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原神:文明火种筑梦尘歌 > 第73章 杂交稻穗育新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晨光刺破尘歌壶结界的淡金穹顶,在璃月梯田的露珠上碎成点点星芒。

理萌的膝盖早已陷进湿润的泥里,冰凉的触感透过粗布裤料。他整个上半身几乎趴伏在田埂上,右手镊子夹着一枚边缘打磨得极薄的琉璃镜片——这是枫丹工程师雷诺阿用报废的蒸汽压力表视窗“魔改”的“显微镜”。镜片下,一株形态奇特的稻花被放大:雄蕊干瘪萎缩,像脱水后蜷曲的海绵,了无生气;而雌蕊却饱满鼓胀,如同蓄满清水的透明皮囊,在微光下透出生命的光泽。

“找到了!”理萌猛地直起身,膝盖离开泥地,裤腿上留下两个深褐色的圆痕,边缘晕开的水渍,像极了当年在耕芯科技深圳实验室熬夜焊pcb板时,蹭到的松香助焊剂留下的顽固污迹。晨风掠过稻叶,带来清冽的植物气息,也吹散了他心头的迷雾。这株源自纳塔火山区、在尘歌壶贫瘠土壤里挣扎求生的野生稻,竟发生了如此关键的变异——天然雄性不育!

“先生!花粉来了!”助手小陈喘着粗气,沿着狭窄的田埂小跑过来,双手稳稳托着一个宽大的竹匾。匾底铺着洁白的细麻布,上面均匀散布着薄薄一层刚从不同试验田采集来的稻花花粉,晨光照射下,闪烁着细碎如金粉般的光泽。“按您吩咐,蒙德‘风语者’、璃月本地‘云来粳’改良三代、须弥耐旱‘沙恒种’,还有…您特别标注的几株壮苗花粉,都在这儿了!”

理萌的目光扫过那些承载着希望的细微颗粒,点了点头。关键的第一步,终于迈出去了。他下意识摸了摸胸口,那里贴身放着一小袋赤穗玉米种,仿佛能汲取某种跨越时空的力量。

日头正烈,垂直的光线将试验田分割成明暗清晰的几何块。这里已临时搭建起遮阳的草棚,几张拼接的木桌上,摆放着羽毛笔、细针、小瓷碟盛放的清水、以及标记着不同符号的稻穗。空气闷热,只有稻叶摩擦的沙沙声和偶尔飞过的虫鸣。

理萌的额角沁出细密的汗珠,他屏住呼吸,左手用一根打磨光滑的细骨针,小心翼翼地拨开一朵保持系稻花(他选育出的本地良种)的颖壳,露出里面同样饱满的雌蕊。右手拈起一根洁白的雁翎羽毛笔——这是静怡修复古籍时淘汰下来的旧笔,笔尖柔软纤细。他极其轻微地蘸取了一点瓷碟里盛放的、粘稠如蜜的纳塔不育株雌蕊柱头黏液。

“稳住。”他的声音低沉,目光专注如鹰隼,羽毛笔尖精准地触碰在保持系稻花的雌蕊柱头上,轻柔地涂抹上那层珍贵的黏液。“就像给显卡核心焊贴片电容,手抖一下,焊锡偏移,整块板子就废了。”他头也不抬地对旁边紧张得鼻尖冒汗的新手助手解释,“这黏液就是‘接口’,必须在它活性最高的十分钟内,把合适的‘信号’——花粉,接上去。”

新手助手用力点头,学着理萌的样子,用另一支羽毛笔尖,从小陈带来的花粉匾里,极其小心地粘起几粒“风语者”花粉,轻轻点在刚刚涂抹过黏液的雌蕊上。动作生涩,但全神贯注。枯燥、重复、不容一丝差错的授粉工作,在闷热的草棚下,如同进行着一场精密仪器的组装。汗水滴落在桌角的泥土里,瞬间消失不见。

尘歌壶的时间法则悄然运转,十日的光阴在日升月落、浇水施肥、数据记录中流淌而过。当第十日的夕阳将天边云霞染成熔金,并将试验田里沉甸甸的稻穗浸透成一片醉人的琥珀色时,理萌和小陈正蹲在编号为“纳优11”的试验小区前。

空气中弥漫着谷物将熟的甜香。理萌的手指带着泥土的微痕,轻轻拨开浓密的稻叶。眼前的景象让他呼吸微微一窒:稻穗沉甸甸地垂下,勾勒出饱满流畅的弧线,谷粒排列紧密,颗颗圆润,在夕阳下泛着温润的光泽。更令人震撼的是其根系,扒开表土,能看到比普通稻种繁密数倍的白色根须,在土壤中纵横交错,织成了一张贪婪汲取养分与水分的生命之网。

“先生!穗粒数统计出来了!”小陈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他指着手中厚厚记录本上的一串数字,“比对照的‘云来粳’多了整整四成三!根系发达度…老天,几乎是两倍!这…这成了?!”

