不定会暗中搞事。”

余布彻底明白了,唐勒主战的目的就是,在最后主降,以此彻底瓦解主战派的军心。

当主战派看到最主战的唐勒都主张投降了,必定会崩溃,而事实也的确如此。

下邳。

田秀在楚国投降后,也是马上领着众人往寿春而去。

在前往寿春前,田秀去信给杨端和、章邯,让他们尽快解决项梁,然后到寿春会师。

另一边。

项梁在率军赶到襄陵后,立即率军攻城。

襄陵本来就是小城,被楚军一攻,仅仅两天就破城。

拿下襄陵后,项梁率军入城准备坚守待援。

两日以后,杨端和、章邯率军包围襄陵。

杨端和劝降项梁,项梁杀死了使者,拒绝投降。

赵军只好继续围城。

襄陵本就是小城,存粮非常有限。

短短三天时间过去,城中的粮食就已经耗尽。

项梁恼火的说道:“粮食怎么会吃的这么快?”

范增道:“十万人马人吃马嚼,襄陵这座小城能有多少粮食让我们吃?”

项梁说道:“没有粮食,我们还能撑几天?”

范增沉默的片刻以后说道:“城中其实还有粮食。”

赵军围城十日,楚军依旧不投降。

杨端和非常奇怪,楚军怎么会坚持这么久都不投降?

这时杨端和想到了一种非常可怕的可能,这种可能让他忍不住打了一个寒颤。

又过去几日,寿春投降的消息传到。

楚军的军心彻底瓦解了。

杨端和趁机命人在城下劝降,有几个人打开了城门,赵军趁势入城。

入城以后,杨端和发现城中到处都是吃剩的骨头,这让杨端和心情更加沉重。

章邯也是眉头紧皱,说道:“项梁看来是让他的手下在吃城中百姓。”

屠雎听了以后非常愤怒:“项梁这厮居然纵容手下吃百姓,等抓住他,我非扒了他的皮不可。”

杨端和询问项梁何在?

投降的士兵指明了他的所在。

项梁入城后,就把县衙作为自己的府邸。

此时,赵军已经把他的府邸团团包围。

劝降无果后,杨端和下令进攻。

项梁的府邸被攻破,赵军进入院子以后,杨端和令人掘地三尺寻找项梁。

最后只在后院找到两具烧焦的尸首。

杨端和看着两具烧焦的尸首直捂鼻子:“这是怎么一回事?”

手下拎了一个仆人过来,这仆人说:“项梁将军和谋士范增在城破以前就举火自焚了。”

屠雎听罢恨恨的说:“真是便宜这厮了。”

杨端和让人逮捕了楚军的几个将领,准备把他们处决。

这几个将领大呼冤枉,杨端和说他们吃了人,必须要被处死。

这些将领却说,他们这几天并没有吃人,吃的只是战马以及城中的牛羊。

杨端和不信,命人去调查果然如此。

章邯说道:“看起来项梁还有点人性。”

杨端和冷笑说:“你猜猜,等把牛羊战马吃完了,接下来就该吃什么了?”

章邯感到震惊。

杨端和吩咐人埋葬了项梁和范增,又让人把这里的消息告诉田秀。

田秀此时已经到了寿春。

田秀到了寿春以后,面见了楚王,当场册封他为荆侯,让他到富饶的关中居住。

楚王维说:“寡……臣不想到关中想回郢城,可以吗?”

田秀当然不会放虎归山,楚王维要是回到楚国的龙兴之地,说不定哪天就想不开造反。

“荆侯不想到关中,那就搬到洛邑去住,当年楚庄王做梦都想进洛邑,孤今天就要庄王的梦想成真,让他的后代去洛邑住。”

楚王维听了以后很高兴,他也听说过庄王问鼎的故事。

虽然要离开寿春,但是能到当年庄王做梦都想去的地方,倒也不错。

他哪里知道此刻的洛邑还特么在韩国手里,田秀开给他的不过是一张空头支票。

田秀让人把楚王维送到邯郸,和齐王建,魏王,燕王见个面,让这几个哥们好聚一聚,主打一个杀人诛心。

然后田秀又召见了李牧,询问他要什么赏赐。

李牧沉思了片刻以后说:“臣想多要些田地。”

田秀询问他想要多少?

李牧回答说想要三千顷良田。

田秀竟答应了册封了三千顷田给李牧作为赏赐。

田继业事后偷偷对田秀说:“父王,大将军已经是侯爵了,怎么还这么贪心?”

田秀回答说:“李牧的爵位已经是侯,难道给他封个公?”

战国时代以来,除了周天子册封的公爵,唯一的一个公爵只有田秀。

田秀是不可能让李牧成为公爵的,所以就只能赏赐李牧田地了。

田继业说:“可是三千顷地未免太多了。”

田秀说道:“是多了点,不过他要的越多,越说明他忠诚。”

田继业不明白田秀的意思。

田秀说道:“一个将领,无欲无求的,打完了仗不找君王要赏赐你说他想要什么?”

田继业被吓得直冒冷汗。

李牧的儿子李越听他老爹居然找唐王要了三千顷地,顿时被吓了一跳。

李牧却很淡定:“放心吧,我要的越多,唐王越高兴,要少了他反而不开心。”

李越说:“这是为什么?”

李牧可没田秀的耐心,他只说出感人深思,耐人寻味的三个字:“自己想。”

田秀又给章邯、屠雎、蒙恬这些有功将领封了官职,给予了他们赏赐。

章邯把田玉在战场上的表现着重说了一下。

田秀非常高兴任命田玉为典军校尉,又赏赐了他五百匹布帛。

田玉这些赏赐都分给了赵佗和他手下的兄弟,自己一点没留。

这让赵佗和他的手下全都直夸田玉仁义。

赵佗原本是屠雎的小弟,被田玉这么一搞直接成了他的忠实马仔。

田秀又询问张良:“子房,这一战你的功劳也不小,你为寡人出谋划策,你想要什么?”

张良想了想,说:“臣……臣没有什么想要的。”

田秀问他:“真的?”

张良拱手说:“臣只是随口为大王出了几个主意,不敢贪功。”

田秀没有说话,只是让他下去。

田玉听出来这事以后很生气:“子房,你不是喜欢荷华?你怎么不和父王说呢?”

张良神色黯然:“我配不上他。”

其实张良之所以说出这种话,是知道韩国将来和赵国必有一战,他不希望让荷华夹在自己和父亲之间左右为难。

田玉找到田秀说:“阿父,子房喜欢荷华,他不好意思说出口,你为何不成全他呢?”

田秀说道:“你整天跟子房打架欺负他,你把妹妹嫁给他,不怕他欺负荷华?”

田玉大声说道:“他敢!”

然后就听田玉小声说:“荷华其实可凶了,比阿母都凶,子房哪敢欺负她?她不欺负子房就不错了。”

田秀当然明白张良对荷华的意思,既然张良不想开口,他准备等回去就为两人赐婚。

招张良做女婿是田秀深思熟虑过的,张良可是跟乐毅、白起并列的人物,这种人才必须大力拉拢。

别说他对荷华有意思了,就是没有,都得把两人绑一块。

留侯必须得是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