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原神:文明火种筑梦尘歌 > 第77章 孤修心困寻转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午后的阳光慷慨地洒满静怡的新居,空气中飘散着新刷桐油和石灰水的淡淡气味。雪白的墙壁,平整的水泥地面,一切都显得洁净而空旷。

一张宽大的书桌靠墙摆放,上面铺着干净的粗麻布。桌面如同精密的手术台:镊子、骨刀、鬃刷、调好的玉米胶糨糊和各种深浅的油墨,摆放得一丝不苟。一本摊开的《旧须弥植物志》占据了中央,泛黄的纸页上,一道狰狞的撕裂伤正在静怡指尖极其精细的操作下,被薄如蝉翼的补纸小心弥合。她微微低着头,几缕碎发垂落颊边,神情专注得仿佛隔绝了整个世界。

她的目光,如同被无形的丝线牵引,偶尔会短暂地离开脆弱泛黄的书页,投向窗外。窗外正对着的,是理萌新居门前那块用简易篱笆围起来的半亩薄田。新翻的土地呈现出温润的深褐色,此刻,无数点稚嫩的绿意已经倔强地拱破了覆盖的薄土,怯生生地探出头来,在阳光下舒展着细弱的茎叶。小陈带着几个年轻的助手正在田间忙碌,有人弯腰仔细测量芽苗的高度和间距,有人在小本子上飞快记录,还有人提着特制的小喷壶,轻柔地喷洒着营养液。分工明确,协作高效,田间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一声极轻、几乎被阳光融化的叹息从静怡唇边溢出。她收回目光,指尖触碰着眼前古籍那历经岁月沧桑的脆弱纹理。一种深切的孤独感,如同旧书库角落悄然滋生的湿气,悄然爬上心头。修复古籍,如同与逝去的灵魂进行一场寂静的对话。每一道裂痕的弥合,每一个模糊字迹的辨认,都依赖着修复者独一无二的技艺、近乎苛刻的耐心和对历史的敬畏。它无法像播种、除草那样分工合作,也无法像记录数据那样量化分摊。这是一场漫长而孤独的跋涉,只能由她独自承担。看着小陈他们田间协作的身影,一丝难以言喻的羡慕,混合着对自己庞大工作的无力感,在她心底无声蔓延,沉甸甸的。

就在这时,她眼角的余光瞥见窗外小路上那个熟悉的身影。理萌正从他那半亩薄田边直起身,准备返回自己的新居。

一股前所未有的冲动,瞬间压过了静怡骨子里的腼腆。她几乎能感觉到自己脸颊的温度在升高,手指下意识地绞紧了衣角。不行,不能再一个人这样下去了……那些书……古籍书页边缘那狰狞的水渍黄痕仿佛又在眼前晃动。她深吸一口气,猛地站起身,快步走到窗边。胸腔里的心跳声清晰可闻,她甚至能感觉到耳根在发烫。

“理萌先生!”她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她自己都陌生的清晰,穿透了玻璃窗。

正准备推门的理萌闻声停下脚步,有些诧异地转过身,循声望来。阳光落在他沾着泥点的工作服上。

隔着玻璃窗,静怡的脸颊已经飞起两片薄薄的红晕,眼神也有些闪躲,不敢与他对视。但她依旧鼓起勇气,声音虽然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微颤,却努力保持着平稳:“请……请稍等一下!能……能麻烦您到我房间来一趟吗?我……有些事,想请教您。”她飞快地说完,甚至不敢看理萌的反应,就有些慌乱地离开了窗边,仿佛刚才那几句话已经耗尽了她所有的勇气。她局促地站在书桌前,手指无意识地抚摸着《旧须弥植物志》那道尚未完全弥合的伤痕,心脏还在怦怦直跳。这主动的邀请,对她而言,简直是打破了某种无形的壁垒。

片刻后,笃笃的敲门声响起,带着几分迟疑。

静怡深吸一口气,快步走过去打开了门。门外站着理萌,他脸上带着一丝困惑和关切。“静怡老师?您找我?”他的目光下意识地扫过她整洁却透着清冷的房间。

“请进。”静怡侧身让开,脸颊的红晕还未完全褪去。

理萌走进来,目光自然扫过房间。他的视线掠过她纤尘不染的书桌,掠过那些精密的修复工具,最终,无意间落在了静怡搁在柔软布拖鞋上的双脚上。那是一双纤细秀气的脚,脚踝的线条流畅优美,白皙的皮肤在阳光下近乎透明。只是,长期伏案久坐,加上尘歌壶艰苦的奔波,那足弓微微绷着,透出一种不易察觉的疲惫感。理萌的目光再一抬,瞥见了静怡鞋柜角落里,那双许久未穿的、象征着她教令院学者身份的黑色高跟鞋。精致的圆头玛丽珍鞋设计,皮革依旧光亮,10厘米的外露粗跟稳稳矗立,冷硬的光泽与脚下这双朴素的布拖鞋形成了鲜明而沉默的对比——一个是被迫搁置的过去体面,一个是现实生存的柔软妥协。

