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外的扬州城,正是草长莺飞、烟柳画桥的醉人时节。一艘装饰华美的画舫悠悠荡在碧波粼粼的瘦西湖上。船头,身着月白云锦常服、玉冠束发的忠顺王爷,正斜倚在铺着厚厚锦褥的软榻上。
他姿态闲适,一手执着晶莹剔透的琉璃杯,里面是新酿的桃花酒,另一只手随意地搭在屈起的膝盖上,指尖还随着岸上传来的隐隐丝竹声轻轻打着拍子。微风拂过他俊朗含笑的面容,带来水汽的清新和桃李的芬芳。
一个幕僚模样的中年文士站在一旁,面带忧色,低声提醒:“王爷,京中……陛下似乎已多次催促……”
忠顺王懒洋洋地抬了抬眼皮,抿了一口杯中酒,甘甜微醺的滋味让他惬意地眯起了眼,浑不在意地挥挥手:“急什么?‘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扬州三月的景致,本王还未曾看够呢。过了这季,岂不可惜?回京的事……再等等,再等等。” 他望着远处如烟似雾的垂柳,嘴角的笑意更深,仿佛已将皇兄那封满含威胁的信函,连同京城的烦嚣,都抛到了九霄云外。
他刚结束了杭州之行,特意赶回扬州,为的就是不错过这“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的鼎盛春意。至于皇兄的怒火?嗯……隔着千山万水呢,烧不到这画舫上来。
不得不说这四个月以来,忠顺王爷过的日子极为舒心。自从处理完盐运大案,忠顺王爷根本没想过回京。
他是不那么聪明,但也不是傻子,跟盐运案比起来,那个铁器走私案明显牵扯更深,他哥收到消息只字未提,明显不正常!
虽然忠顺王爷没想明白为什么他哥要压下此案不提,但是他隐约觉得,要是立刻回京可能会被抓壮丁!而且难得来江南,上次去苏州就因为隐九的出现,害他根本没有心情好好欣赏江南美景!这次再错过,估计就要抱憾终生了!
所以,打定主意的忠顺王谁也没告诉,只带了四个精悍的随从就微服去了金陵。
冬月里的金陵城,雪粒子细碎地落着,沾在黛瓦上,积在青石板缝里,又被北风卷着,斜斜地扑在行人脸上。忠顺王爷裹在一件半旧不新的玄青茧绸面灰鼠皮袄里,身后只缀着两个精悍的随从,三人悄无声息地踅过钞库街口。
秦淮河凝住了一匹青灰色的旧缎,失了夏日的脂腻,两岸画舫寂寂,朱栏绮户皆掩在雪幕之后。王爷信步踱入钞库街深处,鼻尖忽而捕捉到一丝奇异的暖香,浓酽、霸道,劈开清寒直钻肺腑。循香望去,窄巷深处挑着一面油腻发亮的杏黄布招子,上书三个墨字“宋记汤”,招子底下门脸窄小,檐下悬着几只油光锃亮的盐水鸭、腊鹅,堂内热气腾腾,模糊了人影。
王爷脚步微顿,随从已会意,抢先一步撩开厚实的蓝布棉门帘。一股饱含着肉骨浓香、鸭油清气、葱姜辛烈、以及柴灶烟火气的热浪扑面涌来,瞬间融化了须眉上凝着的霜雪。堂内不过四五张粗木方桌,挤挤挨挨坐满了食客,堂倌肩搭白巾,托着粗瓷海碗穿梭其间,吆喝声混着吸溜吞咽的声响,沸反盈天。王爷拣了靠墙角落一张空桌坐下,随从垂手侍立。
“两碗鸭血粉丝汤,一笼蟹黄汤包,切半只盐水鸭前脯!” 随从低声道。堂倌麻利应下,不多时,热腾腾的汤碗便端了上来。粗瓷海碗里,浓白如乳的汤底微微翻滚,沉浮着暗红的鸭血块、嫩滑的鸭胗片、饱满的鸭肠圈、细韧的粉丝,顶上撒着翠绿的芫荽末和焦香的油豆粒。王爷执起粗陶调羹,舀起一勺,那汤入口滚烫,鲜味浓得几乎粘唇,一股温热的力道直透四肢百骸,将骨缝里残留的寒气都逼了出来。他面上那点冰棱似的笑意,似乎被这浓浓的热气熏得融化了一丝。
蟹黄汤包紧随而至,薄如纸的皮子兜着沉甸甸的馅儿,隐约透出蟹黄的明艳。王爷用筷尖小心翼翼提起一个,放在粗陶碟中,轻轻咬破一个小口,一股混合着蟹黄鲜香、猪肉丰腴、姜汁微辛的滚烫汤汁瞬间涌入口中,烫得舌尖微麻,鲜味却直冲天灵。他慢条斯理地吸尽汤汁,再细细品那紧实鲜甜的肉馅与蟹黄碎粒,动作依旧优雅,与周遭食客的豪放吸吮形成微妙对比。邻桌一个粗豪汉子正捧碗大口灌汤,汤汁顺着胡茬滴落,他却浑然不觉,只咂着嘴叹道:“他娘的,这口热汤下肚,阎王叫门都不去!”
王爷不动声色地听着,目光扫过堂中:缩着脖子喝汤的脚夫,冻得鼻头发红的货郎,还有角落里一个衣衫单薄的老者,正将碗底最后一点粉丝仔细拨入口中,连汤也喝得涓滴不剩。他搁下筷子,那盐水鸭脯切得薄如蝉翼,皮色如蜜,肉质紧实微咸,是下酒的好物。
腹中暖意驱散了金陵的湿寒,忠顺王爷在吃了几日美食得到满足后,一行悄然离了秦淮风月之地,取道东南,直奔常州而去。
运河两岸,冬麦覆着一层薄雪,村落萧瑟,舟楫稀疏。常州自古为鱼米之乡,河网纵横,王爷此行不为别的,正是冲着那“拼死食河豚”的文人风雅,欲亲尝大文豪苏轼笔下“值那一死”的至鲜之味。
在常州一处临河的老字号,王爷端坐雅间。窗外寒水凝滞,窗内却暖意融融。堂倌捧上一只青花细瓷盘,盘中正是传说中的河豚。那鱼肉洁白如玉,片得极薄,微微卷曲,透出底下青瓷的温润光泽。旁置一小碟秘制酱油,色如琥珀,点缀着几星嫩姜丝。
河豚肉入口,其鲜嫩滑爽难以言喻,仿佛舌尖触及的并非鱼肉,而是凝结了春水的精华,一丝若有似无的、奇异的甘甜与鲜香在口腔中层层漾开,直抵喉舌深处。那滋味,果然霸道而纯粹,瞬间便夺了所有感官,让人忘却了其肝、血、眼等处所藏的剧毒。
忠顺王爷细细咀嚼,每一口都带着对生命造化的敬畏与对美味极致的赞叹。席间,侍者小心侍奉,讲述着厨子处理河豚时如何屏息凝神,剔骨去毒,那过程本身便是一场惊心动魄的仪式。王爷静听,眼中掠过一丝了然,这河豚之鲜,确乎是刀尖上跳舞得来的恩赐。
食罢河豚,唇齿留鲜,一行人又沿江南下,不日便到了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