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宋元时期是没有辣椒的,不过不打紧,武洪可用山茱萸和芥末调味,外加大把花椒,尽管不是时下最流行的糖醋口味,却也让一众食客大快朵颐。

都说配米饭一绝。

只是不知道评语中有没有邪恶栀子花般的捧杀。

当然,这个不重要。

在挂满了小琉璃灯的后宫之中,梁红玉加入了大家庭,才是最重要的。

韩世忠在大相国寺作为官家代表,豪饮无数,仿佛那些酒水都是假的一般,根本就不醉人。

夜色之中,大相国寺灯火辉煌,游客相较白日少了些,但各种小吃之类的生意依然火爆。

有这么一伙人,衣着还算不错,口音也是地道的河洛雅音,却仿佛刘姥姥进大观园一般,看哪里都觉得新鲜,都觉得好看。

“大哥大哥,别乱跑,等下爹娘找不到你怎么办?”

朱琏追着儿子赵谌,已经八九岁的孩子,实在是有些调皮,一不留神就跑不见了。

赵桓细长条的面颊,也露出了一抹温馨的笑容,因为表现突出,他不但可以自由进出皇城,还获得了籍田令官。

这个官不大,也就从八品,却是地地道道的官身。

而且最高长官为大司农梅执礼,是朝廷管理国家财政的官职,为九卿之一。

只是看向大相国寺的辉煌和喧嚣,还是有些茫然。

“这位方丈,寺中为何如此热闹?”

他拦住了一个小和尚,话语十分客气。

“好叫这位客官知晓,寺中承办的皇家宴席,是为殄灭西夏的文臣武将庆功所在。”

小和尚也非常和善,双手合十回道:“功劳最大的韩郡王还得了当今官家赐婚,那位娘子就是道君皇帝时期,处死了的杭州守将梁家将的唯一嫡女,还封了郡主和一等国夫人,可谓是位极人臣。”

“殄灭了西夏?”

赵桓眼神露出了更多的迷茫:“前宋与西夏百年战争,如何就殄灭了西夏?”

小和尚想了想,道:“当今官家御驾亲征,领大军九万,同时联络了西辽,东西蒙古二部,还有高丽、日本等小国派人参战,西夏李氏皇朝覆灭,变成了大明的宁夏路,此刻前西夏太子李仁孝就住在鸿胪寺呢。”

“啊这......”

赵桓一时间瞠目结舌,这是怎么做到的?

他又追问:“那位韩郡王是什么来头?大师应该知道,前宋百年只有一个活着的异姓郡王,那就是童贯。”

“韩郡王全名韩世忠,字良辰,还在前宋时期便活捉了方腊的顶尖战将,可惜前宋官家不重视,被童贯的人夺了战功。”

小和尚道:“当今官家赏罚分明,韩郡王是实打实的亲自领兵打出的功绩,绝不是童贯那般不敢亲赴前线,功劳却全都拿下的六贼之举......看客官也是有官身的人,如何不看邸报?”

赵桓倒是想看,可他才得到官职,恢复一定的自由,主要还是负责汴京周围的田地问题,并没有去看邸报。

因为在他的认知中,前宋的邸报都是报喜不报忧,处处都是为了皇帝的威严而设。

现在能从邸报里看出这么多信息吗?

韩世忠......

赵桓曾经也寄希望于这位唯一勤王救驾的帅臣,可并没有成功。

或许,当时他的做法有些过于卑鄙了,被韩世忠都看不起。

已经是郡王了啊。

已经殄灭了西夏了啊。

这大明才不到两年时间,就已经做到了前宋百年都无法完成的事吗?

想到这里,赵桓不禁挠了挠头皮,或许自己做的最正确的事,就是主动投降于大明了吧?

面容不禁变得有些凄苦,却又自嘲。

“夫君,快来,这里有琉璃灯卖诶。”

朱琏一手抓着赵谌,一手不断摇动。

赵桓醒过神来,连忙过去,心头却也告别了昔日的念想,重新回归到小家庭当中。

不过,他定睛一看,这些琉璃小灯十分精致,且五颜六色,其中加了一点灯油,一根灯芯,点燃后就变成了明亮的小灯。

在前宋非富即贵才能拥有的琉璃,如今都可以摆摊卖了吗?

商家眼力一看赵桓就是刚进城的土包子,便带着本地小户独有的优越感,笑了起来:“客官可别这么大惊小怪的,瞧见那边没有?

那就是鸿胪寺宾馆,当今官家神武,那里面住着的可都是各国使者。

他们见到这些好东西,大惊小怪的属实正常,因为他们没见识。

咱们本国百姓,瞧你这身官服,可别给官家丢人。

咱们官家的皇宫里,那可都是烧电的琉璃灯,不加灯油也不冒烟,据说那些相公们办公都不辣眼睛了。”

赵桓感觉自己真就像个土包子,虽然养马场距离汴京不过十几里,却仿佛生活在两个世界。

“这琉璃灯多少钱一只?”

朱琏眼见官人不言语,连忙递话解尴尬。

“一小吊钱一只,另外赠送灯油和灯芯。”

商家朝朱琏笑着道:“这位娘子一看就是知书达理的,嗯,孩子也俊的很。”

一小吊钱就是一百文,一吊钱则是一贯,计量倒是没变。

赵桓付了钱,孩子提着琉璃灯,一家三口都颇为开心的继续逛街。

前宋汴京是不夜城,如今也还是。

当然,汴京的消费,也还是那么高,尤其是房地产。

走了不片刻,孩子张罗饿了,朱琏小声商量:“夫君,好不容易能进城了,孩子也还没吃过汴京的小吃,不如去那边吃碗旋羊皮吧,你吃一个羊头,加两壶好酒。”

赵桓一乐,“你这娘子,总是想着俺,你自己也不说吃碗羊肚汤什么的。”

“奴家喜欢羊杂汤。”

朱琏笑了笑,一碗羊肚汤能买两碗羊杂汤了的。

“那就去吃羊杂汤,孩子吃旋羊皮就是。”

赵桓毕竟是土生土长的汴京人,来到一个小桥旁,几个摆摊户已经开始忙活起来。

点了东西,桌上就有蒜泥和酱油,还有黄黄的芥末,朱琏给儿子拌好旋羊皮,自己才端起羊杂汤,用调羹小口小口的喝起来。

赵桓撕扯着羊头肉,喝了两杯酒,感觉自己似乎重新活过来了,才朝着旁边的伙计笑道:“店家,如今摆摊收税吗?”

“好叫客官知道,当今官家承袭前宋制度,虽然略有调整,但俺们摆摊还都是不收税的。”

活计说道:“若有人恶意来收钱,便可向皇城司和军事统计司检举,当今官家就会把那些恶人流放到外面岛屿上去,让他们跟猴子作伴。”

“这样啊。”

赵桓点点头:“那挺好,这街上也看不到泼皮和乞丐了,倒是嗦唤的推车多了许多。”

“客官,现在不叫嗦唤了,叫外卖小哥。”

店家乐呵呵道:“这可是官家赐名,绝不是俺瞎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