“谢谢您过来。”静怡的声音将他拉回现实,带着点残余的紧张。她端起桌上早已凉透的半杯水喝了一口,目光却不自觉地又飘向窗外那片生机勃勃的小苗田,落在小陈他们协作的身影上。

“在看新苗?”理萌顺着她的目光望去,语气带着欣慰,“‘耐瘠一号’表现还不错,株高比预期高2厘米,看来这贫瘠地块也能有点指望。”

“嗯,真好。”静怡轻声应道,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冰冷的杯壁。她犹豫着,似乎在组织语言,最终还是低声说道,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落寞,“小陈他们……帮了大忙吧?田里的事,总算有人分担了。”她顿了顿,目光落回自己桌上那本孤独摊开的古籍,“不像这些……只能一点一点,自己来。”

理萌敏锐地捕捉到了她语气里那份深沉的孤独,结合刚才看到的画面——那双透着疲惫的脚,那双被尘封在角落的高跟鞋,再看向她桌上那本需要倾注无数心力才能修复的古籍,瞬间明白了她反常主动邀请背后的沉重。他沉吟片刻,脑海中浮现出那台承载着“异世农科?卷一”的虚空终端——静怡曾为了保存他的现代农业知识,耗费无数心血进行录入。

“静怡老师,”理萌的声音温和而认真,带着一种基于共同经历的笃定,“修复古籍是精细活,确实需要你这样的专家亲力亲为,这点谁也替代不了,就像你当初录入‘异世农科?卷一’那样,每一个字都凝聚着心血。”他特意提到了那个成功的数字化案例。“但……保存知识,让它能延续下去,是不是可以换一种思路?或者,增加一种保障?”

静怡抬起眼,带着困惑和一丝被点亮的微光看向他。

“你看,”理萌的语气带上了一丝对未来的憧憬,“那些已经由你妙手修复好的,或者本身相对完好的古籍,里面的内容,能不能也进行数字化备份?就像‘异世农科?卷一’那样!把纸上的文字、图谱,变成可以存储、可以复制、可以检索的数据!这样,就算原始古籍因为意外受损,甚至遭遇更大的灾难,最重要的知识核心,也保留了下来。等我们这边解决了通讯协议的核心难题,或者荧找到了更稳定的对外连接节点,这些宝贵的数字知识,就有可能上传到更广阔的‘网络’——如果提瓦特之外还有类似的存在的话。知识,才能真正实现共享和永久保存。这不正是守护火种更深远的意义吗?你已经为我的知识开辟了这条路,现在,是时候为这些古籍也铺上这条路了。”

他顿了顿,看着静怡的眼睛,清晰地阐述方案:“一个人修复,是守护的根本。但录入备份、为未来的传播做准备,这工作量太庞大了。为什么不找几位值得信赖的、也在尘歌壶的教令院同学或者老教授帮忙呢?他们熟悉古籍文字,也有操作虚空终端的经验——就像你操作那台录入‘卷一’的终端一样。由你负责最核心的修复和内容审核把关,他们负责安全、高效地将成果数字化。这样,你的压力能减轻,知识保存的效率和安全性,却能成倍提升。”

静怡捧着杯子的手微微收紧。理萌的话,尤其是他提到“异世农科?卷一”这个她亲手参与完成的成功案例,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她思维的枷锁。长久以来,她沉浸在孤独的修复工作中,仿佛守护这些脆弱的纸页就是唯一且全部的使命,从未想过还能有另一种形式的“守护”与之并行,并且这条路她其实已经参与开辟过!而理萌,则清晰地指出了这条路的延伸方向——将守护,转化为可复制、可传播、更能抵御时间与灾难的永恒火种!数字化备份,知识共享,永久保存……这些词汇因“异世农科?卷一”的存在而变得无比真实,瞬间点燃了新的希望,驱散了那沉重的孤独阴霾。

她放下杯子,深吸一口气,眼中那点落寞被一种全新的、带着热切光芒的坚定取代,脸颊上因激动而再次泛起红晕,但这次不再是羞怯,而是振奋:“你说得对……守护,不止于修复本身。传承,需要更多的方式和保障!就像‘异世农科?卷一’那样……我……我这就联系!”她几乎是立刻转身走出房间,动作带着前所未有的急切,仿佛要立刻抓住这灵感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