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原神:文明火种筑梦尘歌 > 第74章 金穗测产兆丰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晨曦刺破尘歌壶淡金色的结界穹顶,将璃月梯田染上一层流动的蜜色。空气中弥漫着泥土被唤醒的湿润气息,混合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草木灰烬味道——那是“精准堆肥法”正在悄悄改变这片土地的肌理。

理萌站在新搭建的竹木观景台上,粗糙的栏杆硌着他的掌心。下方,尘歌壶从未有过的奇景正在上演。

“齿轮组,第三序列,启动!”枫丹工程师雷诺阿的嗓门盖过了晨风。几个枫丹学徒奋力转动巨大的黄铜手轮,粗壮的传动链条哗啦啦作响,带动高处水塔旁的齿轮箱。几乎同时,一位须弥学者双手结印,口中吟诵着古老的草元素咒文,翠绿的光点在他指尖汇聚,如同萤火虫般飞向梯田上方纵横交错的透明玻璃管道网络。

“嗡——!”

低沉的共鸣声中,淡绿色的元素液如同被赋予了生命,骤然在管道里奔涌起来!它们顺着璃月工匠精心刻下符箓的琉璃渠壁流淌、渗透,不再是粗暴的灌溉,而是带着元素韵律的浸润。淡绿的液体渗入曾经板结发硬的土壤,肉眼可见地,那片土地如同饱饮甘泉的旅人,迅速变得松软、深褐,甚至微微膨胀,呈现出一种令人心安的“海绵”质感。几个围观的老农忍不住蹲下身,抓起一把土在手里揉捏,布满沟壑的脸上满是难以置信的惊喜。

“神了!真跟那册子上画的一模一样!”老农李伯嗓门洪亮,他手里紧紧攥着一本还散发着油墨清香的《尘歌壶高效农业手册》,翻到“精准堆肥与土壤改良”那一章,粗糙的手指戳着上面的图解。

更远处,静怡正被一群农妇围着。她略显腼腆,脸颊微红,但眼神专注。她展开一张精心绘制的“病虫害预警图谱”长卷,上面用细腻的笔触勾勒着各种害虫的形态、病害的早期叶片特征。“朱砂,对,用这个描。”她轻声指点着。农妇们立刻忙碌起来,用蘸着鲜红朱砂的笔,将图谱上关键的警示标志,仔细描绘在一块块削好的薄竹片上。很快,这些插在田埂上的朱砂竹牌,便如同忠诚的哨兵,在晨风中轻轻摇曳,构成了一片独特的、充满希望的防御阵线。

然而,最震撼人心的,还是中央那片被众人目光聚焦的试验田。

“纳优11”杂交水稻。

金黄的稻穗沉重得不可思议,沉甸甸地弯下腰,几乎要垂到地面,形成一片片耀眼的“金钩”。阳光穿透薄雾,在密集的谷粒上跳跃,流淌成一片金色的瀑布。这景象本身就足以让人屏息。更奇特的是,有经验的老农小心地拨开稻丛根部——只见粗壮的稻秆基部,缠绕着一层细密如须的白色气生根!它们暴露在空气中,顽强地伸展,像一层为生命护航的绒毯。这奇景,让几个曾见过理萌绘制的、来自异世的杂交水稻专家画像的须弥学者,忍不住低声惊呼:“看那根!像不像那位‘神农’画里的‘海水稻’?”

理萌的目光扫过这由知识、汗水与元素力共同铸就的奇观,最终落回手中那本还带着印刷机余温的手册。封面上,“知识是绝望中最硬的锚”一行字,被特意加粗。这不是口号,是过去无数个日夜挣扎求存的结晶。他握紧了书脊,指节微微发白。

夕阳熔金,将整片梯田镀上了一层流动的、近乎神圣的金箔。空气里谷物成熟的甜香浓郁得化不开,混合着人群聚集的热气与期待。

测产的时刻到了。

中央试验田被划出一块标准的方地。十几名精壮的汉子手持镰刀,随着千岩军小队长一声令下,雪亮的刀刃整齐划一地切入金色的稻浪。刷刷的割稻声,如同最动听的丰收序曲。稻穗被迅速捆扎,一捆捆沉甸甸的收获被抬到田头空地上。

老农李伯当仁不让地坐在一张小马扎上,面前放着他那副油光水滑的老算盘。他神情肃穆,布满老茧的手指如同最灵巧的舞者,在乌黑的算珠上翻飞。噼里啪啦的算珠碰撞声,清脆、密集、带着某种古老的韵律,竟奇异地压过了围观人群越来越响的嗡嗡议论。

“多少了?李伯?”“看这分量,了不得啊!”“比上次‘云来粳’多出快两倍了吧?”

