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死后,整个天下,似乎陷入了死寂。
东吴这边,以吕蒙为寿春太守,统领十万东吴大军,在这里布置防线。
其中五万东吴战兵,五万季汉“降兵”。
对于他们来说,刘备的报复大军到来时,他们这些或直接,或间接导致关羽身死的人,没有任何退路,只能决死一战。
同时,东吴这边的使者,频频出访。
不论是西楚还是曹魏,甚至是所谓的辽东公孙康那边,他们都派出了几波使者。
孙权是真的感受到了危机,他很想直接把吕蒙给毒死,或者直接杀了给刘备出气。但他也知道,即便是杀了吕蒙,只怕也没有什么作用。
还不如让吕蒙带着部队,守在寿春一线,抗击刘备。
而鲁肃则率领东吴十万主力大军,返回吴郡,作为后备部队,同时大量招募新兵,进行突击培训。
因为他已经看到了不好的苗头。
那就是季汉和西楚之间,居然停战了!
季汉的使者简雍和西楚的使者蒋干两人密谈许久之后,季汉大军,全部撤出了虎牢关,就这么把虎牢关让给了西楚。
而后,双方甚至进行了俘虏交换,那个被关羽俘虏的吴懿,他的家人全部都被士颂交给了刘备。
甚至传说刘备还把吴懿的妹妹收入后宫,以安其心。
接着,才是让孙权和整个东吴集团胆战心惊的事情发生了。
刘备率领季汉大军南下,在汝阴城集结,先锋大将张飞的部队,已经开始前往下蔡城。
北面黄河一线,刘备丢给诸葛亮和赵云,算是安顿后方。
而士颂也率领西楚大军南下,居然都没有去襄阳,而是直接到了随县,和黄忠部队汇合。
还有在鲁阳的徐晃部队,也已经开始调动,这支部队,甚至是直接渡过长江,进入荆南,前往交州。
西楚这边,摆明了就是准备坐山观虎斗,而后坐收渔翁之利。
“噢?那张飞麾下,白衣白甲都置办齐备了?”
士颂问这话的时候,表情有些意外。
“都置办好了啊,张飞带着他的两员副将,现在已经在前往下蔡城的路上了。”蒋干刚刚从东面回来,带回来了不少季汉的最新情报。
想想也是,季汉占据中原,置办一些祭奠之物,中原物产丰富,自然方便。
也不知道这次刘备报仇,有张飞在其中当先锋,会不会更加的顺畅。
对于士颂本人而言,这次和刘备和谈。一来确实是灭东吴,可以免去自己的后顾之忧,让自己可以放心大胆地和刘备逐鹿中原。
另外还有很关键的一点,那就是对于士颂而言。
他对于刘备报仇失败这事,一直颇为遗憾。
从他的角度去看,若是刘备张飞,报仇成功,亲手杀了孙权吕蒙,而后再死,再丢了江山,或许他们心中,会好受许多。
当然了,自己看不起东吴鼠辈,自己和东吴孙家之间,还有“旧仇”未报,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报,东吴使者诸葛瑾,再次前来。”
士颂已经不知道这是诸葛瑾第几次来见自己了,东吴这边给自己的条件,越来越丰厚,言词越来越卑微。
但东吴越是如此,士颂越能感受到,这次东吴真是陷入了绝境。
“拜见楚王。”诸葛瑾这次,恭恭敬敬,直接跪在了地上。
“兄长这次前来,又是要说东吴西楚,互相称帝之事吗?”
士颂嘴上依旧有礼貌,但是坐在那里,连让诸葛瑾起身的话都没有说。
诸葛瑾低着头,连称不敢。
“西楚广有数州,更有南疆、西域和北疆的地盘,我小小东吴,哪里有资格和楚王互帝。”
“我主吴王,和江东文武,感念楚王之仁德,心系楚国之赫赫武功,特请楚王晋皇帝位,我东吴愿为楚国藩属,为楚国镇守东南。”
“西陵城已经整理干净,为我东吴之贺礼。楚王可随时派军,接手西陵城和夏口港。”
“我东吴将退回寻阳城,依旧只占据淮南,占据扬州一州之地,心满意足。”
这次,连互相称帝的话,东吴都不提了。直接就是东吴原因给士颂当藩属势力。
而且,也不管士颂要不要,江夏郡也直接让出来。
对于孙权来说,这可是天大的让步了。
士颂笑着说道:“孙权这是要把我架在火上烤啊。”
“江夏郡,本就是我荆州之地,我自然要收回,你东吴若是不让,我这十多万大军,也会前去自取。”
“至于称帝之事。”
士颂氢气哼了一句,说道:“即便是我称帝了,刘备也还是会率大军南征东吴。而且还会认下我这个皇帝,你信也不信?”
