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章三十四年春,襄郢城浸在杏花微雨里,青石板上早积了薄薄一层水光,倒映着朱门绣户的影,被往来轿马的轮蹄踏碎,又复圆合。
楚国一年一度的春闱既开,四方举子蚁聚,如今章华学宫已经不再是春闱的考场,楚国的教育部已经在城东修建了一座可容纳三千人考试的考场,名为贡院。
在这贡院附近在这几年间已经开启了至少超过二十家酒肆和客栈,但每逢春闱考试期间,这些客栈都是人满为患,房间十分紧张,若是没能提前预定,那就只能到其他地方办理入住,不过这样距离考场就会远了不少。
因为今日是放榜的时间,所以贡院附近早就支起无数芦棚,有售卖小吃的,有售卖折扇的,等等诸如此类的各色营生早就排得密不透风。
有精明的人甚至在棚下卖\"及第糕\",青白脸上堆着笑,每有穿青色士子服的举子们经过,此人都会必伸长脖子喊:“吃了小老儿的糕,保证能榜上有名哟!”。
其实那糕不过是粗面掺了糖霜,被雨水洇得发黏,倒真像蘸了墨汁的卷子,不过有不少举子为了图一个好兆头,还是纷纷解囊买了一份这及第糕。
楚国的招贤考试已经进行了差不多三十年了,这场考试不仅被好事者称之为春闱,就连前三甲也被单独列出来有了一个更好听的名头。
如第一名则被称之状元,主要是因为这第一名的名字就是榜单的第一个。
第二名被称之为榜眼。
第三名被称为探花。
探花之名主要还是源于十年前的一个中举士子被一名楚国豪商榜下捉婿,此人本是贫家子,瞬间便得了一个美娇娘,名利双收。
因为那人正好位列榜单第三名,所以第三名就有了一个探花的雅称。
也不知道是不是那次榜下捉婿开了一个头,所以这些年每逢放榜之日的时候,一些豪商巨富之家都会在附近蹲守,目标都是那些未婚的且及第的才俊们。
虽然榜下捉婿虽然可以成就佳话,但还是要在双方自愿的情况下,不然周边负责值守的警察们可不会视而不见。
这段时间最热闹还属状元楼。
这状元楼自贡院建立之后便存在了,至今已经有七年,这六年间已经出了两个状元,三个榜眼,四个探花,每年中举的士子数量堪称都城客栈之最。
正因为这状元楼内士子们的成绩这么好,所以近两年在春闱期间的房费也是一涨再涨,一间最普通的客房就已经达到一日千钱的地步,但还是一房难求。
不要以为能居住在这状元楼的士子都是非富即贵的人,但其实也不尽然。
状元楼的掌柜对于参考士子们的情况也都是提前做了了解的,凡是名声在外的士子基本上都是直接邀请半价入住,特别有名的甚至是免费入住。
也正因为状元楼东家的精明,才得以维持状元楼的盛名。
“这状元楼的风景倒是不错啊”,状元楼二楼的一个靠窗的雅间里面,一个四十多岁的锦袍男子看着窗外贡院那边人头攒动的情况,不由笑道。
“王…主君,现在这状元楼的雅间可不便宜啊,尤其是这座带窗的,不花个万钱可没有资格上来啊”,一个年近五十的劲装男子对锦袍笑着说道,态度随和之中带着恭敬。
在这锦袍男子对面还有两位六十来岁的男子,分别是总理大臣弥生,前任宗正,现在的安文侯熊闾。
而这锦袍男子便是楚王熊章,劲装男子便是禁卫军将军宋武。
熊章等人特意选了一个这样的如此出宫微服私访,就是想要看看襄郢科举情况。
“这状元楼是谁家的产业?”,熊章好奇的问道。
在襄郢贡院占据一片这么好的位置可不是有钱就能开的,所以熊章有点好奇。
只是熊章的话音一落,这雅间的几人神色都有些愕然起来,他们不是担心熊章看上了哪个家族的产业,毕竟自家大王掌控的少府比国库还要富有,他们只是单纯的没有想到熊章会问这个问题。
“主君,据我所知这状元楼乃是州来侯沈家的产业”,安文侯熊闾笑着对熊章说道。
“州来侯啊”,熊章听到熊闾的话后,脑海里就出现了关于初代州来侯沈诸梁的记忆。
沈诸梁就是叶君,当初作为楚国北境封君的叶君就是全力支持他熊章,不仅上交了叶地的所有奴隶,还主动将苦心经营的叶地跟熊章进行置换。
叶君沈诸梁全面支持熊章,熊章也没有辜负沈诸梁的付出,不仅让沈诸梁担任令尹之职,之后更是册封其为州来侯。
沈诸梁去世之后,其长子沈明继任州来侯的爵位,更是担任楚国的礼部尚书已经十来年了。
前些年沈家的权势比起安平侯子西的家族还要强上几分,这也是公孙朝入殿之后,安平侯家才压过州来侯的家族。
“沈家多俊杰,这负责经营状元楼的东家也是个有才能的啊”,熊章感慨道。
“将参加春闱的有才名的士子邀请免费入住状元楼,这个策略非常厉害,毕竟名不符实的还是少数,这些名声在外的士子们中举的机会要大很多,这样一来就能给状元楼拉来不少的客人,既维持了状元楼的名望也让状元楼大赚一笔,此等经商手段确实厉害”,总理大臣弥生说道。
楚王熊章闻言仅仅是笑而不语。
这经商策略固然是好,但前提是要知道参加科举的士子信息,也只有沈家这等顶级权贵家族才做得到。
熊章自然是知晓其中原由的,但他却不会进行干涉,因为这世界只要存在等级之分就会有特权,他熊章就是最高的权利享有者。
“应该快要放榜了吧”,熊章对弥生问道。
“还有半个时辰左右就会放榜”,弥生作为总理大臣,虽然不是这次的主考官,但也是知道每次放榜的大致时间。
今年的主考官就是刚进入理政殿不久的公孙朝。
在这个时代,主考官还不是后世进士们的座师,但毕竟还是有几分香火情的。
公孙朝作为七卿之一,肯定不能没有自己的羽翼,不然这理政殿的政局就会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