人群伸长脖子,目光都焦灼地落在那不断跳动的算珠和理萌、静怡、甘雨等人脸上。小陈更是紧张地捏着块记录木板,手指关节都泛白了。

李伯的手指猛地一顿,最后几颗算珠被他用力拨下,发出“啪”的一声脆响。他抬起头,沟壑纵横的脸上先是极致的静默,随即,那静默如同投入石子的湖面,迅速被一种近乎爆炸的狂喜涨破。他嘴唇哆嗦着,猛地站起身,因为动作太急,小马扎都带倒了。

“算……算出来了!”他声音洪亮,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猛地指向小陈手中的木板,“写!快写!”

小陈如梦初醒,抓起炭笔,用尽全身力气在木板上写下几个巨大的数字。他深吸一口气,双手将木板高高举起,用尽肺腑里的力气嘶吼出来:

“‘纳优11’试验田——最高亩产!两千五百零三斤!!!”

轰——!

人群瞬间沸腾了!

“多少?!”“两千五?!”“老天爷啊!五倍!真的是传统稻的五倍还多啊!”

欢呼声、惊叹声、喜极而泣的哽咽声如同海啸般席卷了整个梯田。蒙德来的难民激动地拥抱在一起;须弥的学者们抚掌赞叹,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枫丹的工匠们则把帽子抛向空中;璃月的老农们更是热泪盈眶,对着金黄的稻浪深深作揖。连素来清冷的甘雨,冰蓝色的眼眸中也漾开了欣慰的暖意,唇角弯起温柔的弧度。

刻晴站在稍高处,紫色的眼眸映照着漫山遍野的金黄与人群沸腾的喜悦。她微微颔首,一丝不易察觉的放松掠过眉梢。粮食,是尘歌壶最硬的基石。她看向被众人围在中央的理萌,这位来自异世的灵魂,此刻正被兴奋的农人们抛起、接住,他略显窘迫却无比开怀的笑脸,在夕阳下格外明亮。

理萌好不容易从热情的浪潮中脱身,走到田埂边。晚风温柔地拂过沉甸甸的稻浪,发出连绵不绝的沙沙声。这声音,奇异地与他记忆深处深圳家中,台风暴雨敲打窗户的噼啪声重叠在了一起。一股浓烈的乡愁毫无预兆地攥紧了他的心脏。

他蹲下身,指尖带着泥土的气息,轻轻拂过一株饱满的稻穗。微凉的露珠沾湿了他的手指。他下意识地低头凝视指尖那滴晶莹的水珠。

小小的露珠里,光影晃动,竟仿佛映出两个跨越时空的身影:一个穿着洗得发白的旧衬衫,弯着腰在烈日下的试验田里,背影瘦削却坚韧如山;另一个穿着沾着泥灰的须弥教令院校服,抱着厚重的古籍,在尘歌壶崎岖的小路上蹒跚而行,眼神却明亮如星。

“理萌——!开饭啦!今晚加餐,赤穗玉米饼管够!”

静怡清亮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欢快的声音,穿透鼎沸的人声,从不远处临时搭起的伙房区传来。理萌猛地回神,露珠从他指尖滑落,渗入泥土。

他站起身,带着释然的笑意,准备向那温暖的呼唤走去。然而,就在他抬脚的瞬间,粗糙的衣角不经意间勾到了旁边一株低垂的稻穗。

簌簌……簌簌……

几粒饱满金黄的谷种,悄无声息地从稻穗上脱落,精准地掉进了他沾满泥泞的布鞋鞋窠里,落在他温热的脚背上。那微痒的触感,让他浑身一僵,瞬间想起了那个异世老人永远装着稻种的口袋。喜悦的余温还在胸腔,一丝沉重的责任感却已悄然攀附上来——这奇迹般的丰收,只是一个开始。

“纳优11……这奇迹般的F1代种子啊……”他心中默念,喜悦中带着一丝沉重。这饱满的谷粒蕴藏着惊人的高产潜力,却也继承着杂交种的宿命——它们的后代(F2代)将不可避免地发生性状分离,良莠不齐,无法稳定遗传这份丰收。这意味着每一季都需要重新进行那精密而耗时的杂交授粉,才能获得同样高产的种子,成本高昂。尘歌壶,还远未准备好承受如此持续的育种投入。

他脸上的笑容凝固了一瞬,随即化作一丝复杂的、混合着责任与决然的了然。他不动声色地继续迈步,走向炊烟升起的方向,走向静怡等待的地方,只是脚下的步伐,悄然加重了几分。

在更远一些的工坊区边缘,枫丹商人夏尔的那台蒸汽印刷机正发出有节奏的轰鸣。巨大的飞轮转动,带动连杆活塞往复运动,喷吐着乳白的蒸汽。铅字如雨落下,在雪白的纸张上印下清晰的墨痕。新一批《尘歌壶高效农业手册》正源源不断地诞生。扉页上,“知识是绝望中最硬的锚”这句话,在机械的力量下,被印得格外清晰、深刻,仿佛要烙进每一个翻开它的人心里。

金色的稻浪在晚风中起伏,沙沙作响,如同大地沉稳的呼吸。尘歌壶的夜晚,弥漫着粮食的芬芳与油墨的清香,一种扎根于泥土与书页的希望,正顽强地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