其实,在简雍和蒋干的谈判过程中,简雍有就提过,季汉不让虎牢关,而是默认士颂称帝。
蒋干当时就心动了,特地飞鸽传书来问士颂。
结果士颂这个注重实际地盘而不看重虚名的人,直接给拒绝了。
诸葛瑾见自家都已经卑微到这份上了,对面士颂依旧不把自家放在眼中,诸葛瑾内心,又悲凉又愤怒。
但他身上还带着使命,不能表露出自己的情绪。
他继续对士颂请求道:“楚王若不愿救援东吴,可否借一支雄兵,我东吴愿出重金,甚至割让夷州给楚国,借用楚国数万将士,待击退季汉之后,定然奉还。”
“借兵?”
士颂一听就笑了,自己都在开始筹备军粮物资,配合刘备的大军,一起讨伐你东吴,你东吴这个时候,还想着找自己借兵。
把自己当袁术糊弄呢?
“你们借袁术的兵,还过去了吗?”士颂当即拒绝。
对此,诸葛瑾似乎早有准备。
他又说道:“可否求得楚王允许,我东吴前往南洋各地,征募南洋土着为兵,前去抵御季汉,若是如此,我东吴一样愿意奉上重金酬谢。”
“还望楚王,可怜江东父老,若是被季汉所破,必然家破人亡啊。”
诸葛瑾口中的江东父老,肯定不是指的江东百姓,而是跟着孙策创业,现在又跟着孙权偷袭了淮南的那些江东世家。
在这一刻,士颂忽然就体会到了什么是小国的悲哀。
说起来也是一个国家的王,也有自己的统治体系。
但在国内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在其他大国面前,也只能如狗一样趴在地上。
他们并不是代表着这个国家的荣誉,这个国家的荣誉其实和底层的百姓无关,内战之时,他们换谁缴税都一样。
这群东吴统治者,这些江东世家之所以原因趴在地上给士颂磕头求援,不过是想要守住他们在扬州,高高在上,可以肆意压榨盘剥底层百姓的特权而已。
对于诸葛瑾的请求,士颂依旧摇头。
诸葛瑾似乎想明白了什么,做了最后的努力。
他说道:“不论如何,还请楚王不要趁机出兵东征,让我东吴可以全力以赴,抵御季汉之敌,待我东吴击退季汉之后,依旧愿意年年朝贡,依旧愿意为楚国藩属。”
士颂调兵南下的举动,也确实吓着了孙权和东吴各大世家,他们这个时候,终于意识到,杀了关羽之后,还有一种可能的情况。
那就是刘备自然是和他们不死不休,要找他们报仇。
而他们本以为和季汉已经开战,闹翻了的西楚,居然说停战就和季汉停战了。
从前的洛阳争斗,简直好像玩笑一样。
但仔细想想,这两家之间,本来就是雷声大雨点小,打来打去,都没有损伤核心部队。
接着他们意识到,西楚和季汉两家,即便是不直接联合来攻,也会各自来攻,瓜分东吴。
这种可能的局面出现时,孙权慌了。
一次次派出使者来见士颂,各种让步,就是为了避免士颂跟着刘备一起起兵伐吴。
但东吴的这些表演,在士颂眼中,何其可笑。
当面装孙子,背后捅刀子的这种手段,士颂早就在北伐曹操失败时体会过了。
此时,既然刘备大军即将出发,自己也没有必要继续藏着掖着了。
“我也给你直说了吧,如此天赐良机,我可和季汉一起瓜分东南,我为何不动?”
“若是想要我在刘备面前,保住你东吴,也不是不行。”
诸葛瑾听到前面一句话时,心中凉了半截,但听到后面一句话时,又燃起了期望。
士颂笑道:“东吴也不用当什么藩属了,他孙权直接带着孙家子弟,到武陵居住。东吴文武,我自然选拔任用,加入我楚国朝廷。”
“而后,东吴部队,全力配合我完成整编。东吴文臣和各大世家,配合我楚国新法,完成政策改革。”
“若是愿意如此,我西楚大军,便违背承诺,再次起兵,和刘备决战,绝不让季汉之兵,进入扬州,如何?”
