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华娱:踩着娜英冯裤子成为顶流 > 第571章 “邪神”的影响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香江,维多利亚港。

半岛酒店的宴会厅内,灯火通明,人影穿梭,一场由香江几家老牌电影公司做东的聚会正在举行。

这并非庆功宴,空气中弥漫的更多是一种强颜欢笑和难以言说的氛围。

主办方的说辞是“联络感情”,但明眼人都清楚,这是行业剧变下,各家公司试图抱团取暖、却又各怀心事的集结。

“星仔,你今年可是相当不错哦!”老牌笑匠许冠纹端着一杯香槟,迎上刚从内地风尘仆仆赶回的周星池,语气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羡慕。

他说的是周星池自导自演的《功夫》,在内地及亚洲市场狂揽超过6000万港币票房的辉煌战绩,在一片惨淡中堪称异数,是真真切切的大赚特赚。

然而,话题一转,难免落到许冠纹自己参与的《鬼马狂想曲》上。

若说《功夫》是对李小龙精神的深情致敬,那这部《鬼马狂想曲》则更像是对许氏兄弟自己早年经典《半斤八两》的一次“回顾”。

只是这种“回顾”在不少评论人看来,已然超越了致敬的边界,近乎于对原片搞笑桥段的直接照搬和拼凑。

当然,由于许冠纹本人也加盟了此片,这种“抄袭”怎么能叫抄袭呢?

自己抄袭自己。

左脚踩右脚。

当年太多人这么干了,在这特定的圈内逻辑下,早已经被部分人理解成一种“传承”而非“抄袭”。

许冠纹还举着杯子,冲着导演韦夹辉点了衣血战。

对方只是淡淡地看了他一眼,没有吱声。

这位曾是tVb金牌监制、打造过《大时代》这样的时代经典,后在银河映像时期作为杜祺风左膀右臂、贡献出《一个字头的诞生》等锐利作品的才俊,如今交出的这样的作业,确实让许多人对其抱有期待的影迷感到失望。

眼下的韦夹辉,似乎暂时陷入了才思枯竭的窘境,只能依靠拼凑过往成功的碎片来维持创作。

“还行吧,纹哥。”周星池客气地应和着,目光却不易察觉地扫过全场。

他刚结束《建国大业》的客串戏份,便直接飞回香江,接到邀请说这是香江影视界的联络酒会,于是便来了。

然而到场一看,心下已然明了:这哪里是群英荟萃的联谊,分明是“烂片联盟”的黯然聚首,空气中弥漫着失意者相互慰藉的酸涩气息。

来的大多是在近期票房战场上折戟沉沙的同仁。

“呦,秀文也来了!”周星池看到一旁的郑秀文,一边打招呼,一边往外走。

“你能来,我怎么就不能来?”郑秀文半开玩笑地回应,随即带着半真半假的期待问道,“星爷,下一部电影什么时候开?有没有适合我的角色呀?给个机会呗!”

