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友复圭子旣疏道德经矣识者咸喜太上之嫡派出始知其
渊源然南华爲道德而发明也其文辞浩荡其旨归邃邈其底
里直探混溟始无始而终无终学者又恨途迷复圭云齐谐者
志怪也则鲲鱼鹏鸟吾恶知其说安可踵前人之妄注数载以
来复圭时潜心南华癸酉春顿悟其爲丹经之祖鲲鱼卽丹经
之水虎鹏鸟卽丹经之火龙二语参破一部南华莫不迎刃而
解矣昔注自郭象向秀而下迄今焦猗园所集老庄翼而上何
啻百种不知道德岂知南华经中有说禅处惟陆西星得其皮
肉至圣谛中之眞色不色眞空不空仙佛殊途同归乃骨随也
虽陆西星亦茫然矣庄子慨千载而下道术分裂而世界缺陷
不以太古无爲之道提醒之必不能返有爲於浑噩跻仁义爲
道德况鬬心之习炽而功利之学盛将安所底止乎其曰无爲
也用天下而有余有爲也爲天下用而不足卽吾儒君逸臣劳
之道也其曰无入而藏无出而阳柴立其中央卽玄门食毋之
道也其曰以生死爲一条可不可爲一贯卽释氏不生不灭之
道也学者细味南华之注疏非惟道释二家不可一日无卽吾
儒达而在上者有复古之志必以无爲之治爲最上穷而在下
者有进取之心必以道德爲胜仁义恶可以其理不必耳目经
语不必古今道掊击圣智殚残名法而訾议之乎大抵南华一
经十万余言皆先行其言也故言言皆阃奥昔人注南华岂惟
不必行且未知而言故其所注多剿说而於道德性命如嚼蜡
然予玩南华注疏有如食蜜中边皆甜可谓前无古而後无今
矣胡膂力方刚輙弃科场而访道注疏大得南华之神後有读
之而朝彻者不可忘先知先觉开来学之功也昔朱紫阳注经
书爲千古之的解今复圭子注疏道德南华亦爲千古之玄解
两者皆新安人故予序之爲并不朽云
晋陵友弟邹忠允顿首拜序
南华眞经注疏自序
复圭子曰道德经爲三教之祖
太上悯人不悟性命之学无传不得不化身作南华以泄其秘
凡爲寓言犹诗之比体教人全性保命也重言亦借重於古人
而欲人信彼保全性命之说也巵言千变万化脍炙其词使人
悦於口因悦於心而索彼立言之正意自欲跳出世网而游神
於性命之域也其津筏後学者可谓至矣南华之注始於郭象
继之向秀终於焦猗园之老庄翼百有余家尙隔山万重卽聪
明如李青莲读南华而赋鲲鹏且认虚爲实其词愈纵恣而背
眞意愈远无怪世儒指鸾凤爲山鸡视神龙爲妖幻也窃思易
之所谓老夫得其女妻如枯杨生稊也妙法莲花经佛受龙女
之献珠宝也维摩经云不入烦恼大海则不能得一切智宝也
云岩禅师云百花丛内过一叶不黏身卽丹经取坎塡离之旨
其有不合也有不同也入门炼已之异也易之所谓殊途也其
无不合也无不同也成功究竟之一也易之所谓殊途而同归
也佛祖云我娘生我我还先仙师云先有吾身後有天[?*夹\/水]园先
生之作南华盖身在天地之先也予今之注疏南华敢云身在
天地之先特知九天九地积气积块之所以然耳或问何物爲
生天地予曰混沌以前不惟无天地且无五行独有一乾金耳
此金有气无质乃造化之根也故能生天地因而生水爲五行
之始仙家之金丹释氏之金刚不过窃先天之乾金耳学者须
知金水爲凡铅水中金爲眞铅但得有眞铅以制木火之飞腾
何愁无眞汞以制金水之沈重故铅汞交而内丹结矣然则搬
运一身之铅汞者不知静里孤修气转枯也偏倚采取之术者
不知眞空不空眞色不色也旣闻大道之人当访外护觅云朋
寻福地三者缺一必爲羣魔作障缘若果三千八百功行与天
齐自然有鼎烹龙虎矣予先人程两峯翁酷好读南华每有超
见因予过庭而辄以垂训予曷敢忘焉昔人谓南华爲道德之
注疏予今本道德而注疏南华眞醉者之初醒而梦者之忽觉
乎予之不敢秘而以注疏授剞劂氏也其不敢独醒而欲与天
下共醒不敢独觉而欲与天下共觉乎倘太上与南华仙翁嘉
予注疏之劳早爲予作外护侣伴之合则赴龙沙之会爲有期
异日召予以供呼鸾驾鹤之役未可知也然而不敢必也则予
作注疏之心也夫
海阳程以甯薰沐拜撰
南华眞经注疏题词
夫道德南华二经之在天地间也犹珠藏泽媚玉韫山辉而人
间之有此经也犹抱璞於山而怀蚌於渊也得宝而不见宝眞
千古之一大恨予友复圭子南生而北学入齐鲁之科场而蹶
於齐鲁不知者以爲时命大谬也知之者以爲
太上与仙翁正不欲其立功名於一时而欲其立言於百世尔
故复圭得以知命之年而游方外以性命之学而注疏道德南
华经数年昼夜不倦非仙翁累显神通复圭安能壮其精神愈
鼓而愈旺乎然则世之僞儒有心怖二氏而口称爲异端者有
行无儒行而阳黜二氏以附儒者覩此注疏不愧欲死乎然则
二经信爲三教之全经而人间有藏二经之注疏者无论其知
与不知何异剖璞见玉开蚌得珠乎何异太空一旦云开雾撤
而三教中人今日始得见
太上与南华之眞面目乎天下倘有因面目而知索其精神者
则传神集之名爲不虚矣
同邑道友了凡汪伯修顿首拜题