理萌的心脏在胸腔里有力地撞击着,那感觉如此熟悉,如同当年在深圳实验室,示波器上终于跳出完美波形、调试成功的显卡风扇发出稳定蜂鸣的那一刻。他猛地站起身,因为蹲得太久眼前微微发黑,但他毫不在意,伸手从“纳优11”的稻丛中用力捋下一把饱满的稻穗。

就在这时,一道蓝色身影轻盈地穿过田埂走来,冰雾般的气息稍稍驱散了傍晚的闷热。

“理萌先生,听小陈说,有重要进展?”甘雨的声音依旧温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

“看!甘雨小姐!”理萌几乎是把那把沉甸甸的稻穗塞进了甘雨手中,谷粒相互摩擦,发出沙沙的、如同无数微小齿轮啮合运转的声响,正是那让他魂牵梦绕的“成功蜂鸣”。“这是恢复系花粉成功授给不育系母本结出的F1代种子!我们找到‘钥匙’了!”

甘雨纤长白皙的手指拂过稻穗上细密的芒刺,她鳞片般精致的指甲尖端,凝聚起一丝冰凉的露意,在饱满的谷粒上留下几道转瞬即逝的湿润痕迹。她感受着掌心那份沉甸甸的生命重量,冰蓝色的眼眸中映出金黄的稻穗:“这根系…如此强健。理萌先生,这意味着…?”

“意味着它能更深入地汲取深层水分和养分!”理萌的语气斩钉截铁,眼中闪烁着工程计算般的精准光芒,“初步估算,在同等产量下,灌溉用水至少能减少百分之四十!甚至可能适应我们尘歌壶更贫瘠的边缘土地!”

甘雨轻轻吸了一口气,望向眼前这片在暮色中摇曳生辉的“纳优11”,又看向理萌裤腿上早已干涸变硬的泥点和他眼中尚未褪去的血丝。四成的用水减少,在这个水比摩拉贵的避难所,其意义远超黄金的丰收。她郑重地点头,将那份沉甸甸的希望紧握在手心:“七星委员会,需要这份详细的报告。辛苦了,理萌先生。”

夜幕低垂,尘歌壶的星空清晰得仿佛触手可及,星辰如碎钻般洒满天鹅绒般的穹顶。核心区的灯火大多已熄灭,唯有试验田边缘的一个大草垛旁,还躺着一个疲惫的身影。

理萌摊开手掌,几粒刚刚脱粒、尚带着稻壳清香的“纳优11”初收谷粒,安静地躺在他布满薄茧的掌心。借着月光,能看到谷壳上分布着一些天然的、细小的紫褐色斑点,不规则,却透着一种独特的生命力。

这斑点……理萌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记忆的闸门轰然打开。那是十年前,深圳宽敞的家中,电视屏幕幽幽的光。纪录片画面里,烈日下的试验田边,一位穿着洗得发白衬衫的老人,正捧着一把金灿灿的稻穗,笑得像个孩子。镜头拉近,老人衬衫的袖口和下摆,赫然打着几个颜色略深的补丁。朴素,却带着一种撼动人心的力量。

“老爷子……”理萌的声音低哑,几乎融进田埂间不知疲倦的虫鸣里。他抬起头,望向提瓦特高悬的明月,那清辉与记忆中故乡的月光似乎并无不同。“您看……提瓦特这月亮,是不是和咱地球的一样亮?”他对着虚空低语,仿佛在向某个跨越时空的灵魂汇报。掌心的谷粒似乎变得滚烫,像握着当年在深圳邮局门口排了长队,才终于买到的《世界上第一株杂交水稻培育成功五十周年》纪念邮票。

晚风带着稻叶的清香拂过草垛。他微微侧头,目光投向远处山坡上一扇还亮着灯的窗户。那是静怡的临时书斋。窗纸上清晰地映出一个少女伏案疾书的剪影,瘦弱,却挺直了脊梁。笔尖划过纸张的细微沙沙声,乘着夜风,轻柔地飘荡过来,一下,又一下。这声音,与身下草垛里干草的窸窣、远处稻田里起伏的稻浪声交织在一起,温柔地拍打着堤岸,也拍打着他疲惫却充盈的心房。

夜还很长,试验田里,孕育着希望的种子在静默中悄然生长。而知识的光,在相隔不远的两个窗口,都未曾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