“好说,好说…有机会一定合作。”周星池打着哈哈,礼貌而疏离地应承着。

除了他们,会场里还能看到久未露面的王祖贤、关之琳等昔日女星的身影。

她们选择在这个李琦暂离香江的时间点出现,或多或少也带着观察风向、寻觅机会的意味,来这略显沉郁的场合凑一份热闹,

也许是为了证明自己尚未被江湖遗忘。

这不禁让人想起九十年代刘德华的银幕搭档多是王祖贤、关之琳,到了新世纪则换成了郑秀文,片中设定男女主角一旦要好,就会触发各种离奇搞笑的倒霉事。

这种套路在八九十年代香江喜剧中司空见惯,如今看来,倒也算是一种对黄金时代的隔空“致敬”了。

《鬼马狂想曲》的阵容其实不算差,当时势头正劲的吴彦祖也有加盟。

而郑秀文参演的另一部暑期档电影《梦幻厨房》,则是一部讲述都市男女爱情的轻喜剧,票房更是扑得无声无息,惨淡收场。

此外,甄子单、房祖名、陈冠溪等人参与的《千机变2》也在这个暑假上映。

该片原本阵容极其耀眼,囊括了诚龙、梁佳辉、啊祖、twihs等一众大牌,堪称星光熠熠。

可惜生不逢时,正面撞上了来势汹汹的《决战中途岛》和周星池的《功夫》,结果被两部强片按在地上摩擦。

高达8000万港币的制作成本,最终仅换回1500万的惨淡票房,亏得血本无归,妥妥地跻身年度烂片行列。

角落一隅,坐着刘青云和杨千嬅。

他们暑期也有一部作品《煎酿三宝》上映,搭档正是许冠纹,但票房成绩同样不尽如人意,未足1000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未能激起多大水花。

所以,两人也是不声不响地坐在那里。

宴会厅内,众人表面上推杯换盏,实则心思各异。

不知是谁先低声提起了《香江行》破纪录的消息,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石子,涟漪迅速扩散。

“真的假的?首日六百万?”

“这还能有假?报纸都登了,院线那边朋友确认的!”

“又破记录?疯了这是…还让不让人有口饭吃了?”

“这尼玛…内地来的过江龙,势头也太猛了!”

一片低语的哀嚎和惊叹中,许冠纹听着周遭的议论,心中蓦地一动,看向身旁始终较为淡定的周星池,不禁冒出一个念头:

难不成,今晚这个看似寻常的“联络感情”酒会,实际上是那位远在内地、却对香江市场了若指掌的李琦,在背后组织的?

其目的,是想借此机会观察风向,甚至招揽他们这些目前处境不甚如意的电影人?

然而,他等了许久,并未看到李琦的身影出现。

反而看到向华强和杨受成这两位香江影坛的大佬级人物,联袂而至,面带笑容地走向主台。

“怎么会是他们?”许冠纹不禁微微皱眉,心下疑惑。

“大家吃好喝好,希望今后多多合作…”向华强和杨受成举杯致意。

这两位在前世并无太多公开合作的大佬,此刻却似乎因为共同的压力而站在了一起,向在场的导演、演员们敬酒,意图重振旗鼓。

然而,他们准备开口提振士气、描绘合作蓝图的时候,台下嗡嗡的议论声却清晰地聚焦在《香江行》的首日票房上。

“首日600万?”

“什么首日 600万?”

“《香江行》啊,你还不知道?报纸上已经报道出来了…”

“…”

乱糟糟的一片,直接将宴会的主题给砸断了。

这个数字像一记重锤,让向华强和杨受成的脸色瞬间变得不太自然。

尤其是杨受成,他心中更是五味杂陈。

他之前重金投资城龙的新片,数额高达三亿,却反响平平。

而李琦的《香江行》,制作成本据说不到3000万,启用的是被认为人气已过巅峰的洪金宝,结果却轻松刷新票房纪录,这对比实在过于讽刺。

向华强拿着登有票房数据的报纸,手指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脸色铁青。

他费尽心思,投入大量资源,本想借此聚会和后续项目劈开李琦在香江日益扩大的影响力,证明本地力量依然强大。

结果呢?

人家李琦本人甚至都没露面,仅凭一部电影,就轻轻松松抢走了所有风头,将这场本该是“团结大会”的聚会,变成了他个人成功的又一次背景板。

“有没有搞错啊?”

他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这句话。

不就是在一辆地铁上打丧尸?

怎么就有这么多人抢着、排队去看?