士颂的条件,简单直白,就是要让孙权直接投降西楚。
东吴的文武,以及麾下军队百姓,江东世家,全部直接并入楚国。
既然是楚国的地盘了,那士颂自然愿意给他们出头,帮他们拦住刘备的滔天怒火。
诸葛瑾听了士颂的条件,面露苦涩,道:“楚王不如说,我东吴直接投降西楚。”
士颂微微一笑,带着戏谑的口吻说道:“你们也可以投降季汉,只是很有一批人,会被刘备清算。”
“别人不说,孙权,鲁肃,吕蒙几个,是必然要被杀的。”
诸葛瑾心说,若不是被逼到这种地步,孙权怎么会让自己一而再再而三地跑来西楚,各种伏低做小呢?
心中默默叹了口气。
说道:“若是如此,我东吴宁可玉石俱焚,也不会屈膝而降。”
“若是楚王真的有意,在季汉和我东吴交战之时,趁机来攻,我东吴也自有抵御之兵。鲁肃,吕蒙,程普,步骘,都有统帅之才。”
“东吴国内,还有雄兵二十万。足够分兵抵抗季汉西楚。”
“到了那时候,我东吴之兵,宁死也要重创西楚季汉之兵,北面的曹魏,就会得到机会,再次南下。”
“说不得,曹魏又能席卷中原关中。赤壁一战,算是白打了。”
士颂听了诸葛瑾的好心“提醒”,也笑着说出了自己在北面的安排。
“都不用说季汉那边,官渡处,有你家弟弟诸葛亮带着赵云守着,对面的司马懿自然不敢动。”
“我家新丰港那边,倒是没有楚国丞相去守着,只能让郝昭李严,沿着江设置防线。黄河水军,日夜巡视。”
“至于北疆,我也让陈到,唐瞬率军退回北地和朔方二郡,只要曹魏有异动,他们就会杀入并州北部,不求占据地盘,就和从前的匈奴鲜卑一样,烧杀掳掠,掘墓鞭尸。”
“当年魏延如何做的,他们便会如何做。”
“总之一句话。在我灭你东吴之前,曹魏那边是没有机会集合大军南下的。”
说到最后,士颂还是没有忍住,又说出了一个情报。
“另外,根据我所知道的消息,曹丕好像准备趁着这个机会,带着曹冲一起北上,去见他那自称了代王的弟弟曹彰。”
“嘿嘿,对于曹丕来说,这还真是梳理内部的绝佳机会。”
诸葛瑾从士颂这里平白得了许多信息,不管他信不信,他也只能把这些消息传回江东。
就此,这个全天下都感觉压抑的冬季,就这么悄然度过。
季汉,东吴,还有西楚,都在这个冬天,完成了部队的调集。
翌年,也就是这个时空的公元二一三年,春。
刘备起大军四十万,号称大军“七十万”南下,进入下蔡城,隔着淮河,和对面驻守寿春的吕蒙十万大军对峙。
而士颂,这个去年还起兵“清君侧”的大汉楚王,刚刚从东吴手上轻易拿回江夏郡的他,也居然起兵“二十万”,自西向东,响应季汉朝廷,讨伐叛乱的吴王孙权。
反正就是我不要脸了,只要能扯上一个出兵的名义,我就出兵了。
而且他还是兵分三路。
当面夏口大营,士颂亲自统帅十万大军,做出准备沿着长江沿线南岸,水陆并进,攻击秣陵。
配备的谋主,自然还是贾诩为主,留在荆州的陆逊,马良等人为辅。
麾下武将,水军督都蔡瑁自然是跟在身边。
至于陆上军队,则是交给霍峻,乐进为统帅,泠苞,魏荣,廖化,成公英、阎行为随军大将听用,弄出的架势倒是不小。
第二路大军,则是徐晃为主将,率军交州和荆南地方镇军为主力,还有徐晃的本部人马,以一直留在荆交的徐庶为军师,整合了孟获的南蛮部队,沿着当年孙策定扬州的路线,反推了回去。
最后一路,则是冯习为统领的南洋水军,士颂这次,特地把甘宁也派了过去。两万海军,三万南洋各地的土着组成的海商护卫队,运输邓方的南疆都护府军队万余人,攻击夷州。
并以这座宝岛为跳板,袭击东吴腹地。
一时间,东吴陷入了季汉和西楚的多面夹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