与此地的失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外界正在疯传的关于《香江行》的捷报。

前世,其原型《釜山行》前世在香江便取得了超过6600万港币的惊人票房,高居香江影史最卖座电影第16位,更是当年的亚洲票房冠军。

如今,由李琦操刀、更名为《香江行》,剧情更加贴合香江本土语境,节奏把控和后期制作更为精良。

其市场反响自然比前世更加热烈。

李琦更是深谙营销之道,为《香江行》量身打造了精准的促销活动。

正值暑假,年轻学生是观影主力军。

于是片方推出重磅优惠:学生凭有效学生证观影即可享受半价优惠,还额外赠送一罐500ml的可乐。

这一举措直接引爆了学生群体的观影热情。

以香江金钟地区的豪华戏院为例,下午5点50分之后排片的七场《香江行》,其中五场提前售罄,另外两场也是接近满座。

购票队伍从售票窗口一直蜿蜒到街角,人潮涌动,络绎不绝,景象空前。

果然,在8月8日这一天,《香江行》一经上映便引发了全城观影狂潮。

在香江地区,首日即疯狂斩获600万港币的票房成绩,再度刷新了由他自己此前作品保持的香江影市单日票房纪录。

展现出恐怖的统治力…

“那什么,杨总,我这边突然想起来还有点紧急事情,需要先回去处理一下。”

周星池冲着杨守成的方向抬了抬手,说完便干脆利落地转身,朝着宴会厅大门走去。

他的动作没有半分迟疑,仿佛多停留一秒都是浪费。

“向生,杨总,实在不好意思,我家里也突然有点急事,必须得赶紧回去一趟。”

许冠纹眼见周星池率先离场,几乎是小跑着跟上,一边走一边回头拱手致意,语气带着几分恰到好处的歉意,脚步却丝毫未停。

“杨总,抱歉,我那边还有个剧本会要开…”

“哎呀,孩子好像有点不舒服,我得先走一步…”

“…”

有了周星池和许冠纹带头,在场的其他导演和演员们到了这个节骨眼上,谁还不是心如明镜?

谁都清楚了这个看似“联谊”的宴会,背后真正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更明白此刻若再继续待下去,与自己未来的发展前景相比,绝对是弊大于利,甚至可能引火烧身。

万一……万一今天这场景,被那位如今在业内呼风唤雨、手握顶级资源的李琦先生听说。

自己曾在这个微妙时刻,出现在这个由他“对手”组织的聚会上,那以后在圈子里恐怕就真的难有立足之地了,任何合作机会都可能就此断绝。

娱乐圈,从来都是现实到近乎残酷的名利场。

眼下,明眼人都看得清,能“搭上李琦先生那辆疾驰的快车”,获得他的赏识和提携,才是安身立命、飞黄腾达的真正“王道”,是通往成功最可靠的路径。

至于其他的?

什么江湖情义,什么本地圈子的香火情,在真金白银的市场份额和强大的资源平台面前,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不过是虚妄的空中楼阁。

情义?若真讲情义,你倒是先拿出一部能像《香江行》那样既叫好又叫座、引爆市场的电影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啊?

空谈情义…谁都不傻。

“不是,你们…你们…”杨守成和向化樯脸如紫茄子,狰狞而变形。

香江电影为什么支棱不起来,就在于他们已经跟不上时代。

《香江行》之所以能成为现象级的电影,绝非“丧尸”题材。

它的高明之处,在于巧妙地将深刻的情感内核、尖锐的社会隐喻与精准娴熟的商业节奏把控,完美地融合在了这个类型框架之内。

既提供了商业类型片应有的紧张刺激和视听娱乐,又承载了关于人性、家庭、社会责任的深刻人文思考。

这种高阶打法,最终实现了口碑与票房的双重丰收,完成了艺术性与商业性的极致平衡。

如果有心人站在电影院散场的门口仔细观察,会看到许多刚刚看完《香江行》的观众,眼眶泛红、神情凝重地走出影厅,甚至有人还在悄悄拭去眼角的泪水。

这一幕足以证明,《香江行》早已超越了“人类打丧尸”的简单生存对抗逻辑,而是将故事的情感内核,紧紧地、深深地锚定在了更具普世价值的社会现实语境和细腻动人的家庭情感纽带之上。

“丧尸”只是“人性试金石”,而非单纯的恐怖符号。

而香江的电影还在做什么?

他们还沉溺在过去的荣光里,内心里还在做十年前的《半斤八两》…他们不死,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